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美国)戴尔·卡耐基

《鹬》是豆瓣评分9.3的一部动画短片,讲述的是在沙滩不远处的一片灌木丛中,一只破壳不久的小鹬窥伺着父母的一举一动,当母亲带着捕回来的扇贝肉时,小鹬如同往常一般张着嘴等待母亲的投喂,不过母亲似乎想要小鹬独立,没有像往常一样投食,而是自顾自的将食物吃了。无奈,没有母亲的投喂,小鹬只能自己走向海边寻找食物…

"让孩子自己去觅食"这一幕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是不被理解的,也有人觉得片中的鹬妈妈太残忍了,但我却认为这恰恰反映了鹬妈妈敢于"放手"的母爱。

母爱固然是伟大无私的,但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像鹬妈妈那样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我见过的大部分父母依旧采取着"控制型"教育,甚至是给予孩子过多的爱,从而让很多孩子都在爱中"溺亡"了 。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学会"放手"?"放手"之后又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就借短片《鹬》,

从家长和孩子两个视角来解读其背后的意义----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良师】摆脱"控制教育",让孩子独立成长

短片《鹬》里面的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鹬是极为依赖母亲的,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小鹬只靠妈妈的投喂才能吃饱,那么它终将被生物圈淘汰,于是为了能让孩子独立成长,鹬妈妈不得不"狠心放手",让刚刚才学会扑腾两下的小鹬独立捕食,看到小鹬有被浪冲走的危险,鹬妈妈也没有去营救,因为妈妈不会一直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总要走出"舒适圈",学会独立成长。

短片虽然讲的是动物之间的教育,但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生活中的一些父母对孩子有着极度的"保护欲",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们,几乎都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渐渐的就会成为被社会所淘汰的"巨婴",也就是现在很多人口中的"妈宝"

这样的爱是自私的,在溺爱孩子的同时,也给孩子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但道理都懂,却还是有一部分家长依旧采取"控制型"教育,给予孩子过多的爱。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不正确的教育受到苦果后,这些曾经溺爱孩子们的家长,才会真正感受到危险。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借短片《鹬》中的鹬妈妈,来谈一谈什么是溺爱,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做到像鹬妈妈那样"收放自如"呢?

①什么是溺爱?

溺爱即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通常是父母溺爱子女。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范晔曾在《后汉书》中写道:"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意思是牛犊吃奶会触顶母牛的乳房,骄横的儿子会詈骂自己的母亲。比喻娇惯的子女容易忤逆不孝。

可见溺爱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会自食其果。被溺爱的孩子可能根本就不懂父母的心思,恃宠而骄,而且将来进入社会后,一旦碰壁,便会难以重振旗鼓;在面对朋友和恋人的时候,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将朋友对他的好,当成理所应当的事,甚至还感觉"地球是为他而转",他们终将被社会"抛弃"

②浅谈鹬妈妈的"放手型"教育

短片《鹬》中的鹬妈妈虽然教育小鹬要独立成长,自己捕食,但却对自己孩子的安全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在第一次让小鹬自己捕食的时候,恰好遇到潮水的袭击,未谙世事的小鹬虽然知道潮水来了要躲开,但他毕竟还小,可能来不及躲就被海水淹没了,所以鹬妈妈在确定小鹬安全之后才离开。

短片中的鹬妈妈,在对小鹬适度保护的同时,教会它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因为父母总会有老去的一天,不可能一辈子做孩子的"超人",所以作为家长就必定要学会"放手"

但放手并不等于放任,对待孩子就要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不能过于放纵,也不得过于收紧。把握好中间的尺度,才能让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长。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益友】独立成长的同时,需要正确的交友

我们想的是如何养生,如何聚财,如何加固屋顶,如何备齐衣衫;而聪明人考虑的却是怎样选择最宝贵的东西——朋友。----爱默生

捕食扇贝对于鹬来说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必备的技能,潮来则退,潮走则进,沙滩上只要有气泡的地方就可能会有扇贝。

但短片《鹬》中的小鹬在被母亲"放手"后,开始独立成长的时候,遇见了跨种族的朋友----寄居蟹。当小鹬和小寄居蟹一同走向海边的时候,面对来临的潮水,小鹬没有选择后退,而是学着寄居蟹的样子,一头钻进了沙子里,并在小寄居蟹的提醒下,学会了寄居蟹捕食更大扇贝的方法。

鹬和寄居蟹交朋友,在常人眼里看起来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小鹬因为和寄居蟹成为了朋友,才有机会学到另一种捕食扇贝的技能,这意在向我们说明交到好朋友的重要性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朋友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交到一个好朋友,他会在你误入歧途时拉你一把,会在你困难之时,雪中送炭,纵观千百年历史长河,因交到好朋友而获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管鲍之交,还有我们最熟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然而交到一个狐朋狗友,他会见你坠入深渊的时候,不去救你,反而落井下石。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因交友不慎,最后落得凄惨下场的事例,。

比如孙膑和庞涓,两个人一个是齐国人一个是魏国人,在拜师路上偶遇,便结为了兄弟,但两个人的性格却是大不相同,孙膑为人实在,而庞涓却恶人心狠。庞涓在和孙膑相处过程中,发现孙膑比自己的才华高,怕挡了自己的路,于是便设计谋害孙膑,使得孙膑膝盖骨被挖,后来几经磨难,孙膑靠装疯卖傻才逃离了厄运。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见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也许因为那个人一句话,一件事就让你受益终生;也有可能因为那个人的一次小小的玩笑,一个不易察觉的动作,就让你陷入泥潭。所以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用心去感受。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战胜自己,听起来其实挺简单的,因为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是因为熟悉,我们往往也会忘了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战胜别人也许很容易,但换成自己的时候,却往往选择了退缩,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曾国藩也认为战胜自己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战胜自己就得来狠的,必须以3强之道来改变,即强制、强恕、强为善。

短片中,一开始小鹬刚被母亲"放手"的时候,面对困难只知道躲起来,然后远远的看着,但后来几经挫折,它还是选择了面对。

作为人类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成长,成长的路上也必定会遇到坎坷,这个时候你要知道,你不能逃避,更不能依赖任何人。小鹬一开始面对困难也是选择了逃避,是饥饿将他"逐出"了舒适圈。如果他一直选择逃避,得到的只有饥饿感,只有直面恐惧,战胜自己,才能成为更好地人。

这部豆瓣评分9.3的短片,虽然仅有6分钟,但却用这6分钟向我们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向我们揭示了成长的真谛----痛苦和快乐是并存的;也用这6分钟,让我们看到了家人的鼓励、朋友的帮助以及收获的喜悦,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仿佛向我们预见了美好的未来。

短片《鹬》:独立成长的背后,是敢于“放手”的母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