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關於脾胃的小知識瞭解一下

今天我們來了解“脾”,中醫講的脾,不僅僅指的是現代解剖學上的脾臟,實際上還包括小腸,更多的是脾和小腸的功能面。

脾的三大功能:脾主運化,脾主升清,脾主統血。

脾的第一大功能:脾主運化。

運化是什麼意思?

運是運輸,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

這裡的運化有兩層意思,一個是運化食物,一個是運化水液。

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氣血。

那氣血怎麼來的?主要從食物裡來的。

那食物怎麼變成氣血的?

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到胃裡,通過胃的消化腐熟,把食物傳給小腸,小腸進一步消化,把有營養的部分提取出來,把物質精微轉交給脾,脾再負責把這些物質精微轉化為氣血能量,輸送到全身。

把食物變成氣血能量,主要是在脾胃裡完成的,所以又說: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

也就是說你的脾胃功能好不好,決定你的氣血好不好。


我看到有不少人說自己血虛,說吃點什麼補血的,補血的有四物湯,阿膠這類,吃了之後能管用。但是管不了多久,過一陣子血又虛了,為什麼呢?

因為氣血的源頭在脾胃,你用四物湯,阿膠這類只能暫時起作用,你沒有把源頭補起來啊。當你把脾胃健旺起來,好好吃飯,氣血就會源源不斷的化生出來了。


脾還負責運化水溼

有人說,這脾咋這麼厲害,它是怎麼負責運化水溼的呢?

要知道,我們吃的食物,如果分成分子的話,大部分都是水,脾在吸收這些物質精微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處理水的過程。

從食物裡把水吸收進來,然後傳輸給肺臟,通過肺氣輸布到全身需要水的地方。

身體用不完的,就進入膀胱,或者是通過汗液的方式排出來。


如果脾臟的傳輸功能差,那麼水溼就傳不出去,水溼就容易累積在中焦。

脾臟有這樣一個特點:喜燥而惡溼。翻譯過來的意思:脾臟喜歡乾燥的環境而討厭潮溼的環境。

現在假設你是一個脾虛的人,就不能運化水溼,身體裡面的水溼過多,就會讓脾臟的工作環境更糟糕,脾就更加虛了,脾虛之後水溼就更多。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現代大部分人體內的溼氣重就是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


脾的第二大功能: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也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清陽之氣從中焦往上升。

這個清氣包含一些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從下往上升到我們的頭目。

我們的頭目得到了養分自然精神氣爽,幹活比較有勁,思維也較活躍。

如果脾不升清的話呢,大腦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物質,氣血這些能量,人就會感覺到一天渾渾噩噩的,大腦變得遲鈍,精神也差。


脾升清的第二層意思是:脾氣升起來後,可以讓身體裡臟器有一個固定的位置,不會往下掉。這個升的作用力來抵抗重力的影響。

如果脾主升的功能失常了,這個臟器受重力影響就會往下掉,就會出現臟器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腎下垂等。


脾的第三大功能:脾主統血。

統是統攝,血是血液,統血就是統攝血液的意思。

血液是有形的液體,得有個容積來裝它,一方面要推動血液往前走,同時也要有個力來拉住它,防止血液亂衝,拉住血液的這個力就是脾統攝血液的作用。

如果脾統攝血液的功能失常,會出現慢性出血症,最常見的病症是婦科崩漏。月經淋漓不盡,滴滴答答,需要半個月才能乾淨。這種情況的大多數情況是由於脾不統血。


脾藏意,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脾藏意什麼意思呢?

咱們通常講,心滿意足、滿意、中意,講的就是人的滿足感、安全感。

脾強的人,就會有安全感,就會比較容易得到滿足。

而脾虛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總感覺心裡空空的,想要很多外在的東西來填補它。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長期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裡生活,也會導致脾虛。

所以,很多孩子脾虛,家長不要僅僅想著給孩子吃什麼補脾,更重要的是多給孩子安全感,這也是補脾的一種方式。


脾在志為思,指的是思索,思考。

過度的憂慮,過度思考問題,很容易引發脾虛。

現在很多小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平時思考的問題比較多,這樣就容易導致脾氣虛。

很多腦力勞動的上班族,也是需要思慮很多事情,思慮過度也會導致脾虛。


脾在液為涎,涎就是指口水。

常見的就是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三歲四歲的小孩子會流口水,這是孩子脾虛的一個表現。

孩子流口水,說明脾虛,但不要過濾焦慮,孩子的特點就是肝旺脾虛,等長大了就會慢慢調整過來的。

做父母的只要不做傷害孩子脾臟的事情,根據自家孩子的特性來順其性,其實孩子很好帶。

民間有句老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其實,是非常符合中醫醫理的,可我們現代大多數人受西方營養學觀念的影響。

拼命給孩子補這補那,讓我們現代的孩子走向2個極端,一個是瘦弱不堪,一個是肥胖症。

其實,在中醫看來,孩子只要好好調理脾胃,氣血、營養這些都是果,自然會有的。


脾在體合肌肉,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適當鍛鍊身體,多做有氧運動,把肌肉健起來可以健脾。

脾主四肢,多運動對脾有一定好處。


脾開竅於口的意思是,人的口味食慾跟脾有密切關係。

如果脾虛,人就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就算肚子空空,也沒有吃東西的慾望,這就是提示脾虛。


脾其華在唇,意思是脾好不好,可以在嘴唇上看出來。

我見到較多的是2種:

一種嘴唇顏色淡白的,有些人認為這是血虛的表現,實際上也是提示脾虛,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另一種是看到嘴唇顏色暗紫,這種情況更多是提示體內有血瘀,血液流通不暢的緣故。


脾胃不和,百病從生。

土為五行之母,我們去看看大地,肥沃的土壤裡就能長出健壯的植物,貧瘠的土壤可以寸草不生。

中醫學派裡有一個李東垣補土派,特別重點強調人要健脾胃,認為只要把脾胃調好了,大部分的病症都可以解決。

我們大多人來學習中醫,也是為了調理自己和家人身體。可是中醫博大精深,這麼多病症要治還是很複雜,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開始,就從脾胃開始調。

當你把脾胃調好,飲食正常,你就會發現身體會自動慢慢好起來,身體的很多症狀都會跟著改善。


那有人會說,我怎麼知道自己的脾胃好不好呢?

脾虛有三個典型症狀:納少,腹脹,便溏。

納少就是沒胃口吃的東西少,就算勉強吃下去也不消化,容易腹脹,便溏就是大便稀溏不成形。


如果符合裡面的一兩條,就基本上肯定是脾虛。


接下來,再來了解“胃”。


胃的第一大功能:主受納和腐熟五穀。


受納的意思,就是接受和容納。食物進來了,先要接受然後容納,然後開始腐熟。

可以把胃理解成一口鍋,加點米加點水,開火就能把米煮成飯。

我們現在很多人說胃不好,吃了東西不消化。

為什麼不消化?

跟你開小火煮飯是一樣的道理,胃裡沒有熱能來腐熟五穀了。


我們平時有哪些習慣傷害胃呢?

第一,暴飲暴食,胡吃海喝。就好比一口高壓鍋裡裝滿食物,結果會讓鍋爆掉的。

第二,飲食寒涼。胃的消化動力源於胃的陽氣,寒涼的食物進入胃裡直接傷胃陽氣,胃裡沒有陽氣了就沒有動力了。

第三,食物質量差。現在很多食物都是加工的,加入了太多人為合成的東西,胃識別不了,身體識別不了。就好比你常年往鍋裡煮一些煮不爛的東西,想想這口鍋會怎樣。


胃的第二大功能:胃以通降為順。

胃不好的人經常會說,吃了東西就感覺食物在胃裡堵著,脹氣脹得好難受。

其實,這就是胃氣不降的緣故。

我們大家去理解一下,這個胃氣要降,而你的胃氣虛消化食物的能力差,所以食物就容易堵胃裡,氣也堵在胃氣。

降不下去就可能會反彈,就會出現反胃,胃脹,嘴巴有口氣這些症狀表現。


如何養胃?

講到如何保養胃,我記得我小時候,吃嘛嘛香,胃口好得很,總感覺吃不飽。

而反觀現在的孩子,除了零食什麼都不喜歡吃。這是什麼原因呢?

主要原因有3點:

第一,打吊瓶或者一些抗生素激素這些藥物傷了胃的陽氣。

第二,吃零食傷脾胃。

第三,吃得太雜太多。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打點滴,濫用抗生素激素這事,放眼全世界,只有咱們中國人這麼瘋狂,我們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醫學,卻用全世界公認傷害最大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身體,對待自己的孩子。

打完吊瓶,吃完抗生素,你看看孩子需要多少天才能回過神來,我有時候真的想不明白,我們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去摧殘自己的孩子,代價太大了。


吃零食傷脾胃,尤其是寒涼的冷飲雪糕,還有些人為添加色素之類。因為冷的食物就傷人陽氣,人為添加的胃裡識別不了。也別說這個維生素,那個什麼益生菌對身體好,哪個人為的東西又純天然的好?

大自然給我們的已經是最好的了,你別去傷害就是最好的了,可我們常常在本末倒置,喜歡追逐一些虛幻的東西。


吃的太雜太多,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爺爺奶奶帶的小孩子,只要孩子肯張嘴,就會不停的喂。

你想象一下,天天把高壓鍋塞的滿滿的煮食物,會是什麼後果嗎?


我們只要明白這些道理,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就清楚該怎麼做了。那如果胃已經傷了,該怎麼把胃養好呢?這裡要有個觀念,胃是要養的,只有養才能把胃養好。所有的西藥都傷胃,中藥偏性也較大對胃有刺激,也是儘量不要長期用中藥來養胃。那什麼食物最養胃?

最養胃的是小黃米粥。


胃屬土,只有土裡出來的食物才能養好我們的胃。

黃色入脾胃,小黃米又是植物的種子,是大自然的精華,能幫助脾胃重新恢復生機。


所以,大家看,給小孩添加輔食,我們也是從米糊糊,米湯開始。

大病初癒,我們給病人也只是給這些糧食粥,為什麼?

這都是在養脾胃,只有脾胃功能恢復了,人才會有生命力。

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

這也是中醫的一句行話,在疾病面前,不管什麼病,只要有胃氣吃得下,就有治癒的可能。

但是我們現代都治病去了,不管什麼都想著去殺,病毒癌細胞沒殺死,把胃氣殺沒了,自己卻先死了。

這也是現代社會很普遍的一種悲劇現象。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關於脾胃的小知識瞭解一下


脾胃同屬中焦,在人體內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脾升胃降,讓中焦的氣輪子能夠轉起來。

這好像天安門前升國旗一樣,繩子往下拉,國旗往上升起來。

繩子不拉下來,國旗也升不上去。

脾升輔助胃氣的順降,胃氣的順降讓脾氣更好的升。


經常有人喜歡問,怎麼把脾胃調好? 讓中焦的這個輪子轉起來,就能把脾胃調好。

最後用一句話來總結今天的分享:

脾怕溼,胃怕寒。

讓脾胃遠離寒溼,就是在保護脾胃,就可以讓脾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