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丸與地榆槐角丸的區別及用藥選擇


槐角丸與地榆槐角丸的區別及用藥選擇


槐角丸和地榆槐角丸是用於治療痔瘡的常用中成藥。


兩種藥物有啥區別?痔瘡患者又該如何選用這兩種藥?


槐角丸


成份


槐角(炒)、地榆(炭)、黃芩、枳殼(炒)、當歸、防風。


藥物作用


清腸疏風,涼血止血。用於血熱所致的腸風便血、痔瘡腫痛。


地榆槐角丸


成分


地榆炭、蜜槐角、炒槐花、大黃、黃芩、地黃、當歸、赤芍、紅花、防風、荊芥穗、枳殼(麩炒)


藥物作用


疏風涼血,瀉熱潤燥。用於臟腑實熱,大腸火盛所致痔瘡、溼熱便秘、肛門腫痛。


兩者功效對比解讀


相同點


兩者均含地榆炭。地榆含有鞣質,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作用,炒炭後使用,鞣質含量提高,涼血止血效果明顯。


兩者均含有槐角,槐角有效成分為槐角苷,具有清降洩熱的作用,蜜槐角潤腸通便作用比青炒槐角明顯。


不同點


槐角丸成分中具有涼血止血作用的是地榆炭。


而地榆槐角丸中具有涼血止血作用的除了地榆炭外,還有炒槐花。


藥用槐花是國槐樹在夏季生長的花蕾及花的統稱,花蕾飽滿未開時採收乾燥,稱為槐米,質量最佳,此時其有效成分蘆丁含量可達到20%。


花開後採收為槐花,其蘆丁含量大大降低,只有8%左右。


作為藥用的槐花是槐米和槐花的混合物,以米多花少者為最佳。


蘆丁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防止毛細血管出血。


但槐米和槐花中含有酶,當槐米和槐花在加工過程中遇熱水後,其中的蘆丁會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槲皮素,而失去蘆丁原有的藥理作用。


因此,槐米和槐花入藥或做保健茶時,需事先經炮製,一般採用炒制方法,使其酶失去活性。這樣蘆丁就不會被水解。


順便說下槐角,槐花花落結果,果為槐角。在冬至後採收,品質最佳。槐角中已不含蘆丁,而是含有槐角苷、鞣質。

炒炭後鞣質含量提高具有潤燥功效。


一句話介紹


地榆槐角丸中有槐花,槐花中含蘆丁,蘆丁具有防止毛細血管出血的作用,止血效果明顯優於槐角丸。


聯合用藥方案


①槐角丸+麻仁潤腸丸+外用馬應龍痔瘡膏,用於便秘、痔瘡,肛門腫痛者。


②地榆槐角丸+外用消痔軟膏,用於大腸火盛所致痔瘡、溼熱便秘、特別是便血嚴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