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書法家、理論家和鑑賞家。沈尹默先生曾以“昔者北苑立標格”“思翁翰墨本多韻”“富春名字猶昭垂”將之與董源、董其昌和董邦達並提,足見他在近現代美術史中的地位。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愛畫山水與松竹梅。畫山勝過山,是董壽平的人品修養與作品高度統一的結晶。不愧"畫黃山巨擎"之稱。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1904-1997)當代著名寫意畫家、書法家。原名揆,字諧伯,後慕南田惲格惲壽平遂改名壽平,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杜戍村人。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榮寶齋顧問,全國政協書畫室主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山西省文物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日友協理事,北京對外友協副會長,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老是中國畫壇上一位善於駕馭藝術駿馬的非凡騎手。他從1928年定居於北平,正式開始書法繪畫的學習和研究,1931年登上畫壇,確立了畫家的地位,到1997年仙逝,在畫壇上馳騁近70個春秋,留下了辛勤的足跡和很多藝術珍品。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老辭世後,有位畫家寫道:“信董公而後,松竹煙雲暫得閒,應知人世少奇才”。此乃方家之真知灼見。董老以畫松、竹、梅、蘭和山水著稱於中國畫壇,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畫的松,堅挺舒展,鬱鬱蔥蔥,華蓋亭亭,別有風韻,被稱為“壽平松”。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家學十分淵源,高祖董霽堂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祖父董之煥為晚清的翰林。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天津南開大學等著名學府先後系統地學習了經濟、東方哲學,22歲時學習了世界語。那樣的家學淵源和學習經歷,使董壽平的畫作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高山仰止太難逾越。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在傳統藝術上有如此之大的成就,與一家裱畫店很有關係。

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展開。為躲避戰亂,董壽平全家來到了大後方四川成都。鐘鳴鼎食、衣食無憂的董家逃難到成都後,生活一落千丈,董壽平也常為衣食犯愁。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一天,悶悶不樂的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悠。無意中走進了一家裱畫店,對晾在牆上半乾不幹的字畫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裱畫店老闆很是好客,沏上茶與他慢慢聊了起來。當得知這位北方來的客人也能畫畫,當即表示可以畫幾幅代銷。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正在為柴米犯愁的董壽平十分高興,當即回家與妻子一起卸了門板放在柴火堆上,展開宣紙畫成了一幅山水。幹了後,將畫卷一卷直奔裱畫店。老闆看後眼前一亮,大喜過望,相見恨晚。畫很快就賣了出去。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從此,這位經濟學家、哲學家、能講世界語的學者,認真地研究起了傳統的筆墨藝術,一發不可收,成了繪畫大家。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不凡的書畫藝術很快在四川嶄露頭角。齊白石曾讚歎:“在當世字畫界裡,壽平先生畫品高雅而書法當屬第一,無人能出其右。”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縱觀董壽平的墨竹,確實每一筆都與書法有關。大師說,畫前要胸有成竹,第一筆下去後要胸無成竹。站在大師的墨竹前,就像面對一篇大筆揮就的哲學篇章。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1989年,他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時,被譽為“繼承傳統,走出傳統的書畫大師”。這樣的評價他當之無愧。清代的方燻說:“畫法可學而得之,畫意非學而有之者,惟多書卷以發之,廣聞見以廓之。”董壽平從青年時代起,就養成了上午讀書,下午作畫的習慣,直到90歲以後仍然如此。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他對文學、哲學、歷史、地理、易經、考古、書畫和中醫藥等皆有廣博的學識和深入的研究。人們稱他為“百科全書”。他的畫之所以豪邁脫俗、清新典雅,在於他在廣博學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做了獨到的觀察分析,創作中又融入了豐富的想象力,滿懷激情,全身心地投入。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老的入室弟子許法勤曾深有感慨地說:


“幾十年來,我除從先生那裡學到了創作方法外,對他那勤讀書、講修養的精神更是沒齒難忘。先生學養深厚,淡泊名利,心胸坦蕩。他總是勤於書畫,樂於奉獻,樂於助人。80年代,先生給我寫過一幅‘公生明,廉生威’的條幅,這話使人想起他一輩子總是克己奉公、克己為人。這就是先生為人處世的性格。”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老是中國現代為數不多的德藝雙馨的書畫大師,即使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仍潔身自處,完美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董壽平|山是畫出來的,竹是寫出來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