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

本文是【檀摩書院】2020瑜伽身心健康大型公益課--“抗擊疫情”系列之二直播課程核心內容的梳理,全文約7200字。請靜心閱讀5分鐘,一定會深受啟發、有所收穫!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主講老師:檀摩子(李建霖)


01

“疫情到底有多可怕?”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今天的主題是關於《疫情的可怕,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來自於我們內心》,首先我們需要談一談疫情到底有多可怕?


截止到今天(2月20日),我們的國家正式公佈的疫情確診的人數74679例,這對於我們13億人口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感染人數來其實微不足道。


因為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疾病。我們可能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舊的疾病、舊的病毒,但是,新的疾病總是又會冒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政府空前地全力救助,還有全國人民的力量,在共同努力著。所以,這樣的可怕到底在哪兒呢?


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那我們到底要以什麼視角去看待問題呢?首先,來看一看這個世界、這個宇宙自然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再來反思。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說到這個宇宙、這個大自然、這個世界,實際上按照瑜伽的文化和瑜伽知識體系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其實,現代物理學、量子物理學也是這樣告訴我們,世界總是充滿不確定。而且,這個世界也是充滿“二元性”的。


這個二元、相對的宇宙之中,總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這就是它的特點。


就如這次突出其來的“新冠病毒”的傳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突如其來;對政府、對國家、對所有的民眾來說都是如此。這就是它的特點。


所以,這個物質大自然、這個宇宙之中,我們應該看到每一樣事物,都是在這個二元相對性之中。


用瑜伽古老的心靈科學來分析,來看一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特性?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我們說這個世界既然充滿二元性、充滿相對性,意味著:有冷就有熱、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有黑就有白;意味著有「美好的生活」一定就有「苦難的侵襲」。


所以,對於嚮往美好生活的每一個人、每一位眾生來說,突然展示出的那些苦難的襲擊、侵入,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也終歸是自然而然的。


因為,這是這個世界、這個宇宙自然的特點、本性罷了,二元性就在此。


因此,我們應該去接受。換句話說,我們追求美好生活是為了快樂、為了喜悅。遭受到苦難侵襲的時候,也一定會遇到的是:痛苦、焦慮、煩躁等等,我們都需要忍受。


與中國道家傳統中的思想一樣,也是不謀而合。這個不謀而合在道家傳統中說「陰陽」,就是如此。有陰必有陽,有苦必定有樂。


所以,這一場突出其來的侵襲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一定是要面對的。就看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


所以這場疫情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什麼呢?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這場疫情只不過是我們美好生活出現的或轉換出的一段苦難插曲罷了。因為,這就是物質的二元性的存在、輪轉。


我們引用瑜伽傳統中非常古老的經典中的一段描述,這部瑜伽古老的有5000年曆史的聖典《博伽梵歌原意》2.15-16詩節中說:


“琨緹之子啊!痛苦和快樂時來時去,短暫不恆,猶如冬夏季節的交替。巴拉塔的後裔呀!它們源自感官的感知,人應學會容忍,不為所動”。


“人中俊傑阿諸納呀!不為苦樂所擾,穩處兩境之人,必有資格獲得解脫”。


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應該很自然的,就像我們面對冬天與夏天的輪轉一樣。


現在正是冬天過去,春暖花開的季節,意味著天氣一天一天地轉暖,最終夏天會到來。意味著夏天之後,天氣轉涼的時候,冬天仍然會再次展示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四季的輪轉。


痛苦與快樂也是這樣的,短暫不恆,如此的輪轉。


我們現在面對這些痛苦的侵襲,雖然面對苦難的可能不是一個人。之前,我們面對的一些苦難,可能是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同時面對;而現在是我們一個國家、整個民族遇到。但我們仍然能夠面對這一段共同遇到的“插曲”,能安然渡過。


所以,就如最後詩節所說:能不為其所擾,穩處其中的話,我們一定能夠獲得生命的自由。自由意味著解脫Mukta。


但問題在於,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們自己卻出現了可怕的一面。


這可怕的一面並不是病毒給我們造成的,也不是病痛給我們製造的。這可怕的一面是「內心的恐懼」,從我們很多人心中展示出來了。


在這一段時間,中國大江南北,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家中為了躲避這個疫情的傳播、為了避免人們相互之間會受到影響。


原本可以安處在家中與家人一起,歡度這個更漫長的春節。但是,在家中這樣的停留,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心態的調整,沒有更好的認知,就像前面所說,我們就會產生比造成疫情的病毒更大的另一方面影響,就是「內心的恐懼」。


所以,不是外在的問題。因為外在我們可以看到國家不斷地改善、還有全體民眾的努力;我們能看到每天都在改善,每天都有治癒的人群。但是,內心的恐懼卻一步步地還會在很多人心中展示出來,讓恐懼叢生。


很多人,可能每天追著電視劇、上網、看短視頻,然後打遊戲。但是,雖然不說,內心的恐懼仍然在悄悄萌生起來。


為什麼呢?恐懼發生的根源在哪裡?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內心。


我們來看看自己內心會產生哪些恐懼?同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分析,這是古老的瑜伽心靈科學帶給我們的。今天這堂瑜伽心靈分享課中,給大家做一些簡單初步的分析。


02

我們內心會產生哪些恐懼?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首先第一個恐懼


我想所有人都會很清楚,就是:懼怕死亡。死亡,即失去生命。雖然,我們每天都會在政府的新聞中,或正式信息公告中得到最新疫情的情況。


但是,人們之間小道消息傳播的信息仍會讓我們產生莫名的焦慮與恐懼。“我們小區裡誰又被隔離了?”、“我們這條街道上又怎麼樣啊?”、“我們這個地區會怎麼樣?”、“我們這個城市又會怎麼樣?”……


雖然一個城市幾百萬人、上千萬人,但是,問題是幾十個人、百十號人的傳播就會足以讓幾萬人、上千萬人產生恐懼,或讓他們受影響。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內心實在是控制不了,我們實在是難以讓自己飄忽不定的「內心」得到平撫,這是關鍵!


因為,死亡對每個人來說,以前是太遙遠的事情,所有人都會想著死亡還早著呢,我還很年輕,還至少有幾十年呢,對嗎?對更小年齡的人來說,還有一輩子。


但是,現在突然間彷彿覺著可能下一刻就輪到自己了。那麼在這時候我們會想著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如果出去的話,彷彿自己就是中招的那一位了。


這時他會想著他的愛人、他的親人、他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熱愛的事情、在乎的事情,一切的一切……


所以,他的愛戀叢生,真的不想死。


其實,每個人內心最懼怕的就是「死亡」,以前只是從未真正展示過罷了。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恐懼。那麼第二個恐懼是什麼呢?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第二個恐懼,更現實一些


因為所有一切都停滯了,對於工作的人們來說,新年幾天假期人們不在乎;再延長几天假期,人們可能也不在乎。但是再繼續這樣延長下去,人們想著還有幾十年的房貸沒有還,我每個月要按時償還的。


就像動畫片《蠟筆小新》裡小新整天唸叨著:“我們家還有32年的貸款沒有還清哦……”一樣。我們現在發現這種現實終於落在自己頭上了。


對無數年輕人來說,從來不去在乎自己的消費是不是有足夠收入衝抵的情況下,就開始被各種網貸所“忽悠”。我們可以用“忽悠”這個詞。


這時候,也仍要揹負著這樣的支出,每個月定期還貸支出的時候,自己才發現接下來可能面臨著沒有工作了、失業了。


因為,企業也停工了、關閉了。


對企業主來說,不管是小微企業,還是那些大型企業,都面臨著這樣問題。


大型企業可能會裁員,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小微企業的企業主揹負著經營貸款,揹負著整個經營的壓力;甚至,他自己也可能要關門大吉了。


所有這些壓力意味著失業,破產;意味著接下來多年努力擁有的一切可能都要失去。這樣的恐懼突然就冒了出來。


以前從來沒想過,因為以前我們會覺得:反正每個月有定期的收入、每個月我的企業總會有很好的經營。


但是突然這樣的苦難侵襲,就如此的降臨在所有人的頭上,大家都要共同去面對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


這時候,難道要逃避嗎?沒有地方可以逃。難道要放棄嗎?也不可能。難道你要讓自己結果了自己的生命嗎?不可能。因為這是最沒有出息的做法。


真正要做的事,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恐懼。要把這些恐懼去除掉,我們用通俗的話叫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該怎麼做還要怎麼做。


這一生的生命,我們最重要的是要生存下去,而且要更好的活下去,瞭解生命的意義,這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我們要超越內心的恐懼。雖然這段時間我們的身體停止了某些活動,我們已經不去外出了,我們已經不去工作了,呆在家裡了,但是內心的活動卻加劇了。


內心活動的加劇,不停地思前想後,白天想、晚上也想,可能晚上做夢還想……加劇了、加速了這些活動,不停地、不停地一直下去。甚至這樣的恐懼會傳染,比病毒的傳染、傳播的還要快。


在瑜伽傳統的《靈性心理學》之中(我們稱為“Yoga-Psychology”)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心意」(你的內心),可以汙染整個“以太、空間”。


也就說,你的心意可以影響整個的「空間」。


在這個房子裡你快樂起來的時候,周圍的人會快樂;你恐懼的時候,也會影響周圍的人,你的家人都恐懼起來。


他們會想,我的家人沒有工作了,我的家人企業要破產了。所以,他們也擔心起來了,你周圍的所有和你有關的人都會這樣下去……


雖然,我們沒有染上“新冠病毒”,但是,我們卻被這樣“恐懼的病毒”蔓延沾染上了,那不是更糟糕的事情嗎?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呢?


“心靈”或者說“心意”到底如何這樣不受控制,加劇的蔓延,比新冠病毒還要厲害?


我們到現在才有七萬多例確認感染的,大家還在積極的救治,大部分人一定都會好起來。對十三億人來說這樣的人員比例很少。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我們心意之中的恐懼已經在大範圍地蔓延了。


如何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靈不要影響我們,不讓我們恐懼起來呢?


首先,就要從瞭解自己的心靈、瞭解自己的心意、瞭解自己的心開始。


03

瞭解我們的心靈、心意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今天這一瑜伽靈性心理學課,我給大家作一個普及,一個心靈知識的普及。你們必須要聽好。


而且在你們聆聽之後,我懇請你們在13億人共同面臨瘟疫侵襲的時候,能夠把這樣的瑜伽心理學知識分享給更多人,讓更多人都能夠積極地站起來。


沒有被病毒所沾染,卻被內心恐懼、焦慮傳染上的話,這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也是最糟糕的事情。


在梵文中“Citta”這個詞,我們稱之為“心靈”或者是“知覺”,或說“意識”。還有一個梵文詞稱為“Mana”或者“Manas”。我們中文譯作“心念”、“心意”,在佛經中,古時譯經師直接把它音譯為“末那識”。


這兩個詞在經典之中所表達的意思實際上很多時候是一樣的,只是有時“Citta”還會被表達為“自我”。在很多時候也被表達為“心靈、心意”。所以,在這裡我們將它的展示為表達“心靈、心意”的這個層面上來。


心意,實際上是覆蓋在我們的“生命自我”(也就是“靈魂”,梵文稱“Atma”)之上的一層精微的身體感覺器官,簡稱為“感官”。


就如同你身體外部的這些感覺器官一樣:眼睛、耳朵、鼻子、舌頭,還有你的皮膚,分別代表著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觸覺。


而“心意”是你的身體內部的一個精微的不可察覺的感官。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心意”是更高的細微不可察見的感覺器官。這是我們給心意的定義。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因此,我們要重新對我們這個身體,做一個定義與瞭解。


這樣,我們才能夠去真正瞭解我們恐懼、焦慮的來源所在。要不然我們追求的快樂、喜悅、開心相對的那一面就是恐懼、焦慮、甚至痛苦,我們必須得認識。


那麼,外在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體,已經解釋過,梵文稱為“indriya(感官)”。因為今天課程的緣故,我們只談“心意”這一塊兒。


心意稱為(mana),是我們精微的展示。但問題是,心意卻能給我們製造很多痛苦,剛才我一直給大家展示的這些焦慮、恐懼都是來自於心意。


在瑜伽靈性的經典之中,我們談到了《靈性心理學》,心靈學說之中,談到了在這個世界上有三重痛苦,我們簡稱“三重苦”,這三重苦包含了世間所有的痛苦,分別是: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第一重是:由其他生物所帶來的痛苦。人與人之間的爭執、傷害,或人與動物之間的,其他的那些猛獸、蛇蟲對我們的騷擾與傷害。最近,我們看到東非的這些蝗蟲、蝗災,就屬於是其他生物帶來的痛苦。


第二重是:物質自然給我們製造的痛苦 。如最近我們看到澳大利亞的山火、加拿大的暴雪。


第三重是:自己的心意製造的痛苦 。就是你自己心意產生了很多痛苦,焦慮、恐懼等等,都是你自己心思製造的,而且源源不斷,無限產生的,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稱之為“三重苦“中最重要、最難以斷絕的痛苦。這是為什麼呢?這涉及到我們心靈(心意)的本性所在。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關於心意的本性,我們談到了一點是關於瑜伽聖典《博伽梵歌》之中談到說:


“奎師那(Krishna)呀!心意不安不穩,狂暴頑固,異常強大,我覺得征服它比控制狂風還要難。”__《博伽梵歌原意》6.34


所以,我們的心意就是這樣飄忽不定,左右搖擺。在中國有一個詞語叫做“心猿意馬”,心意就像上下跳竄的猿猴,就像狂奔的野馬一樣。


因此,你就算不上班了、不做生意了,待在家中看似在躲避這些新冠病毒的侵害,看似安全了。


但是,你今天呆在家中天天想著:哦,我沒有工作了,怎麼辦?接下來我的貸款,房屋貸款沒有還,怎麼辦?我之前那些網貸怎麼還清呢?問題在這兒。


然後,或許你在想我的企業怎麼辦?我還有這麼多的員工,每個月要給他們發工資,我的辦公室、廠房費用這麼大一筆,每個月如此下去怎麼辦?難道我就這樣失去一切了嗎?


我們的心意就這樣不停地、不停地糾結著、糾纏著……


問題是這也是一個現實所在,但這又是為什麼呢?心意,既然不安不穩,狂暴頑劣,飄忽不定,又左顧右盼的。它為什麼會這樣對待我們,讓我們如此焦慮不安?


實際上,它確實能夠影響我們,在我們所有這些焦慮與恐懼之中,真正的根源在哪裡呢?我們來一起看看。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在瑜伽心靈科學或者說《瑜伽心理學》之中,就談到了這樣一點。我先用《帕坦伽利.瑜伽經》一個梵文詩節來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貪戀(Raga)就是,執著依附那些給我們物質感官帶來刺激和享樂的經歷”__《瑜伽經》2.7


所以,這裡說我們所有人的一切焦慮、痛苦、恐懼的根源都是我們心中的依戀。(梵文稱之為Raga)。這個“依戀”又稱為:執著、貪戀、痴迷。


為什麼呢?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哎喲,我放不下呀,我這個工作失去了以後我就沒有了”;


“我這個企業如果這樣下去我就倒閉了,我就喪失了這幾年努力奮鬥的結果,那我就得不償失了,在這之後我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是不是沒有工作就會流浪街頭?如果我的企業破產了,我是不是就會回到一個普通的民眾那樣子”…...心裡面就開始胡思亂想,左顧右盼……


那麼你的心意為什麼不能夠去定住呢?自己控制住它,專注地去想想如何解決呢?去想想你之前有能力去成就很多事情,這時候為什麼你的心意卻開始散亂了呢?


因為你的心意控制了你自己,心意已成為你的敵人,而你將不再是你心意的控制者。


所以,世間人都有貪戀、執著。對很多成功的人來說,最初他們也都是一無所有,但仍然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夠成就事業。


即使是為別人工作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夠去組建自己的家庭,也都能夠有自己的事業,家庭美滿、事業都能夠蒸蒸日上。


為什麼這個時候卻擔心,假如失去了、碰到一點點挫折的時候,自己就會產生那麼多自己虛構出來的結果,虛構出來的那些痛苦呢?


所有一切都是心意的問題。


同樣的在《博伽梵歌原意》第2章62詩節和第6章6詩節中就說到這個“貪戀”:


“心思感官對象,即生貪戀;有貪戀,乃生色慾;有色慾,乃生嗔怒”__《博伽梵歌原意》2.62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心意」、心思「感官對象」就是我想要的:我的公司啊、我的工作、我的錢,我錢沒了、我要開工資給員工,我要付租金等等。


“心思感官對象”,就是對外在的對象都會生出貪戀來,而貪戀就是有得失、有成敗之心;“有貪戀,乃生色慾”,就是有慾望了,我想要。


“有色慾,乃生嗔怒”,就是得不到的時候我就會憤怒,如果我一次一次再得不到的時候,就會瘋狂。


或者走另一個極端就是會讓自己變得消極、低迷、失落,然後自暴自棄。所以,我們可以看看經典中如此簡潔的梵文詩節描述得如此精準。


同樣在《博伽梵歌》第6章第6詩節中:


“征服心意,心意便是最好的朋友;征服不了心意,心意就是最大的敵人”。


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心意。換句話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所以一個人要成就,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即便是在這次我們遇到的這場苦難的侵襲時,即使有損失,失去了什麼又能怎樣?


我們還能夠再次站起來。因為以前我們能夠怎樣站起來,現在仍然能怎樣站起來。對自己有這樣的信心,而不是生起那些得失之心。


因此,我們必須讓自己能夠做到心意平和、內心的平靜才行,這就是瑜伽的心理學--心靈的科學。


所以,瑜伽Yoga,是一門讓身體健康平衡、內心快樂寧靜、生命自我覺悟的生活方式。


快樂寧靜,寧靜意味著平和。身體健康,內心平和快樂,“平和”就意味著快樂。


激盪不安,你何來快樂?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所以,通過學習瑜伽(Yoga)和《瑜伽心理學》會讓我們內心變得如此的平靜快樂,讓我們成為自己心意的主人,讓自己內心變得如此強大,能夠專注、具有定力。


所以,在《博伽梵歌原意》第2章48詩節中奎師那Krishna對阿諸納Arjuna說了同樣的話。他也一樣受到挫折、內心激盪不安、充滿恐懼,然後想自暴自棄,充滿痛苦。但是奎師那告訴阿諸納說:


“阿諸納呀!平靜地履行你的職責,拋開對成敗的一切執著。這樣的心意平和,稱為「瑜伽」。”__《博伽梵歌原意》2.48


這就是我們的瑜伽。所以說瑜伽是能讓我們內心變得快樂平和,堅定不移,最終變得強大的一門科學。《瑜伽心理學》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學習的一門知識。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在這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我希望每一位聆聽到這堂課程的伽人們,能夠去鼓勵自己走出內心,哪怕是升起的一點一絲焦慮和恐懼。


記住,無論是哪些恐懼和焦慮,都是心意的虛構。因為,心意真的可以擊垮我們自己。


但如果我們成為自己心意的主人和控制者,心意完全可以為我所用,我們將可以成為一個最為強大者。


我們可以看到,從古至今,但凡是成功的人、偉大的人,他無一例外都是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強大的內心。


他們都是自己心意的控制者,都是自己內心的主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Hare Krishna!本次課程到此結束。



請關注【檀摩書院】

微信公眾號:TKG_academy,

訂閱【瑜伽心理學】線上課程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控制內心的無名恐懼___比疫情更可怕的蔓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