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諸位道友指定熟悉一句話:道不輕傳,法不空授;萬兩黃金不賣道,十字街送緣人。且不說有沒有令常人著迷“萬兩黃金”,神仙們都在哪個“十字街頭”待著可是個重要機密,你不知道他待在那然後悄悄地候著,“求道”就莫想啦。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不過嘛,咳、咳、咳。雖說道不輕傳,可是歷代祖師們最後還是明著暗著傳了,血脈不能斷啊。重點來了:比如說小編這次就隆重推出宋代虛靖天師張繼先的《大道歌》,至於能不能得道,那就要看諸位自己的悟性了,希望諸位道友能悟其文字玄機而體悟大道。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北宋時期的虛靖天師是如何教你把玄之又玄的道給“唱”出來的。在唐宋之際,詩都是要唱出來滴。若再伴上陣陣仙樂,似已位列仙班的感覺你就去體會吧……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大道歌

宋·張繼先

道不遠,在身中,物則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臺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損筋骨。

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

術則易知道難悟,既然悟得不專行。

所以千人萬人學,畢竟終無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註釋:

1.元海:內煉名詞,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

2.靈臺:養生名詞,謂心。

3.真胎:內丹名詞,猶內丹。

在《大道歌》開頭一句就直接指出道不遠人的原則:“道不遠,在身中”。緊接著提出真空妙有之言,物來不迎不拒,本來空的嘛,但是這裡有一點,有一個不空的“本性”要諸位把握住。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道藏》中虛靖天師語錄

“性若不空和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臺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損筋骨。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此一段,言“性功”、“命功”運用之道,“留”什麼、“去”什麼,在此段虛靖天師毫不保留的而和盤托出。道祖在《道德經》中曾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學道者在紅塵中穿梭遊弋,“法侶財地”是助道的重要必備條件。當然還有很多了,如:醫藥、飲食、明師……可是嘞,當所有的資源整合後,我們“靈臺”(也就是真心啦)是否能任運自然而空靈自在,卻是要隨時關照的。對於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把控亦是個大問題,一不留神道友你就可能悄悄地要翻船嘍。所以每每讀至此處,深感祖師傳道宏法之無私慈悲。

“術則易知道難悟,既然悟得不專行。所以千人萬人學,畢竟終無一二成。”此一段,虛靖天師也發出“學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罕如麟角”之感慨:大道難悟、小術易學,所以對於“術”的追逐者眾。雖說大道難悟,但道呢又在“身中”並不遠人,所以只是看“求道”者自己的選擇,是否是以“真心”來求道。“得道”後“行道”,如何修持也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情,非得下一番功夫方可得也。

最後,虛靖天師還是勉勵後世學道者,告以登真成聖之妙法:“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此句不由得想起呂純陽祖師在《百字碑》中的一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修持這事情不費力、莫用妄心而自然成就,何其自然!而此一段,又回到《大道歌》的開篇:“道不遠,在身中”。首尾呼應,圓滿。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嗣漢天師府三省堂內虛靖天師畫像

關於張繼先這個名字想必有些剛入道的道友不是很熟悉,諸位還記得《水滸傳》開篇洪太尉奉旨到龍虎山請天師時,碰到倒騎黃牛橫吹鐵笛子的小牧童不?這位小牧童就是虛靖天師張繼先,小道就簡單介紹下這位在道教史上鼎鼎大名的上仙:

張繼先,第三十代天師,諱繼先,字嘉聞、道正,號翛然子。虛靖天師從小便超塵脫俗、異於凡人。出生後五年裡都一言不發,直到五歲時候的一天忽然賦詩一首:靈鸚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讓我又想起來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這位大才子也是十一歲才開口說話,果然厲害的人物打小都不一般啊)。九歲嗣位,後宋徽宗詔入朝中,虛靖天師雖年幼但從容答對,令徽宗大為讚賞,後賜號“虛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世壽三十六歲,葬安徽天慶觀。十幾年後,薩守堅在四川青城山遇見了虛靖天師(當然了,虛靖天師當時並沒有顯露自己身份),虛靖天師便勸他去龍虎山參學並託他捎去自己的一隻鞋子,後來眾人方知虛靖天師乃是羽化成仙而去。

諸位道友通過虛靖天師所作之《大道歌》,可對大道有進一步的領悟否。若是體悟大道,千萬別忘了提攜小編吆。

大道可以“唱”出來?且看虛靖天師的精彩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