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導言:《藍色茉莉》是2013年由年近八十的老爺子伍迪·艾倫執導的一部現實主義影片。在這部影片中,凱特·布蘭切特完美詮釋了一個脆弱、絕望而又虛榮的悲劇女性,她就像一朵孤傲的茉莉,美麗卻迅速凋零。凱特最終憑藉出色的演技摘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桂冠,再次封后。

這部影片採用現實與過去相切換的平行蒙太奇方式將茉莉過去奢華的上層生活與現在的落魄局面平行相接。主要講述了女主茉莉從紐約名媛跌入人生谷底最終精神崩潰的故事。

家境普通的茉莉依靠出眾的外貌和社交能力輟學嫁給上層精英,結果丈夫不僅頻繁出軌,而且因為商業詐騙被捕入獄,導致家庭破產。一貧如洗的茉莉只好投奔關係一般的妹妹金吉,不接受現實的茉莉想繼續依靠謊言和外貌重新回到上流社會,結果不僅失敗而且淪為無家可歸的人,最終精神崩潰。

影片的標題《藍色茉莉》其實已經預示了女主茉莉的命運,藍色意味著“憂鬱”。片中的茉莉最後連妹妹金吉也拋棄了她,她的精神徹底崩潰。影片以她失魂落魄的流落街頭自言自語結束。茉莉,和妹妹金吉相比,是一個拿著一手好牌的人,最終命運卻走向悲劇,這與社會,與她自身性格都息息相關。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分析一下造成茉莉悲劇的三個方面原因。另外,在本文第四部分,我也會基於片中女性人物性格和故事,談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現實思考和啟發。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1、固化的階級因素:對終究無法獨立茉莉來說,快速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渠道就是成為男人的附屬品

茉莉,毫無疑問,她是一個出眾的女士。正如茉莉的妹妹金吉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一樣,茉莉有良好的基因。同樣是被收養的孩子,金吉從小不受養父母喜愛,而茉莉就不同,她漂亮,還曾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學習人類學專業。

然而,對於出身普通的茉莉來說,她上了大學,見了世面,就更加急切地渴望進入上層社會。身處一個階級固化的社會,對於茉莉來說,唯一實現快速進入上層社會的渠道就是嫁給一個有錢人。於是,當她在舞會上遇見被她美貌吸引的金融精英哈爾的時候,茉莉迅速做出決定,在大四輟學嫁給了哈爾,過上了她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奢華的生活。

在我看來,如果茉莉當初沒有選擇輟學,而是堅持自己的學業,她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佔據上流社會的一席之地,畢竟她也曾優秀。

然而,即便是新時代的女性,根深蒂固的階級固化思想在茉莉這裡也還未曾改變。通過自己的努力太慢了,於是,茉莉把好日子的所有期待都寄託在嫁給一個有錢人身上,對於自己的修為也僅僅只關注奢侈的享受和高雅的品味,從未想過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所以,一個上過大學的女性對電腦竟然一無所知。於是,當哈爾被捕入獄,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徹底崩塌了。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其實,當茉莉一貧如洗跌入社會底層,到舊金山投靠妹妹金吉時,上帝又給了她一次機會。茉莉開始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電腦課,希望能憑藉自己的審美能力實現設計師的夢想。雖然看起來很艱難,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劇情看到一半,我還以為是美麗的女性遭遇丈夫出軌,家庭破產之後,在舊金山重新開始,通過自己不屈不撓努力重新變女王的故事。可是,我錯了,這部電影給我們展現的不是美麗的通話,也不是勵志故事,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現實是什麼呢?

現實是她根本不甘心過這樣的草根生活。當她在party上遇見外交官德·懷特的時候,彷彿看到了生命的第二道曙光。於是茉莉迅速包裝出一個優雅而適於婚配的自己,準備投身於第二段婚姻。這樣她就不必和粗魯的下層平民在一起生活,不用苦哈哈學習電腦,不需要奮鬥的美好是多麼的誘人。

看到這裡,我明白了,她沒有從上一段失敗的婚姻吸取教訓,尋求自身的力量。明明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可是茉莉卻非要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的手上。我也明白了為什麼茉莉一再強調要回到學校去學習呢?我想她一定是基於自己曾經在大學舞會上遇到哈爾的經歷,渴望再次遇到“白馬王子”,快速回到上流社會吧。

此外,在片中一共出現了是三個追求茉莉的男人,也分別代表了三個社會階層。無論是代表底層的車利的朋友,還是代表中產的醫生,都無法滿足茉莉的需求。在茉莉心中,只有有錢的精英,像德懷特這樣的上層,才能拯救她的命運。

可是,在我看來,正是這種危險的思想觀念摧毀了茉莉的人生。依靠男人,依靠婚姻終究是靠不住的。奧吉的出現,幾句話就破壞了茉莉依靠婚姻爬回上層的夢幻。

導演安排茉莉的兩次被求婚都是從男人帶她看房子開始,美麗的房子,坐落在漂亮的街區,對於茉莉來說,豪華的房子就是致命的吸引,而這種奢華只能來自男人。最令人諷刺的是,茉莉的結局卻是瘋瘋癲癲的流落街頭,無家可歸。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2、茉莉的價值觀因素:真正毀滅茉莉的是她無止境的虛榮和對上流社會的執迷

在茉莉的價值觀當中,奢侈的生活是她的主流,因此,也就註定可憐的虛榮與她如影隨形。

這個女人,原本叫俗氣的名字珍妮特。可是,她覺得這樣一個名字與自己定位完全不符,於是她改名為茉莉,並且一再強調自己叫“茉莉”。似乎改了名字,自己的虛榮心就大大滿足了,這樣的她就是談吐優雅的上層人士了,連名字都帶著淡淡的茉莉花香。

然而,現實是茉莉出自普通的家庭,對上流社會的執迷誤導了她,讓她以為上流社會的日常就是瑜伽、普拉提、慈善晚宴和酒會交際。這些外在的物資不斷加劇茉莉的虛榮心,最終也毀掉了她的人生。

當茉莉結交了哈爾之後,她覺得自己不再是以前的珍妮特了,變得高傲、虛榮並且自私,開始看不起妹妹的丈夫,甚至覺得妹妹的拜訪都是一種羞恥,連妹妹參加自己的生日會都會覺得難堪。可是,往往一個人被捧得越高,跌入谷底就會越慘。

是的,當丈夫破產入獄之後,茉莉也無法改變自己虛榮的本性。已經破產的她,儘管窮困潦倒,去舊金山仍舊要坐頭等艙,穿香奈兒的裙子,拉著LV的行李箱,給司機鉅額的小費,保持著那副上流社會的驕傲虛榮。正如她所說:

我已經揮霍成性了。

此外,破產的茉莉和妹妹金吉一起去露天餐廳吃飯,可是她卻無法接受吃廉價的蛤蜊。對於街邊食物,還有金吉的朋友,都是滿臉的嫌棄。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想象著:

這裡多麼有歐洲風情,曾經我們一起去法國,一起去地中海。

在我看來,跌入底層的茉莉原本可以在舊金山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可是過慣了奢華生活的她,跌落雲端後在方方面面已經無法接受平民的生活,上流社會的虛榮自負已經深深刻在她的腦海。這種思想把她束縛得緊緊的,讓她別無選擇。在騙婚失敗後,即使無家可歸,還要做最後的逞強,裝作自己比妹妹高人一等。

可是,幾經大起大落的波折,數次從天堂跌落地獄,這種愛慕虛榮的心態已經讓她無法回到正常的人生軌道,茉莉的精神已經徹底崩潰,她的人生再也經不起折騰。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3、茉莉品性道德因素:茉莉的悲劇在於,她不僅欺騙別人,也騙自己

這也是一部關於謊言的電影。在這部影片中,有一種騙子,茉莉的前夫哈爾,這種人是奸詐的商人,以騙取別人的血汗錢維持自己的上層生活,這種人極度可惡。可當我們以為只有哈爾是可惡的騙子時,到最後才發現,茉莉才是偽裝最好的騙子。她的悲劇在於,不僅欺騙別人,也騙自己。

茉莉,一個來自上流社會的女人,美麗優雅,喜歡社交,但卻不料她最擅長的就是說謊。在這部電影當中,她幾乎欺騙了每一個人:她的妹妹金吉、妹夫奧吉、前夫哈爾、訂婚對象德懷特、以及她的繼子。


①騙家人:為了物質生活,騙自己的親人

這部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將茉莉破產前後的生活片段化呈現給觀眾。其中有一條主線一直貫穿全片,那就是對於丈夫哈爾的商業詐騙,茉莉究竟知情嗎?

當茉莉剛剛搬到舊金山的時候,妹妹金吉還在為她說話:“茉莉根本就不懂金融。”可是奧吉一語道破:“他們生活這麼多年,她有什麼不知道?只是看到那些鑽石和貂皮大衣的時候,就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緊接著就出現一段插敘,茉莉一臉信任哈爾的表情說:

我從來不關注哈爾的生意,我完全信任他。只是籤個名就行。

後來,當繼子質疑她的時候,她還曾辯解:

你覺得我要是之情,我還會讓他以我的名義註冊公司,開銀行賬戶嗎?

看到這兒,我們似乎覺得茉莉不至於如此無情,為了物資連自己妹妹的錢和繼子都欺騙。

然而,現實往往會打臉。最後當茉莉找到繼子期望再續親情,繼子無情揭穿了她的嘴臉,原來告發哈爾到FBI 的正是氣急敗壞的茉莉。

我們以為她應該不知道,覺得她還是情有可原。可是原來她什麼都知道,只是捨不得上流社會的物質生活,心甘情願地欺騙者自己的親人。眼睜睜看著妹妹的20萬被哈爾騙如手中。至此,茉莉人生最後一絲親情也被她的謊言摧毀了。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②騙配偶:為了物質生活,選擇騙婚

本來,上帝沒有放棄茉莉,又給了她一次機會。可是,撒謊成性的她,已經習慣了自己的社交方式。在party遇見德懷特的後,茉莉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於是,她開始拼命偽裝自己:欺騙對方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室內設計師,自己的丈夫死於車禍,也沒有孩子。偽裝的外衣欺騙了外交官德懷特,差一點讓她再次加入豪門。

可是,謊言終究只是謊言,一旦被戳穿,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當奧吉揭穿茉莉謊言的時候,德懷特憤怒地指責茉莉,並且結束了兩人的關係,開車揚長離去。

在我看來,如果她沒有騙妹妹和妹夫的20萬,也許就不會有妹夫最終在接頭揭穿她騙德·懷特的謊言。此外,如果她一直抱著真誠的態度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或許她也可以與德·懷特結婚,開啟新的生活。然而一切都是謊言下的假象,在破滅之後,眾叛親離的茉莉也最終走向精神崩潰。

③騙自己:為了維持幸福假象,丈夫出軌選擇視而不見

作為女人,對於感情都是敏感的。可是茉莉丈夫的出軌對象眾多:包括哈爾朋友的太太,自己的法律顧問,健身房的女教練,甚至別人家的法國保姆......

妹妹金吉剛來就發現了哈爾出軌,在生活中,茉莉也一次次發現蛛絲馬跡。她真的完全不知情嗎?

在我看來,茉莉不是不知道,只是選擇視而不見,自欺欺人罷了。為了穿金戴銀的奢華生活,對於哈爾的這些行為,茉莉統統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一直表示自己愛哈爾,如果愛,就不會看不見丈夫出軌,一直等到丈夫要和她離婚才驚慌失措地不惜舉報哈爾。一切都不過是她騙自己的假象,追根到底,她愛的不是別人,只是她自己的富貴生活罷了。騙別人的人可恨,連自己都騙的人可怕。

在影片中,茉莉一再解釋:

為了避免不愉快,篩選掉一切話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在她的思維中,她的行為叫做"篩選“,不是”說謊“。可是本質就是她的品行問題,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編造謊言欺騙別人,用謊言安慰自己。然而,真正的謊言對別人的傷害是暫時的,對自己的傷害卻是無休止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謊言就會被揭穿,將自己打入地獄。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4、基於茉莉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劇和她最終的精神崩潰,談談影片帶給我的現實思考及啟發

對於上流社會的貪戀,讓茉莉失去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和人性。最後,我們才發現茉莉根本不具備靠自己東山再起的能力,骨子裡的階級觀念和人性自私早就將她的人生定位。反觀現實生活,很多女性對於自己的人生也充滿迷茫,常常踏入歧途,漸漸迷失。

今天,我將結合茉莉和妹妹吉恩的故事,談談本片給我帶來的幾點關於女性的現實思考及啟發。

①女性的獨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為了物資,每個人都渴望進入上流社會。茉莉也是如此,出身貧窮的她,十歲就開始給別人看孩子賺零花錢。當她依靠自己的外貌吸引到來自己上層社會的哈爾時,這種誘惑是強大致命的。於是茉莉放棄了學業,拋棄了親情。甚至連最後一次獨立的機會也放棄了。

當然,現實就是現實,我驚歎於電影的真實與殘酷,依靠男人的女人,就得心甘情願把命運的掌控權放到別人手中。失去了男人,也就失去了驕傲的資本。

反觀現實生活,其實有很多女性還是抱著“乾的好不如嫁的好”這樣的心態。只是任憑你有茉莉的美貌與審美,能一直安全下去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女性,獨立已經成為永恆的話題,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追求。人生本無捷徑可走,倒不如一步步腳踏實地,最求自己的理想,成為一朵永不凋謝的茉莉花。

②謊言才是傷害自己的利器

無論是茉莉身處上層社會,還是跌入底層,謊話在她那裡張口就來。最終,失去一切的茉莉還在靠謊言維繫她可憐的自尊,編著蹩腳的謊話騙別人安慰自己。可是她的結局只能是一個人流落街頭,頂著溼漉漉的頭髮,面容憔悴地自言自語。

必須承認,茉莉的兩次大謊毀了她的一生。第一次撒謊讓她跌入谷底,第二次再撒謊讓她精神崩潰。

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人開始說第一句謊話的時候,就需要有無休止的謊言去掩蓋之前的謊言,最終撒謊成性。所以導演在批判這個謊言社會的同時,也是提示我們:從表面上看,謊言傷害別人,但最終只會傷害自己。


《藍色茉莉》:從三個層面剖析名媛茉莉精神崩潰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③婚姻不是女性的全部

這部影片中,無論是姐姐茉莉還是妹妹金吉,都在努力追求婚姻。代表上層社會的茉莉,她追求的是依靠婚姻維持自己物質生活。可是妹妹金吉,這個在片中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女人,卻也在不斷追求婚姻。


當她和奧吉離婚之後,又在自己的階層找了新的結婚對象車利。隨著姐姐對她的影響,金吉也開始尋覓物色更好的結婚對象,可是在得知被騙的時候,金吉迅速的回到了車利的身邊。在這個地方,甚至讓我們覺得很可笑。似乎每個女人都在為了結婚而結婚,自己的身邊必須有男人才行。儘管車利有暴力傾向,情緒不穩定,可是對於金吉來說,退而求其次也行,有總比沒有的強。

在我看來,今天的女性,實際上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結婚選擇配偶時,物資已經不再是唯一標準,愛情不再是女性謀生額手段。我們應該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是否與對方價值觀是否一致,以後的生活是否融洽。而不是因為年齡到了,家長催婚了,就草草為了結婚而結婚。不必匆忙把自己嫁掉,與其和不合拍的人在一起,不如自己一個人生活來的痛快。

結語:

結局的茉莉已然走向精神崩潰,一個人坐在街頭長椅喃喃自語。導演伍迪·艾倫沒有給出一個結論,沒有具體說茉莉的未來走向。可是,茉莉的結局顯而易見,如果不擺脫這些根深蒂固的束縛,她就永遠也無法走出悲劇的陰影。

我想,這樣一個悲劇的開頭,悲劇的結尾正是導演的安排:提醒觀眾問問自己,究竟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什麼才是自己的選擇。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