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欲則心靜 心靜則事簡

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從天道到人世,從文學到哲學,都有莊子的影子。

莊子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教育人的方式也很獨特。他不喜歡枯燥的說教,而喜歡講段子,不僅講有關人的段子,更喜歡講有關動物的段子。

莊子筆下的動物形形色色,精神各異,正是我們人類世界的真實寫照。讀懂了《莊子》中的動物世界,我們才能在繁華塵世中,看破浮雲,立身中正。

少欲則心靜  心靜則事簡

今天,我們來說《莊子》中《莊子釣於濮水》的故事。

有一天,莊子正在河邊垂釣,楚王忽然派兩位大臣來請他出山,並許諾給他高位重金。

莊子得知兩人的來意後,淡淡說道:

“我聽聞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有三千年,楚王用最高的規格將它珍藏在宗廟之中,可謂榮耀至極了。那麼我問你們,這隻龜是寧願死去留下屍骨讓人們珍藏供奉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裡搖尾巴呢?”

兩個大臣想了一會兒,回答道:“當然是活在爛泥裡搖尾巴了。”

莊子這才笑了,他慢悠悠地收起魚竿,說道:“那就請回吧,我也只想在爛泥裡打滾罷了。”

在功名富貴面前,莊子不為所動,一如既往地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那份淡泊。

淡泊者,不為浮雲遮望眼,但求心性簡而堅。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是啊,誠如諸葛亮誡子所言,淡泊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淡泊者,不慕名,不求利,執著內心所求,看淡浮華之慾。

薛宣在《讀書錄》中也說過類似的話,“少欲則心靜 心靜則事簡。”

有時候,慾望真的就是羈絆你正確思考和判斷的最大因素,當你無慾無求的時候,你可以以他人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事,有句古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欲止心靜的時候,一切都會變得清晰,就等於從當局者的角度變化到旁觀者的角度。

當代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據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採訪他,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無功而返。

他的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曾有一位很有身份的女士說她讀了《圍城》執意想見他,錢鍾書幽默地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曾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週只需錢鍾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錢鍾書還是拒絕了。

1991年11月,錢鍾書80壽誕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民間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也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是啊,過貫了淡泊的生活,無論外界繁華似錦,我自堅守淡泊的初心,象莊子那樣。

烏龜,淡泊者,莊子,亦淡泊者也。

少欲則心靜  心靜則事簡

《莊子釣於濮水》原文鏈接: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餘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少欲則心靜  心靜則事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