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作者 / 清秋微冷

豆瓣如今拥有2亿用户的豆瓣,豆瓣评分对中国影视剧市场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但反映出亿万观众的喜好,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影视剧品质的层次水平。

没有官方的行业背影,也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甚至连豆友都认为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平淡的存在,并无风雷之势。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但豆瓣的影视剧评分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看重,甚至会让某些人紧张到要求豆瓣修改评分,甚至起诉豆瓣呢?这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豆瓣的评分机制,以及精密算法对不良因素的剔除。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令烂剧“头疼”的打分机制

豆瓣CEO阿北曾亲自撰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来解读豆瓣的评分机制,可谓是简单粗暴:每个用户只有一次打分机会(虽然可以修改,但不会作为新增分数计入总分),用户的评分范围在一星到五星之间,每星代表2分,程序会在规定时间不断收集新的打分数据,打分的总分数除以打分者的总人数得出的平均分就是打分结果。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不过,在评分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分值,我们还可以看到参与打分的总人数、不同打分等级所占的比例、以及该作品与同类型其他作品相比较的受欢迎程度。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与其他一些评分网站相比,这样的评分机制比较透明,毕竟一部高分的电影是500人打分还是50000人打分,可以帮助用户相对立体地解读一部作品。有心的网友甚至总结出一套“烂片预警机制”:一般好片P型、一般烂片b型,水军强的烂片C型,水军也拯救不了的烂中之烂L型。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有知乎网友这样评价豆瓣 :“每个人都能在豆瓣上找到内心的桃花源。”而豆瓣自己的说法是,他们打造了“大众的精神角落”。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曾经有很多人对豆瓣的盈利模式好奇,的确,豆瓣平台目前除了页面广告没有其他的营收,它是行业内知名的商业化程度极弱、超级不赚钱的平台。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当年与豆瓣同时成长的“时光网”早就进行了商业化转型,从电影兴趣社区转为电影资讯+票务的平台,而豆瓣依旧坚持原本的方向。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中国第三方评分有豆瓣、时光和猫眼等,后两者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很小,而各大视频网站的评分则基本上不具备参考意义,许多KOL谈及口碑时,都会把豆瓣评分当作是标准。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豆瓣动了谁的利益?


作为“去功利化”的平台,豆瓣的评分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它属于大众评分系统,并没有专业评分这个系统,而且评分系统也不是实时更新的,可能是一天是几天一更新,但是评分的百分比不是这样的,所以如果一天之内涌入大量的评分。那么就会出现百分比与分数不匹配的情况。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豆瓣的注册用户绝大多数为普通观众,并不具备太多的影视专业知识。大部分普通人对于表演、剧情、画面、镜头、特效、音效、道具、服化、道具、场面等的评论,只能发表一些主观感受,从一些明显的差距或者主观的感受去判断一部剧的好坏,而主观的感受恰恰是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今年,很多豪华大剧出现了豆瓣评分低的情况,这跟营销不无关联。它可以把片子和负面词紧紧结合在一起反复向观众灌输,观众自然会建立一种联结,认为这部片子是烂片,而不会怀疑它是否真的是一部烂片。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仔细查看今年几部豪华大剧的评分,会发现许多人是因为期待太高或者对演员的偏见,纷纷说它是烂片,但是实际上真正看过的人并非都是这样认为的。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而如果一部剧过度营销,把不属于它的目标用户也圈了进来,那用户不喜欢自然会影响剧的评分。比如近来处于风口浪尖的《娘道》,好看与否尚且不提,但该剧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他们不上豆瓣,而豆瓣的用户明显不是它的目标用户,所以豆瓣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失偏颇。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有人会说,豆瓣的打分和评论不专业,很多质量上乘的作品,豆瓣的评分都没有真实体现,由它代表行业权威实难服众。这话或许有它的道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豆瓣评分从很大程度来说是观众对观影体验的表达,哪怕有人在谈内容的价值。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也就是说,如果把影视剧看作市场上的商品,这个打分是用户的反馈,它当然不等同于产品质量的描述。从制片方的角度来说,打分作为一种用户反馈,会给影视产品的营销业绩带来影响。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在现有的电视剧评奖没有突出其评价标准、知识分子群体缺乏评价电视剧的主动性、普通观众的从众心理下,引用豆瓣的评分已经成为影视剧口碑与营销的大事。对于制片方而言,收视率操作本就成本巨大,一旦口碑低迷,无疑对其资本运作是雪上加霜。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阿北曾表示:整个豆瓣系统里没有“修改平均分”的后台功能,评分已经“很难刷得动”了。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程序算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识别出“非正常评分”,确认是刷分之后,从总分之中剔除。面对“做什么能让豆瓣评分高一点?”的问题,阿北回答:“我确实不知道除了拍好电影,能做什么。”也许有人不相信阿北的“一面之词”,不过,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牺牲豆瓣的公信力去赚钱也的确不是一个聪明的策略。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豆瓣是国产剧品控的最后一座城池


面对数据污染问题,豆瓣虽尽最大努力去保证评分的公平性,但并不能彻底解决水军问题。随着豆瓣评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豆瓣也成为重要的粉黑战场,能否应付还未可知,一旦豆瓣失守,影视剧评分又该何去何从呢?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客观地看,国内的电视剧评奖还是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的,但本该成为参照对象的电视剧奖项,更多的是给予已经获得成功的电视剧以荣誉,其评价特征被淹没在奖项背后,公众可以从这些奖项中看见剧名和制作团队,但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这些剧的得奖理由、价值观倾向,以及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评选规则。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国外的评分网站烂番茄和Metacritic值得我们学习一下,其评分分为专家评分和观众评分。专家评分由各大专业媒体以及影评人对电影进行评论评分,而最终的分数则由所有评分加权平均而成。换言之,越著名的媒体或影评人,在电影评分上就更有发言权。


豆瓣,国产剧品控的最后城池


其实每一个评分系统都是不完美的,烂番茄和Metacritic也会被质疑某些人对于电影分数的影响过大,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但是中国影视剧系统急需评分系统多样化,而不是让一个网站的评分成为唯一的参考,只有从多面垒砌城池,才能让影视剧评分向着更为健康的领域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