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口志愿者工作内容揭秘!在方舱医院做统计、筹建方舱、做播音员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些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

当人们问起他们的名字,

他们回答:“你好,我叫志愿者。”


沌口方舱志愿者:

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虽然累但很充实


22日出院了5个病人,23日出院了15个病人,沌口方舱医院连续两天没有接收新病人,只有康复出院的病人。”2月23日下午,沌口方舱医院志愿者吴正亮高兴地告诉记者。


吴正亮是名共产党员,平时主要从事工程监理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参与了多项志愿服务。几天前,他在武汉开发区团委车都青年志愿者群看到沌口方舱医院招募志愿者,立刻就报了名。当时还担心家里人不太支持,但妈妈和妹妹知道后都非常支持他的举动,还转发朋友圈,为他的举动点赞。


吴正亮说:“之前以为方舱医院病人居多,医护人员少,来了之后才发现近1000个床位的沌口方舱医院,有1000多人为保障医院运转在服务。仅舱内就配备了500多名医护人员,舱外还有负责协调的医生,他们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两部手机时刻保持充电状态,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方舱医院指挥室里也是每天会议不断,进行各种部署和调度,事无巨细,每个人都在为早日战胜疫情拼尽全力。”


吴正亮介绍:在方舱医院里,他主要协助医护人员做了一些统计工作,核对并录入复查核酸名单和CT名单,核对所有住院人选基本信息,统计出院病人,并对出院后进入指定隔离点的情况进行核实确认等。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虽然很累但心里很充实。”


车都教师请战当志愿者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


妻子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助推“生门”的助产士,

为了跟妻子并肩作战,

传递这座城市新生的力量,

36岁的中学教师徐长浩主动请战,

成为一名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的志愿者。


新武汉人徐长浩是武汉市第七十九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学校的团委书记。2月3日,他在武汉市团委公众号上看到了武汉市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早就想为武汉战疫出力的他没有片刻犹豫,果断报名。“爱人二十多天来,只回过一次家。她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我也想尽一份力,传递这个城市的新生力量。”


按居住区域划分,徐长浩加入武汉开发区团委建立的车都青年志愿者群体。在志愿者组建的微信群里,成员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报名支援各种服务任务。


“急需志愿者驰援武汉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帮助清空教室改造成方舱医院。”2月5日,接到硚口区紧急任务,徐长浩第一时间响应号召,马上从沌口驱车来到市一职教,和学校领导干部及其他驰援兄弟学校老师投入教室桌椅搬空工作中,历时3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任务。


◆ 清理桌椅板凳,为筹建方舱做准备

沌口志愿者工作内容揭秘!在方舱医院做统计、筹建方舱、做播音员


为社区和小区积极争取捐赠蔬菜。徐长浩为金地悦江时代小区协调江西宁都捐赠蔬菜800斤,当社区和物业都找不到货车去拖运时,他便开着自己的越野车,座位放倒,清空车上的东西,去搬运蔬菜,又按照捐赠方要求,优先分发给一线防控的警察、保安等工作人员以及困难群众,剩下的他交给小区物业帮忙分配给不会网购、团购的老人。


◆ 协调捐赠蔬菜,分发给小区困难群众

沌口志愿者工作内容揭秘!在方舱医院做统计、筹建方舱、做播音员


“国博中心有大量的物资需要发放。”19日早上7时,他又前往国博中心去支援,卸车、清点、分配、装车,分发给各个医院、社区、防疫部门各种物资。


19日下午,当了解到学校负责接待山西援汉医疗队的宗伟老师在工作中因为人手不够,几乎三天没合眼时,他又写下请战书。


沌口志愿者工作内容揭秘!在方舱医院做统计、筹建方舱、做播音员


据悉,被安排在东西湖区吴家山汉庭酒店的山西援汉医疗队,对口支援的医院资源十分紧张,因此医疗队面临很多困难。得知酒店没有医用酒精,徐长浩及时转发了求助消息,通过志愿者群体,联系上了武汉大学校友会,认捐了酒精40公斤。同时在对方落实了提货地点、联系人后,徐长浩和宗伟一起驾车往返蔡甸取回了医用酒精,为医疗队解了燃眉之急。


沌口志愿者工作内容揭秘!在方舱医院做统计、筹建方舱、做播音员


20日,通过在扬州医疗队负责后勤保障的副校长陈启发,他了解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队有电动喷雾器一台,经过协调,新疆医疗队将喷雾器捐赠给山西医疗队,他又及时开车给山西医疗队送过去。


“明天要去盒马帮忙分装货品。哪里需要就去哪儿,哪里紧急就先去哪儿。” 徐长浩如是说。


隔着广播

我们也知道那头是一个暖心的姑娘


今年25岁的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教师董梦婷,是忙碌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名志愿者播音员。她每天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前往方舱医院,和危犇、王雨慧、胡紫寒等志愿者一起为病人们提供播报等服务。


“我们会在病人吃早饭、午饭的时候进行播报,比如公布新消息、读一些文章和感谢信,传播正能量,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也会向病人推荐科普书籍,并记录发生在舱里的暖心故事。”董梦婷说。


前几天,住在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位患者徐海霞对董梦婷她们说,想为舱里的医护人员唱首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经过一番协调和广播通知,徐海霞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现在,M19床的病友徐海霞为大家带来一首《感恩的心》”“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大家一定会早日康复,亲爱的舱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歌曲唱完,她们不忘及时为病人加油鼓劲。


作为一名武汉人,董梦婷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成了志愿者。“我身边的人要么坚守在战‘疫’前线,要么成为志愿者,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朋友、同事们也都很支持、关心我,每天都会问我‘到家了没有’‘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董梦婷说。


“借用一位病人的话,‘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之光增辉日月’,我庆幸能有机会为武汉出一份力,我们也都坚信,武汉会好起来的!”胡紫寒说。


没人知道,口罩的背后是一张怎样的面容。

人们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没人知道,广播的那头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人们听到的,永远是一段段温情脉脉的朗读;

没人知道,驾驶座上是来自哪里的兄弟。

人们感受到的,永远是一次次安全平稳的接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