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腦溢血來臨前,身體4處會“變硬”,具體指的是哪裡?

生活餘兵


腦溢血,被稱為“最快的殺手”,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發生:

一個人,頭一天還好好的,第二天突然說去世了,問原因,突發腦溢血。

腦溢血發病急、致死率高,尤其在現在的三伏天裡,腦血管不堪重負之下,是很容易突然破裂出血的。

三伏天,腦溢血高發,身體4處“變硬”,及時就醫查腦CT

1、舌頭髮硬

如果說,我們出現舌頭變硬的情況,那就是我們出現腦溢血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並且,如果在舌頭髮硬的過程中,我們還會伴隨著吞嚥困難,流口水的情況,那就更需要當心了。

2、四肢變硬

血液流通不暢,四肢就會出現麻木,甚至是僵硬的表現。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手麻、腳麻,手指變得僵硬不靈活,腿腳也僵硬,走路出現跛行,這些都可能是腦溢血的信號,要及早就醫。

3、頸椎發硬

頸部是大腦供血的唯一的通道。在腦溢血來臨前,四肢會變得僵硬的同時,其頸椎會出現明顯的變硬。

在轉頭,低頭的時候會出現異常的困難。如排除頸椎等疾病的發生,那就要考慮是否是腦溢血的危險信號。

4、半邊臉僵硬

腦溢血發生前,可能出現面癱的情況,俗稱小中風。

這時,人的兩邊臉會不對稱,其中半邊臉會變得僵硬、沒有表情,此時一定要及時就醫糾正,不要等腦溢血了再後悔。

突發腦溢血,急救時最初5分鐘至關重要

如果家中有人發生了腦溢血,最初5分鐘的急救以及緊急呼叫120至關重要,而保持呼吸通暢是急救要點。

如果病人倒在廁所、浴池等狹小場所,家人應將其保持頭部水平儘快轉移到寬敞之處,並保持平穩和安靜,立即呼叫急救車。

對所有腦溢血者來說,“時間就是大腦”,隨著腦出血、缺氧的時間越長,腦壞死的面積就越大,應在第一時間尋求醫生的專業診治。

三伏天,預防腦溢血,日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飲水

最佳飲水時間: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晚間就寢前喝水200毫升,效果最佳。

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者淡茶水。紅甜菜根茶、雞頭參茶等,都是比較適合養護血管的。

紅甜菜根中的鎂能夠阻止血栓的形成,淨化血管壁的膽固醇斑塊,改善脂質代謝,軟化血管的硬化強度。

雞頭參中含有的多糖可顯著降低血糖,還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能降低動脈硬化指數,對全血黏度、血沉有降低作用,具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消退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

2、補充α-亞麻酸

α-亞麻酸進入人體可以分解代謝為DHA和EPA,EPA就被稱為“血液清道夫”,可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的發生幾率,清除血液內的有毒有害脂肪物質,讓血管功能時刻保持完美狀態,由此降低腦出血發生的概率。

紫蘇仁油、有機亞麻籽油等植物油是α-亞麻酸的主要食物來源,每天食用5-10ml即可滿足人體所需。

炎熱的三伏天,可以用紫蘇仁油或有機亞麻籽油涼拌一些青菜吃,既能養護血管,又能補充維生素,一舉兩得。

3、左手搖扇

多數人長期習慣用右手,而使左手運動少,致使右腦半球缺乏鍛鍊。

老年人腦溢血發生部位大多在右腦半球,就是支配左側肢體活動的右腦半球血管得不到鍛鍊而顯得比較脆弱之故。

因此夏日經常左手搖扇,可促進右腦功能,增強右腦半球血管的彈性,有效地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4、每天做6分鐘血管操

每天在床上做下面這個動作,練一練血管操,只需要6分鐘,對身體會有很多好處!

重複兩三遍,每日一次,就能起到鍛鍊血管的作用。

①仰臥,雙腿伸直抬高45度,持續2分鐘

②坐起,小腿垂於床下2分鐘

③平臥,腳尖一繃一放,連做2分鐘。

5、保持情緒穩定

高血壓是導致腦溢血的主要誘因,因此,防腦溢血主要是要控制好血壓。

高血壓的發生與精神狀態有明顯的關係,情緒突變、精神衝突等,都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收縮及其他自主神經反應。

日常多按摩這三大穴位,有助於穩定血壓,預防腦溢血

第一個:大敦穴

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約2毫米處。

血壓高時,可以按揉腳趾上的大敦來降壓,這就叫“頭痛醫腳,高壓揉腳”。

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把左腳抬起放在座椅上,用左手輕輕握住左腳的腳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覺,先左後右,兩側穴位每天各掐按3~5分鐘即可。

第二個:橋弓穴

橋弓穴位於人體脖頸兩側的大筋上,左右移動頭部的時候都能用手摸到。

橋弓穴是頸動脈竇,刺激後可以引起血壓降低。

用大魚際緩慢地從上到下,每側可以推三十到五十遍。要雙手交替做,不能同時做,否則可能引起反射性的血壓降低。

第三個:耳背溝

中醫發現,經常按壓耳背溝有助於降血壓。因此,這道溝又有“降壓溝”之稱。

平時若感覺血壓偏高有所不適,可以按揉此穴。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週週愛生活


每年夏天,有不少人被腦溢血奪去生命。

氣溫升高,心煩氣躁,血壓升高,睡眠不足等多種原因導致夏季腦溢血的發病率升高。

腦溢血不僅死亡率很高,並且倖存者中也都會留下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嚥障礙等後遺症。

腦溢血的發病時間急,但臨床顯示,50%以上的腦溢血患者都會出現先兆症狀。

三伏天,腦溢血來臨前,身體4處會“變硬”,具體指的是哪裡?

1、舌根發硬

大腦控制著人體的語言,神經,肌肉,運動等功能。

但腦組織局部的出血,就會影響周圍的神經和組織。

所以在腦溢血來臨前,人體的舌頭會突然的變硬。

主要變現就是,出現吞嚥困難,語言障礙,說不清楚話等,可能持續幾分鐘或是更長。

一旦出現異常的症狀,及時的就醫檢查,預防危險的發生。

2、四肢變硬

期初患者會出現四肢麻木,瘙癢等表現,一側較為嚴重。

而隨著疾病的發展,就會疼痛,僵硬,走路出現跛行。

或者是手中的筷子,刮鬍刀等東西突然的掉落等異常的表現。

3、血管變硬

腦溢血,腦中風等疾病主要的病因就是血管變硬,血管的彈性下降等。

一旦血管變硬,就會很容易的破裂,引起腦溢血疾病。

血管變硬的時候,會出現頭暈,耳鳴,噁心等異常的症狀。

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的患者更應該引起重視。

4、頸椎發硬

頸部是大腦供血的唯一的通道。

在腦溢血來臨前嗎,四肢會變得僵硬的同時,其頸椎會出現明顯的變硬。

在轉頭,低頭的時候會出現異常的困難。

如排除頸椎等疾病的發生,那就要考慮是否是腦溢血的危險信號。

醫生提醒:腦溢血“逃”不出這3個字!

第一個字:吃

1、快餐吃太多

快餐是現代人最受歡迎的一種生活方式。

但快餐多是多是含油高油脂的食物,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加重血管的堵塞。

一些油炸的食物,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引起動脈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2、口味過重

過鹹,過油,過甜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血管,心臟的損傷極大。

鹹會促進血壓的持續的升高,油膩會減慢血管的流動速度。

從而引起動脈硬化,血栓,造成心梗,中風等危險的發生。

第二個字:喝

1、飲酒

酗酒會引起血壓增高,導致凝血機制改變和腦血流加速而促發腦出血。

並且人在喝酒的時候,會引起心跳的速度加快,血管異常的收縮,增加腦溢血的患病風險。

2、飲料

飲料中主要成分是水、糖類和二氧化碳,還有大量的糖分。

經常和飲料的人,會引起身體的肥胖,增加脂肪的堆積,引發高血脂等。

高血脂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所以合力的控制飲料的攝入。

第三個字:作

1、熬夜成習

生活壓力增大,熬夜加班成了人們正常的生活。

人長期的處於神經緊繃,乏力,情緒異常,睡眠不足的狀態。

很容易血壓升高,導致血管痙攣,從而誘發腦溢血等疾病。

預防腦溢血,謹記“多補三物,做好四件事”!

多補三物

1、納豆

納豆被稱為是第一溶栓食物,預防血栓的形成,避免血管堵塞。

納豆所含的納豆激酶本身具有纖溶酶的功能,能直接降解血栓。

所以平時多食用,有清血管,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捲心菜

捲心菜對血液的健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捲心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鉀,鈣等營養物質,可促進身體的代謝,血液的循環。

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U和維生素K,可有效保護血管黏膜,加速血液循環,恢復血管的彈性。

3、補充抗氧化劑,減慢血管老化——如玲瓏菊、杜仲茶、烏龍茶

氧化過程是損傷血管的主要“兇手”。

人體有機物氧化時,會產生對血管破壞力極強的自由基,就像機械運轉時產生的碎屑,很容易就會與血管壁細胞膜、相關蛋白質發生反應,還能將LDL-C轉化成氧化LDL-C沉積在血管,對人的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而抗氧化劑一般人體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而茶飲,更利於人體吸收,如:“玲瓏菊、杜仲茶、白茶、烏龍茶”等,常飲有利血管。

其中,“玲瓏菊”中的類黃酮作為抗氧化劑,可幫助抵消、穩定人體內環境中產生的有害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對血管的損傷,降低心梗等心腦血管的發病率。


做好四件事

1、堅持做腿部運動

每天堅持運動,可促進血液的循環,增強心肺功能。

也做腿部運動,可更好的為大腦供血,供氧,預防老年痴呆,腦中風等。

2、適當放鬆

壓力過大的人,會引起血管痙攣,影響常的血液循環,誘發血栓的形成。

平時懂得勞逸結合,適當的放鬆,身心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控制體重

現今我國肥胖的人遠遠的超過了瘦子。

數據顯示,肥胖的人,患腦中風的幾率提升30%。

肥胖會影響血液的代謝,增加血液粘稠度,誘發高血壓,高血脂,從而增加腦溢血幾率。

4、定期檢查

預防大於治療,腦溢血不是悄無聲息,血管硬化,血管堵塞也不是突然發生的。

所以40對以上的人,或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時刻監測自己的身體。

定期的進行心電,腦CT等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