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引言: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韩国影片《寄生虫》大放异彩。凭借此片,奉俊昊揽下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4项大奖,

创造了韩国乃至整个亚洲电影的历史。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韩国电影近些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在世界影坛展露头角。韩国影片往往聚焦社会矛盾,贫富差异、阶级固化与末日危机成为主要刻画主题,而《寄生虫》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能够在奥斯卡这样的欧美影片称霸多年的舞台上实现逆袭,《寄生虫》的品质堪称过硬。

奉俊昊称自己是类型片导演,《寄生虫》是他目前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揭露了韩国贫富急剧分化的现实。一个偶然,基宇一家获得了寄生上流的机会,从此一切改变了原有的样子。为了寄生,什么善良,什么隐忍,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在《寄生虫》的世界里,贫富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同,一半彩色,一半黑白,人性的贪婪在寄生的过程中被无限放大。

豆瓣8.7分的《寄生虫》到底有何魅力,让奥斯卡评委如此垂青?下面我将从叙事手法、象征元素、现实意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1.叙事手法:二元对立结构下的纵比与横比巧妙利用,对比蒙太奇的收尾揭露了一个真实残酷的世界

寄生的生物学概念是: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在《寄生虫》的电影里,这两种生物是穷人和富人。但与生物界的普通寄生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受益者,全是受害者。电影通篇建立在穷人基宇一家与富人朴社长一家的二元对立结构下

影片一上来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穷人世界的生活图卷。基宇一家四口,挤在肮脏简陋的半地下室出租屋内,过着为了生计发愁的日子。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朴社长一家四口却住在豪华的独栋别墅内,配有私人管家,每餐都极尽丰盛,他们所担忧的是自己的女儿没有好的私人家教怎么办。

穷人的家庭还停留在吃住等物质需求阶段,而富人家庭却在考虑更高端的精神追求,二者天然的差距形成自然的对立。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穷人的世界是黑白的,而有钱人的人生是彩色的在二元对立结构下,影片巧妙的运用了对比手法,包括基宇一家寄生前后的纵比及一场大雨后两个家庭的不同遭遇形成的横比两个关键镜头语言。

①纵比:基宇一家寄生前后对待窗前的酒鬼态度截然不同

每日傍晚时分,总有一个酒鬼,在基宇一家的窗前小便。寄生前的一家四口,对于这个酒鬼视若无睹。仿佛他就是空气,即使他们在吃饭,内心也丝毫不起波澜。生活的重担已令他们麻木不仁,隐忍成为穷人骨子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知道,自己和这个酒鬼同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底气去驱赶他。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当基宇一家成功寄生时,再次看到在窗前小便的酒鬼,他们仿佛突然有了不可践踏的尊严。有钱的他们自认为与酒鬼已不是一路货色,敢在他们跟前撒尿,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们端起凉水,对酒鬼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攻击,仿佛原来的善良与隐忍已经荡然无存。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一书中写到:“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白的变成黑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奉俊昊对人性的把握堪称透彻,正如莎翁所言,金子使卑贱变成尊贵,使懦夫变成了勇士。基宇一家变了,但这变化是如此的自然。纵比的灵活运用让我们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②横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富人与穷人的世界刻画的如此鲜明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意味着什么,对于穷人与富人来说是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原本趁朴社长一家出去游玩而在豪宅内肆意放纵的基宇一家人,因为一场大雨不得不提前狼狈逃离。可回到家中的他们,发现一场大雨已经将家中淹没殆尽。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而这场大雨,在朴夫人看来,却是极好的。雨后的空气是如此清新,让树儿更绿花儿更红。豪宅的草坪在大雨冲刷后绿的耀眼,到处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高端酒会可以如期开展,朴夫人的心中充满喜悦,

她不可能想到无数的穷人会因此流离失所。

奉俊昊是制造矛盾的高手,普普通通的一场雨,让穷人的狼狈与富人的潇洒表现的淋漓尽致。自然界中弱肉强食,人类社会贫富阶级泾渭分明,这一切得益于横比带来的感觉冲击。

影片最后的那场宴会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面对死亡时每个人的镜头被一个个定格,奉俊昊利用镜头与镜头间的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穷人的生命在富人眼中毫不足惜,一个残酷真实的世界跃然眼前。

2.象征元素:“味道”元素重复出现,表明了贫富界线及阶级壁垒的难以逾越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谈起象征手法及元素的应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必定首屈一指。《动物庄园》的故事发生在曼纳庄园。一天夜里,动物们在谷仓中听了雄猪老麦哲所讲的梦,任人宰割的动物从此认清了受人剥削、被人奴役的处境。不久他们群起暴动,赶走主人琼斯,自己当家作主,推行“动物主义”。在《动物庄园》的世界里,猪、马、羊、驴、猫这些元素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奉俊昊更是象征元素应用的高手。从《绑架门口狗》中的小狗,到《汉江怪物》中因为人类的垃圾而变异的鱼,再到《玉子》中的“超级猪”,一个个象征元素的应用让电影的内涵得到具化表现。而在《寄生虫》的世界里,出现最多次的象征元素是“味道”,它象征了贫富界线及阶级壁垒的难以逾越。

“味道”在电影中出现了四次,层层递进,将贫富阶级差异赤裸裸的暴露在观众面前。

第一次是当朴家幼子指出基婷,还有她的爸爸妈妈都有相同的味道时,他们还在说是幸福的烦恼,打趣着该把各自的衣服用不同的肥皂来洗。这里的十分含蓄的指出,也许味道是一个阶级的固有标签,但是阶级还未明确。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第二次是基宇与妹妹,爸爸躲在客厅的沙发下,听到朴社长谈到沙发上有基宇爸爸的味道,并指出那是搭地铁时的味道。搭地铁的都是什么人,不言而喻,是穷人。这里把味道与具体的阶级进行了明确的挂钩,“穷人的味道”逐步明朗。

第三次是金司机带朴夫人购物途中,朴夫人嫌弃的打开了窗户,因为睡了一天体育场的基宇爸爸,“穷人的味道”太过浓烈。这次事件发生在暴雨过后,基宇爸爸在满是穷人的体育场睡了一夜,无数穷人的味道汇集在一起,这里从一个穷人家庭上升到了穷人的整个阶级,出现了象征的跃升。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第四次就是致命的味道。当朴社长面对汩汩流血的基婷与女管家,置若罔闻,捡起掉落的钥匙时,面对“穷人的味道”捂起了自己的鼻子,失去理智的金司机将长刀捅进了朴社长的胸脯。朴社长在鲜血淋漓的现场自然的捂起了鼻子,味道的象征意义达到极致,这表明贫富界线与阶级固化的壁垒已深入骨髓,根本无法打破。

四次味道的出现,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将富人与穷人二元对立下不可调和的矛盾彻底展现在观众面前。

3.现实意义:贫富差异明显,在贫穷的放大镜下,人性的贪婪无所遁逃

《寄生虫》给我们描绘了泾渭分明的贫富世界,这其实与韩国的现实世界十分相似。片中富人家垂直上下的台阶,表现了阶层的上下。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2019年,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以“财富的不平等”为主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的回答者认为“韩国财富不平等现象非常严重”,认为“不太严重”的人仅占3%。对于本人或子女是否能进入社会上流阶层,46%的人认为“不可能”,回答“有可能”的人仅占17%。

在一所学校内,有钱的同学基本和有钱的同学玩,而穷苦的孩子则也是相依为伴,天然的界线总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形成,不管你承不承认,富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总是会瞧不起穷人。

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无数的穷人十分扎心。当基宇望着宽阔的院内,优雅的富人们在翩翩起舞,他发自内心的求证着:“我适合这里么?”即使站在千金小姐的面前,嘴上还残存着她的温存,他依然明白,他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因为穷人和富人根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豆瓣8.7分,从三个角度解读《寄生虫》缘何成为奥斯卡佳作

除了揭露贫富阶级的差异,《寄生虫》还对人性的贪婪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基宇一家本可以有三次守护幸福生活的机会,可是人性的贪婪让他们越陷越深,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

早在1924年的美国无声电影《贪婪》中,影人就对因人性的贪婪而引发的悲剧进行了深刻剖析。特里娜在赢得5000美元的彩票后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隐藏的贪婪在她心里扎了根,而一旦扎根便再也无法停手,《寄生虫》与《贪婪》有异曲同工之妙。

基宇凭借假文凭获得家教资格后本可以收手,可是初尝甜头的他想尽办法把基婷也弄进了豪宅。这时凭借他们两个的收入,基宇一家本可以实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但他们丝毫没有感到满足,自己的父亲也加入了这场寄生的盛宴。

巴尔扎克说: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基宇一家便是如此,前面三次收手的机会在贪婪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最终一家四口全部像虫子一样寄生在富人一家,贪婪导致最后那一场血色盛宴。

人性的贪婪本来不分阶级,可是在富人的世界,有太多的手段与办法可以将之隐藏。贫穷是贪婪的催化剂,一旦开始便会燃烧殆尽,这就是穷人的悲哀所在。

4.结语

《寄生虫》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寄生关系在任何国家都是普遍的存在,在人性的探讨上,电影没有国界,也没有种族之分。

基宇一家追求幸福生活没有错,富足却还慷慨的朴社长一家也没有错,错的只是本该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且仅有了一个交点,一个想要一直相交,一个却想始终平行,最终两败俱伤。

谁也没有错反而是最大的错误,影片对现实的讽刺发人深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实至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