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导言:《蓝色茉莉》是2013年由年近八十的老爷子伍迪·艾伦执导的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在这部影片中,凯特·布兰切特完美诠释了一个脆弱、绝望而又虚荣的悲剧女性,她就像一朵孤傲的茉莉,美丽却迅速凋零。凯特最终凭借出色的演技摘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桂冠,再次封后。

这部影片采用现实与过去相切换的平行蒙太奇方式将茉莉过去奢华的上层生活与现在的落魄局面平行相接。主要讲述了女主茉莉从纽约名媛跌入人生谷底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家境普通的茉莉依靠出众的外貌和社交能力辍学嫁给上层精英,结果丈夫不仅频繁出轨,而且因为商业诈骗被捕入狱,导致家庭破产。一贫如洗的茉莉只好投奔关系一般的妹妹金吉,不接受现实的茉莉想继续依靠谎言和外貌重新回到上流社会,结果不仅失败而且沦为无家可归的人,最终精神崩溃。

影片的标题《蓝色茉莉》其实已经预示了女主茉莉的命运,蓝色意味着“忧郁”。片中的茉莉最后连妹妹金吉也抛弃了她,她的精神彻底崩溃。影片以她失魂落魄的流落街头自言自语结束。茉莉,和妹妹金吉相比,是一个拿着一手好牌的人,最终命运却走向悲剧,这与社会,与她自身性格都息息相关。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分析一下造成茉莉悲剧的三个方面原因。另外,在本文第四部分,我也会基于片中女性人物性格和故事,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现实思考和启发。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1、固化的阶级因素:对终究无法独立茉莉来说,快速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渠道就是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茉莉,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出众的女士。正如茉莉的妹妹金吉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一样,茉莉有良好的基因。同样是被收养的孩子,金吉从小不受养父母喜爱,而茉莉就不同,她漂亮,还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学习人类学专业。

然而,对于出身普通的茉莉来说,她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就更加急切地渴望进入上层社会。身处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对于茉莉来说,唯一实现快速进入上层社会的渠道就是嫁给一个有钱人。于是,当她在舞会上遇见被她美貌吸引的金融精英哈尔的时候,茉莉迅速做出决定,在大四辍学嫁给了哈尔,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

在我看来,如果茉莉当初没有选择辍学,而是坚持自己的学业,她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占据上流社会的一席之地,毕竟她也曾优秀。

然而,即便是新时代的女性,根深蒂固的阶级固化思想在茉莉这里也还未曾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太慢了,于是,茉莉把好日子的所有期待都寄托在嫁给一个有钱人身上,对于自己的修为也仅仅只关注奢侈的享受和高雅的品味,从未想过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所以,一个上过大学的女性对电脑竟然一无所知。于是,当哈尔被捕入狱,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彻底崩塌了。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其实,当茉莉一贫如洗跌入社会底层,到旧金山投靠妹妹金吉时,上帝又给了她一次机会。茉莉开始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电脑课,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审美能力实现设计师的梦想。虽然看起来很艰难,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剧情看到一半,我还以为是美丽的女性遭遇丈夫出轨,家庭破产之后,在旧金山重新开始,通过自己不屈不挠努力重新变女王的故事。可是,我错了,这部电影给我们展现的不是美丽的通话,也不是励志故事,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现实是什么呢?

现实是她根本不甘心过这样的草根生活。当她在party上遇见外交官德·怀特的时候,仿佛看到了生命的第二道曙光。于是茉莉迅速包装出一个优雅而适于婚配的自己,准备投身于第二段婚姻。这样她就不必和粗鲁的下层平民在一起生活,不用苦哈哈学习电脑,不需要奋斗的美好是多么的诱人。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她没有从上一段失败的婚姻吸取教训,寻求自身的力量。明明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可是茉莉却非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茉莉一再强调要回到学校去学习呢?我想她一定是基于自己曾经在大学舞会上遇到哈尔的经历,渴望再次遇到“白马王子”,快速回到上流社会吧。

此外,在片中一共出现了是三个追求茉莉的男人,也分别代表了三个社会阶层。无论是代表底层的车利的朋友,还是代表中产的医生,都无法满足茉莉的需求。在茉莉心中,只有有钱的精英,像德怀特这样的上层,才能拯救她的命运。

可是,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危险的思想观念摧毁了茉莉的人生。依靠男人,依靠婚姻终究是靠不住的。奥吉的出现,几句话就破坏了茉莉依靠婚姻爬回上层的梦幻。

导演安排茉莉的两次被求婚都是从男人带她看房子开始,美丽的房子,坐落在漂亮的街区,对于茉莉来说,豪华的房子就是致命的吸引,而这种奢华只能来自男人。最令人讽刺的是,茉莉的结局却是疯疯癫癫的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2、茉莉的价值观因素:真正毁灭茉莉的是她无止境的虚荣和对上流社会的执迷

在茉莉的价值观当中,奢侈的生活是她的主流,因此,也就注定可怜的虚荣与她如影随形。

这个女人,原本叫俗气的名字珍妮特。可是,她觉得这样一个名字与自己定位完全不符,于是她改名为茉莉,并且一再强调自己叫“茉莉”。似乎改了名字,自己的虚荣心就大大满足了,这样的她就是谈吐优雅的上层人士了,连名字都带着淡淡的茉莉花香。

然而,现实是茉莉出自普通的家庭,对上流社会的执迷误导了她,让她以为上流社会的日常就是瑜伽、普拉提、慈善晚宴和酒会交际。这些外在的物资不断加剧茉莉的虚荣心,最终也毁掉了她的人生。

当茉莉结交了哈尔之后,她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前的珍妮特了,变得高傲、虚荣并且自私,开始看不起妹妹的丈夫,甚至觉得妹妹的拜访都是一种羞耻,连妹妹参加自己的生日会都会觉得难堪。可是,往往一个人被捧得越高,跌入谷底就会越惨。

是的,当丈夫破产入狱之后,茉莉也无法改变自己虚荣的本性。已经破产的她,尽管穷困潦倒,去旧金山仍旧要坐头等舱,穿香奈儿的裙子,拉着LV的行李箱,给司机巨额的小费,保持着那副上流社会的骄傲虚荣。正如她所说:

我已经挥霍成性了。

此外,破产的茉莉和妹妹金吉一起去露天餐厅吃饭,可是她却无法接受吃廉价的蛤蜊。对于街边食物,还有金吉的朋友,都是满脸的嫌弃。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想象着:

这里多么有欧洲风情,曾经我们一起去法国,一起去地中海。

在我看来,跌入底层的茉莉原本可以在旧金山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可是过惯了奢华生活的她,跌落云端后在方方面面已经无法接受平民的生活,上流社会的虚荣自负已经深深刻在她的脑海。这种思想把她束缚得紧紧的,让她别无选择。在骗婚失败后,即使无家可归,还要做最后的逞强,装作自己比妹妹高人一等。

可是,几经大起大落的波折,数次从天堂跌落地狱,这种爱慕虚荣的心态已经让她无法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茉莉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她的人生再也经不起折腾。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3、茉莉品性道德因素:茉莉的悲剧在于,她不仅欺骗别人,也骗自己

这也是一部关于谎言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有一种骗子,茉莉的前夫哈尔,这种人是奸诈的商人,以骗取别人的血汗钱维持自己的上层生活,这种人极度可恶。可当我们以为只有哈尔是可恶的骗子时,到最后才发现,茉莉才是伪装最好的骗子。她的悲剧在于,不仅欺骗别人,也骗自己。

茉莉,一个来自上流社会的女人,美丽优雅,喜欢社交,但却不料她最擅长的就是说谎。在这部电影当中,她几乎欺骗了每一个人:她的妹妹金吉、妹夫奥吉、前夫哈尔、订婚对象德怀特、以及她的继子。


①骗家人:为了物质生活,骗自己的亲人

这部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将茉莉破产前后的生活片段化呈现给观众。其中有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全片,那就是对于丈夫哈尔的商业诈骗,茉莉究竟知情吗?

当茉莉刚刚搬到旧金山的时候,妹妹金吉还在为她说话:“茉莉根本就不懂金融。”可是奥吉一语道破:“他们生活这么多年,她有什么不知道?只是看到那些钻石和貂皮大衣的时候,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紧接着就出现一段插叙,茉莉一脸信任哈尔的表情说:

我从来不关注哈尔的生意,我完全信任他。只是签个名就行。

后来,当继子质疑她的时候,她还曾辩解:

你觉得我要是之情,我还会让他以我的名义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吗?

看到这儿,我们似乎觉得茉莉不至于如此无情,为了物资连自己妹妹的钱和继子都欺骗。

然而,现实往往会打脸。最后当茉莉找到继子期望再续亲情,继子无情揭穿了她的嘴脸,原来告发哈尔到FBI 的正是气急败坏的茉莉。

我们以为她应该不知道,觉得她还是情有可原。可是原来她什么都知道,只是舍不得上流社会的物质生活,心甘情愿地欺骗者自己的亲人。眼睁睁看着妹妹的20万被哈尔骗如手中。至此,茉莉人生最后一丝亲情也被她的谎言摧毁了。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②骗配偶:为了物质生活,选择骗婚

本来,上帝没有放弃茉莉,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可是,撒谎成性的她,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社交方式。在party遇见德怀特的后,茉莉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她开始拼命伪装自己:欺骗对方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自己的丈夫死于车祸,也没有孩子。伪装的外衣欺骗了外交官德怀特,差一点让她再次加入豪门。

可是,谎言终究只是谎言,一旦被戳穿,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当奥吉揭穿茉莉谎言的时候,德怀特愤怒地指责茉莉,并且结束了两人的关系,开车扬长离去。

在我看来,如果她没有骗妹妹和妹夫的20万,也许就不会有妹夫最终在接头揭穿她骗德·怀特的谎言。此外,如果她一直抱着真诚的态度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或许她也可以与德·怀特结婚,开启新的生活。然而一切都是谎言下的假象,在破灭之后,众叛亲离的茉莉也最终走向精神崩溃。

③骗自己:为了维持幸福假象,丈夫出轨选择视而不见

作为女人,对于感情都是敏感的。可是茉莉丈夫的出轨对象众多:包括哈尔朋友的太太,自己的法律顾问,健身房的女教练,甚至别人家的法国保姆......

妹妹金吉刚来就发现了哈尔出轨,在生活中,茉莉也一次次发现蛛丝马迹。她真的完全不知情吗?

在我看来,茉莉不是不知道,只是选择视而不见,自欺欺人罢了。为了穿金戴银的奢华生活,对于哈尔的这些行为,茉莉统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一直表示自己爱哈尔,如果爱,就不会看不见丈夫出轨,一直等到丈夫要和她离婚才惊慌失措地不惜举报哈尔。一切都不过是她骗自己的假象,追根到底,她爱的不是别人,只是她自己的富贵生活罢了。骗别人的人可恨,连自己都骗的人可怕。

在影片中,茉莉一再解释:

为了避免不愉快,筛选掉一切话是为了更好的沟通。

在她的思维中,她的行为叫做"筛选“,不是”说谎“。可是本质就是她的品行问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编造谎言欺骗别人,用谎言安慰自己。然而,真正的谎言对别人的伤害是暂时的,对自己的伤害却是无休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谎言就会被揭穿,将自己打入地狱。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4、基于茉莉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剧和她最终的精神崩溃,谈谈影片带给我的现实思考及启发

对于上流社会的贪恋,让茉莉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人性。最后,我们才发现茉莉根本不具备靠自己东山再起的能力,骨子里的阶级观念和人性自私早就将她的人生定位。反观现实生活,很多女性对于自己的人生也充满迷茫,常常踏入歧途,渐渐迷失。

今天,我将结合茉莉和妹妹吉恩的故事,谈谈本片给我带来的几点关于女性的现实思考及启发。

①女性的独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了物资,每个人都渴望进入上流社会。茉莉也是如此,出身贫穷的她,十岁就开始给别人看孩子赚零花钱。当她依靠自己的外貌吸引到来自己上层社会的哈尔时,这种诱惑是强大致命的。于是茉莉放弃了学业,抛弃了亲情。甚至连最后一次独立的机会也放弃了。

当然,现实就是现实,我惊叹于电影的真实与残酷,依靠男人的女人,就得心甘情愿把命运的掌控权放到别人手中。失去了男人,也就失去了骄傲的资本。

反观现实生活,其实有很多女性还是抱着“干的好不如嫁的好”这样的心态。只是任凭你有茉莉的美貌与审美,能一直安全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女性,独立已经成为永恒的话题,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追求。人生本无捷径可走,倒不如一步步脚踏实地,最求自己的理想,成为一朵永不凋谢的茉莉花。

②谎言才是伤害自己的利器

无论是茉莉身处上层社会,还是跌入底层,谎话在她那里张口就来。最终,失去一切的茉莉还在靠谎言维系她可怜的自尊,编着蹩脚的谎话骗别人安慰自己。可是她的结局只能是一个人流落街头,顶着湿漉漉的头发,面容憔悴地自言自语。

必须承认,茉莉的两次大谎毁了她的一生。第一次撒谎让她跌入谷底,第二次再撒谎让她精神崩溃。

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人开始说第一句谎话的时候,就需要有无休止的谎言去掩盖之前的谎言,最终撒谎成性。所以导演在批判这个谎言社会的同时,也是提示我们:从表面上看,谎言伤害别人,但最终只会伤害自己。


《蓝色茉莉》:从三个层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溃的原因及现实思考

③婚姻不是女性的全部

这部影片中,无论是姐姐茉莉还是妹妹金吉,都在努力追求婚姻。代表上层社会的茉莉,她追求的是依靠婚姻维持自己物质生活。可是妹妹金吉,这个在片中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女人,却也在不断追求婚姻。


当她和奥吉离婚之后,又在自己的阶层找了新的结婚对象车利。随着姐姐对她的影响,金吉也开始寻觅物色更好的结婚对象,可是在得知被骗的时候,金吉迅速的回到了车利的身边。在这个地方,甚至让我们觉得很可笑。似乎每个女人都在为了结婚而结婚,自己的身边必须有男人才行。尽管车利有暴力倾向,情绪不稳定,可是对于金吉来说,退而求其次也行,有总比没有的强。

在我看来,今天的女性,实际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结婚选择配偶时,物资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爱情不再是女性谋生额手段。我们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是否与对方价值观是否一致,以后的生活是否融洽。而不是因为年龄到了,家长催婚了,就草草为了结婚而结婚。不必匆忙把自己嫁掉,与其和不合拍的人在一起,不如自己一个人生活来的痛快。

结语:

结局的茉莉已然走向精神崩溃,一个人坐在街头长椅喃喃自语。导演伍迪·艾伦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具体说茉莉的未来走向。可是,茉莉的结局显而易见,如果不摆脱这些根深蒂固的束缚,她就永远也无法走出悲剧的阴影。

我想,这样一个悲剧的开头,悲剧的结尾正是导演的安排:提醒观众问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才是自己的选择。这才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