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2月7日,我院派出第二批医疗队赶赴武汉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本批医疗队由131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医生30人,护士100人,设备后勤1人,由十九大党代表、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教授带队。

今天是我院第二批医疗队出征满月的日子。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们夜以继日、分秒必争,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让一个又一个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我院领导和全院职工密切关注着医疗队在前线的情况,翘首期盼他们早日凯旋!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我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于元宵前夕奔赴武汉


抵汉次日紧急开区,医疗工作有序开展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医疗队承担了东7区的医疗、护理全部工作以及西14区的护理工作,另外还有部分队员参加联合病区的医疗工作。其中,东7区是为了缓解重症床位不足而紧急新开的重症病区,接收的皆为重症患者。2月8日,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二天,也是东7区正式开区的日子。医疗队员连夜奋战、火力全开,在开区36小时内就收满了50位患者。截止到3月6日,东7区累计收治患者78人,出院21人(痊愈出院15人,轻症转院6人)。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疗队为出院患者送上营养品


为了让诊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疗队根据队员专业情况,优化分配医疗和护理小组,制定《战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区医疗管理制度》,将医院本部的核心制度,如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急值报告和处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移植到病房,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护理小组中的组长几乎都是党员,要负责组员的医护工作质量和生活心理情况,同时带领组员学习管理制度,明确分工。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隔离病房与清洁区的医生及时沟通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管理制度确定了两名病区主任,负责病区医疗质量、传达医疗文件、执行医疗指南、组织汇报医疗工作等;确定两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作为三值,负责统筹病区的医疗质量,包括医嘱方案制定、组织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各组组长为二值,负责统筹本小组所在值班时间的医疗工作,对疑难病例也可请示三值。这种模式保证了病区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充分、细致和科学的诊疗计划,一些危重症患者被迅速鉴别出来并及时得到积极治疗。在三级管理的科学方案下,不少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同时,医疗队所负责的病区在国家卫建委督查组、协和医院多次抽检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党组织凝心聚力,提供坚强保障

在派出医疗队的同时,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在医疗队中设置临时党总支,由十九大党代表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担任书记,同时下设三个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一线作战“连队”上,为医疗队战“疫”提供坚强保障,让党旗在抗疫最前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闪亮。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召开临时党总支第一次党支部书记会议


临时党组织班子对上对接资源渠道和接受指导检查,对下统筹医疗队的衣食住行和团队作战方案。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临时党总支号召全体队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将党员和骨干队员分成医疗保障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生活物资组,在队员中组建志愿者驾车族,接送上夜班的医护人员。经过几天的应急战斗工作之后,在临时党总支带领下,医疗队逐渐转入紧张而有序的日常战时状态。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召开临时党总支委员及党支部书记会议


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看不见的病毒行踪诡秘,患者的焦虑、不安及其时而快速变化的病情,初来乍到的年轻队员下班后在驻地酒店各自隔离,他们内心的压力难免无处疏解。临时党总支书记许可慰早早意识到谈心谈话的重要性,亲自找队员们谈心谈话,倾听队员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各党支部根据队员分组情况建立党群小组,指导队员们通过微信和电话形式开展谈心谈话,使大家在疫情之中守望相助。

截止到3月6日,第二批医疗队中共有57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5位队员转为预备党员。


多学科合作打好“配合战”

在医疗队中,除了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和急诊科的骨干人才,也有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科、全科医学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等科室的精兵强将,他们都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抗疫的战场上开展多学科合作,可以集众家所长,汇聚成“逸仙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开展抢救


入院的患者不少是中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衰竭等基础病,这些基础病如果控制不好,往往会加重肺炎进展。医疗队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除了常规治疗肺炎,还发挥多学科合作的优势,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医生打好“配合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逐一拟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基础病的延续治疗。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生进行交接班查房


为此,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医护人员频繁为患者测体征、扎手指、做心电图、调整气管导管、吸痰、导尿、翻身……这些原本看来稀松平常的操作,在隔离病房里不仅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体力,还意味着暴露的风险大大增加。即使如此,队员们依然毫无怨言、毫不退缩,默默工作,只为让患者尽快康复。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疗队员为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疑难重症、危重症是医疗队关注的重中之重,医疗队通过紧密联系医院大后方专家团队,包括来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检验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多位名医,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共同为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提出个性化的综合强化治疗方案,注重中西医结合,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带去“广东方案”。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我院专家团队在广州进行远程会诊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疗队与广州院本部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


此外,医疗队还建立了出院患者微信群,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为患者解答康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醒患者按时复查。


因地制宜创立“逸仙ICU病房”

为了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救治质量,2月26日,医疗队创立了“逸仙ICU病房”,这是由一个病房改造而成的小型ICU,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只拥有4-5个床位。该病房运用重症医学科诊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备具有ICU工作经验的医护团队,“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为“逸仙ICU病房”挂牌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护人员将危重症患者转运到“逸仙ICU病房”


启用“逸仙ICU病房”后,危重症患者得以集中救治,其余的轻症、重症患者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同时,医疗队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救治质量。此外,医疗队还非常重视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例如为他们进行呼吸功能恢复训练等,让患者得以更快康复出院。


开启“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疗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护理质量也是诊疗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医护沟通合作有助于患者有效排痰、减轻炎症、改善肺功能,加快患者的康复。为此,医疗队在东7区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所谓“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护一体化”查房新模式已在病区推广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及开展病例讨论,在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

“医护一体化”的内涵不单是临床诊疗,还包括病区管理。除了“医护一体化”查房外,更多的是让医护在实际工作中通力合作、互相关爱。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积极开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置管等项目,切实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暴露风险。同时,针对污染区医护体力不支等紧急情况,医疗队不仅制定了详细流程,还指定由医疗小组长评估情况,安排紧急撤出方案。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减轻了工作量,加强了医疗队员的安全保障,也使医护关系更加融洽,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和护理。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此外,“医护一体化”促进医生护士紧密结合,强化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促进新冠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专业化、规范化的诊治与护理,促进医护质量的持续改进,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百人护理精英团队,发挥专业特长

抵达武汉后,医疗队的100名护理精英组建了22个常规护理工作小组以及1个机动护理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护士长或1名经验丰富的重症责任组长,及3名中、初级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工作小组以强带弱,以高年资带小年轻,让每一位队员能尽快适应病区工作。常规护理小组的建立,更有利于合理化进行轮班和开展科学化管理。机动护理小组的组建,可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使排班更具备弹性,时刻保障舱内护理质量。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皮肤护理


在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百人护理队伍中,在日常生活管理上共分为7个生活联络小组,层层分管,负责医疗队业务、联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每个环节安排专人跟进,确保队伍的战斗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为提供高水平重症护理水平,队内还组建了重症护理技术指导小组,提供精准化护理,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病情观察要点、合理氧流量调节、正确给药以及指导患者服药、确保自身安全下开展高危风险专业操作个体化护理,如鼻咽拭子取样、密闭式吸痰、深静脉导管护理、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管道管理、俯卧位通气等。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加强病区无菌物品管理工作


护理队伍以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例如,使用专业设备为患者开展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使用负压型造口袋收集失禁患者大便,减少环境污染与病毒粪口传播;自制气管插管固定器与弹力胶布结合,妥善固定气管插管等。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护士们在病区自制心愿墙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疗队特意准备乒乓球训练器,让患者获得适当的休闲娱乐运动


除了临床护理之外,护士们还细心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格外重视。细心的逸仙护理人总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发现患者的饮食及睡眠问题,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及安抚工作。他们相信,只有让患者保持饮食规律、睡眠充足、心情舒畅,才能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


人文关怀细致入微,助力患者康复

队员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进食少、食欲差,不利于身体康复。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召开会议讨论后,最终决定在保障队员食品、营养品物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由医疗队科学合理分配,将一部分食品、营养品物资捐赠给医疗队对口支援的两个病区——7楼东病区、14楼西病区,由护理人员安排给患者补充营养。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疗队把营养物资捐赠到病区,给患者补充营养


除了提供专业医疗救治之外,医疗队也非常注重营造温馨的病区环境,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在病区里,随处可见我院“逸仙医学客座教授”、著名漫画家“小林老师”林帝浣的治愈系漫画,为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带去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小林漫画”进病区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医疗队打造温馨的病区环境


由于穿着防护服声音比较难和患者沟通,加上语言差异导致与部分上了年纪的患者也存在沟通困难,我院“武汉战疫”团员青年突击队在有限的条件下,自行制作了创意“加油卡片”。“一起加油!干有!”“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吃热干面!”这些爱心满满的卡片,除了促进和患者间的沟通,也带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青年突击队队员带着“加油卡片”和捐献食物为病人加油打气


后勤保障面面俱到,提升队员幸福感

由于出征时间紧急,队员们生活物资准备仓促。广东省指挥部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医疗队的工作,多次到病区视察工作,并为医疗队送来防护用具、药品、生活用品等,确保医疗队各类物资充足,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逸仙ICU病房”开区时,前方指挥部领导到病区视察


同时,医院后方的医疗及生活物资等也源源不断地寄送过来,防护服、口罩、羽绒服、羽绒被、食品、营养品、各种生活用品……医疗队设立专人管理物资,设立登记制度、上班工作消耗医疗用品及休息时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各项事宜有效运转。更重要的是,在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的协调下,上下班人员等车时间长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仅合理调整往返班车时间表,还申请机动小型汽车应对突发情况,大大缩短了队员们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提高了队员们的幸福感!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党群小组开展广播体操锻炼


在工作之余,各党群小组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舒缓队员身心,改善队员健康状况,带动大家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促进队员相互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让党旗扎根于群众之中。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院领导与医疗队视频连线,慰问前线队员


出征满月!这批医疗队屡创佳绩,不负重托

党支部慰问队员家属


学校、医院领导密切关心着队员们的生活和工作,与队员举行远程视频连线,了解医疗队衣食住行情况、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对队员及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每一次进出隔离病房都是直面病魔的挑战,后方对前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让队员们倍感集体的温暖,也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