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首先,想跟大家說一聲好久不見,也同時說一聲非常抱歉,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公眾號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但大多數的小夥伴仍然選擇繼續關注著我們,有的在後臺催更,有的關切地詢問是不是被封號了,還有人懷疑“真相君”被隔離了,讓我們很是感動。今天算是正式迴歸,闊別已久,我們也很想知道: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們,你們過得還好嗎?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2020年,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所有人的計劃,也悄悄地影響和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一時間,防控防疫變成了全社會的主題。而在此期間,醫護人員衝鋒在前,警察、社區工作者等始終堅守一線,我們也陸陸續續通過新聞報道和一些自媒體看到了一群群可敬可愛的、來自各行各業的“逆行者”。


其實還有一些人,他們從未離開過工作崗位,用他們的行動,默默守護著我們,卻鮮有人記起或提起,他們就是遍佈全國東南西北各個城市的地鐵從業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美逆行者除了我們經常看到的白衣天使、警察外,還有這群活躍在地平線下的工作者。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疫情期間沒什麼人坐地鐵,工作人員不能放假嗎?


不瞭解地鐵公司內部運作的朋友或許會有疑問:既然疫情期間並沒有什麼人坐地鐵,難道不能給地鐵員工放假嗎?


在業內有句話“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當然這是玩笑話,這次,在疫情的中心點武漢,地鐵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不得不停運;另外還有寧波地鐵,從2月6日起也宣佈停運,但在2月29日已經恢復了運營。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圖片來自武漢地鐵運營微博


可以說除了武漢和寧波外,其他各個地方的地鐵全都保持正常運營,甚至仍像往常一樣保證了運營時間,早晚的首、尾班車時間並沒有受到影響。


而地鐵作為一個循環運作的系統,只要還在運營接送乘客,那就得有司機開車、有站務保證車站運作、有安檢檢查行李、有各專業的維修人員檢修設備、有後勤人員要保障現場的運作和物資、也要有職能管理人員值班和督導現場工作。即使是一直處於停運狀態的武漢地鐵,仍要安排不同專業的人員輪流留守值班。


客流減少,但日常工作及防疫措施卻不能少


受疫情的影響,其實各個城市的客流確實降低不少,往年的春節就是全年客流最少也是地鐵人“最好過”的一個節,因為各個地鐵在這個時期的客流都會驟減,甚至會低於平日客流量的10%。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春節就是全年客流最少也是地鐵人“最好過”的一個節


雖然由於工作性質原因,大部分地鐵一線工作人員很難能湊到假期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但好在這個時候的乘客不多,上班壓力也就沒有平時那麼大。


常言道:人多的地方,事就多。自然,人少的時候,事情也少點。


客流少,工作量就少,麻煩事也少,甚至各級主管部門的檢查也變少了,再加上過年本來就十分的喜慶和令人愉悅,這時候連領導罵人的頻率也明顯降低,所以對於許多地鐵人來說這是他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而在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本來好不容易可以稍微“輕鬆一下”的地鐵人在保證日常工作的同時,還需要時刻繃緊神經做好乘客防護、車站和列車通風消毒、員工防護等一系列的防疫工作及措施:


所有面向乘客的人員必須戴好口罩,有些還要戴著護目鏡,一戴就是一整天,脫下口罩時那張滿是“勒痕”的臉,與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醫護人員的臉,別無二樣;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圖片來自廣州地鐵官方微博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車站工作人員和安檢人員要克服心理壓力,回到那些需要直接與來自不同地方乘客面對面的崗位;遇到身體不適的乘客,還是會奮不顧身地上前貼身照料,幫著聯繫家人或醫院;運氣差點的話,還說不定會遇到不戴口罩或是不配合量體溫還胡攪蠻纏的乘客;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在設備消毒方面,幾乎人人都要參與。保潔人員和安檢人員等要對列車車廂以及乘客高頻接觸的設備進行消毒,比如車站安檢設備、自助售票設備、閘機、樓梯扶手等等,頻率高的地方需要一小時一次,清潔消毒前還要嚴格按照比例配好消毒水,甚至還需要定時的拍照拍視頻上傳打卡,來證明保潔消毒工作真的落實了好;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機電專業的維修小哥們這段時間也是十分忙碌,尤其是重點區域(如醫院)附近的車站,長時間需要開啟新風模式,並且每天都要對車站、隧道通風風道過濾網和通風室進行消毒1-2次;其他專業的維修技師當然也不能閒著,只要列車正常跑,各類日常及臨時的維護維修就少不了。


他們堅守崗位把口查控、測量體溫、涉疫隔離、疏散客流、救助乘客,時刻堵住漏洞,發揮阻擊作用,構築了一條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嚴密防線,在這一段本來還算“輕鬆”的日子裡,“新冠肺炎”的出現讓大家的身上少了些輕鬆,卻多了許多的責任。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人員,過得到底怎麼樣


如上面提到的,對許多地鐵而言,春節是一年四季客流最少的時段。與往年一樣的是春節假期開始前客流就明顯減少,但與往年不一樣的是,客流的回升速度比往年要慢很多,即使已經過了農曆二月,客流仍跟往年的正月十五客流不相上下。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2月最後一週平均客流佔去年日均客流比例

持續的“低客流運作”對於地鐵公司至少對於多數地鐵從業者而言並不是什麼特別壞的事。

一方面,各大城市的地鐵運營公司都是國有企業,沒有絕對的客流指標或客運營收壓力;其次,低客流也必然降低了運營壓力、維護成本及員工工作負荷。

受疫情影響,今年“超低客流”的日子似乎比往年要長一些,而且目前看來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那作為一個關注地鐵從業者也樂於傳播行業正能量的公眾號,在這個特殊時期,在不忘提醒大家上班做好自我保護及防護措施的同時,我們仍有些小建議給到大家:

如果你是一線的工作人員,那麼這段不算特別忙碌的時間裡,可以利用閒暇時間給自己充充電,提前做好準備迎接今年的各類日常考試和晉升考試,據我們瞭解今年仍有許多地鐵有不少里程的新線需要開通,隨之肯定會帶來不少的發展機會;

如果你是職能管理人員或者領導,在客流強度不大的時候,多組織點培訓和演練苦練內功以提升員工的業務能力,或者趁此機會多搞點班組建設改善員工的上班環境都是人之常情並且可以理解;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重慶軌道開展疫情期間車站大客流應急演練

但同時我們也想建議各位管理者少折騰點一線員工,少做一些類似“填表防疫”“拍照防疫”的表面工作,更有甚者因為怕員工太閒而想方設法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的最不可取;其次到現場的時候不要光顧著檢查和挑刺,也要多瞭解員工的需求:

比如說,需要衝在第一線的員工的防疫用品配到位了沒有,數量足夠嗎?有個別地鐵公司,在疫情十分鐘嚴重而N95口罩緊缺的時候,竟然是按員工的等級來分配口罩,層級高的戴N95,層級低的就戴普通口罩,難道不應該按接觸乘客的頻率來分配N95嗎?

除此之外,在此前每天動輒新增數千確診病例的日子裡,本來就回不了家過年還要回到崗位面對來自不同地方的乘客的員工心理壓力如何?在餐館都關門的時候員工的日常用餐要如何解決?那些只能被迫先休年假再休事假在家隔離的員工過得怎樣等等,顯然除了工作業績外更需要你們關心的是這些與員工息息相關的問題。

畢竟,我們始終認為,地鐵一線員工承受著許多平時被我們所忽視的壓力甚至是委屈,而且他們往往不如其他公共服務行業受關注,所以才需要大家更多的理解與關懷。

我想起了前些天自己看到的兩個小新聞,都是熱心的乘客強行“塞”了口罩給地鐵工作人員,一個發生在西安,一個發生在南京。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類似這樣暖心的事情原來有一天也會發生在地鐵員工的身上。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

△希望理解與關愛地鐵人的熱心乘客也越來越多


尾 聲

到今天,抗“疫”戰爭仍未取得全面勝利,而各個城市的地鐵客流也在逐漸增加,疫情時期的地鐵從業者仍然面對著不小的風險,為了市民乘客的安全出行需要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

但春天已經到來,寒冰也必將消融,相信有了你們的逆行與堅守,我們終能一起戰勝這場無聲的硝煙。

(文章轉自:地鐵從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