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陷入低谷,如果能做到王陽明這一點修身之道,未來豁然開朗

春節假期期間,想必很多朋友在家宅得都很無聊了吧。在網上也有一個話題,是“在家還能做什麼”,很多朋友都在下面評論說“餓了吃,困了睡”,刷到這個評論的時候啊,我突然想到王陽明的一首詩,想分享給大家。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這首詩說的就是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只按照這個方法去修行看起來很玄妙。但是說給世人聽,沒有人相信。

不得不說啊,古人真是有先見之明。如今再讀這首詩,可是滿滿的理解啊。


生活陷入低谷,如果能做到王陽明這一點修身之道,未來豁然開朗


在這裡,王陽明提到的修行方法是:在平常粗茶淡飯、柴米油鹽的生活中順其自然就好,不必格外地去用功。但是世上的好多人都不懂這種“不功之功”的說法,“不修之修”的奧秘,都是一味地去多去修煉。我認為王陽明提出來的這個說法和莊子的“無用之美”有異曲同工之妙,簡單來說,就是活在當下,做好眼前的事,不要胡思亂想。事情總會有解決的一天,去瞎想,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


生活陷入低谷,如果能做到王陽明這一點修身之道,未來豁然開朗

我們仔細來看這首詩,“飢來吃飯倦來眠”這句話最早來源於和尚孫懶瓚的《樂道歌》,原話是,“飢來即吃飯,睡來即臥眠”。這裡有個故事,是慧海禪師跟源律師的對話。源律師問慧海:“你說和尚修道,還需要用功嗎?”慧海說:“當然需要用功了。”源律師問:“怎樣用功?”慧海禪師回答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源律師很納悶,說“很多人都這樣,為什麼沒有好修行呢?”慧海禪師回答說:“這就是關鍵所在了,有些人吃飯不想吃飯的事,睡覺又不肯好好睡覺,總想著別的事情,導致自己失眠。”慧海禪師的這句回答,可算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很多時候啊,我們吃不好、睡不好,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內心。心裡裝著太多事兒了,負重前行,總是會消耗很多體力和精力。


生活陷入低谷,如果能做到王陽明這一點修身之道,未來豁然開朗


古文《詩旨》當中說:“用口語來表達眼裡看到的景象。”這個道理和剛才說的“飢來吃飯倦來眠”是一樣的,有些東西看到了就用嘴巴表達出來,如果每次都要加以揣測的話,難免活得會很累。就比方說,看到下雪了,只需要描述雪景即可,不需要再多去探索為什麼會下雪,會下多久,其它地區有沒有下雪。雖然這個方法會讓人看起來有點“傻”,但是這也是一個能夠讓自己活得自在的好方法。


生活陷入低谷,如果能做到王陽明這一點修身之道,未來豁然開朗


說了這麼多,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啊,平常心對待就好,有的時候不要給自己過於多的壓力。無事輕鬆也是一種修行,越是清閒,越是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