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瞭解黃金嗎?它會退出流通市場嗎?

黃金是貨幣的一種,說到黃金,我們就不得不說貨幣,貨幣作為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反映了一定的社會關係,以及私有制的出現。與其緊密相連的還有貨幣制度,貨幣制度指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貨幣制度的內容包括,貨幣金屬與貨幣單位,貨幣的鑄造、發行及流通程序,金準備等。所以瞭解黃金,我們需要先了解貨幣制度的演進。


你真正瞭解黃金嗎?它會退出流通市場嗎?

金幣

貨幣制度的演進

在貨幣制度發展史上曾存在著幾種不同的貨幣制度,依次為銀本位、金銀複本位、金本位、信用貨幣制度。

銀本位制

銀本位是最早的貨幣制度,它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在這種制度下白銀可以自由鑄造,自由流通。而黃金不是貨幣金屬,不進入流通。這種貨幣滿足當時商品經濟的社會需要,畢竟當時的商品經濟並不發達,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銀本位制的缺點便顯露出來。由於白銀價值不穩定,再加上儲藏量豐富,開採較快,導致白銀價值不斷下降,這時黃金便應運而生。

你真正瞭解黃金嗎?它會退出流通市場嗎?

銀本位


金銀複本位制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商品交易中對金銀兩種貴金屬的需求量都增加了,白銀主要用於小額交易,黃金用於大額交易,便形成了黃金和白銀都作為主幣流通的局面。隨著之後新大陸的發現,墨西哥和秘魯豐富的銀礦和巴西豐富的金礦先後被開採出來,隨後歐洲分別進入了金銀複本位制。

在金銀複本位制度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平行本位制,雙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在平行本位制下,它的主要特點是金銀兩種貨幣均按照實際價任意流通,兌換比例由市場決定,國家不規定,金銀市場比價波動頻繁,導致貨幣制度極不穩定。

隨後進入到了雙本位制,在這種制度下,國家進行了干預,規定了金銀兌換比率的官方價格,市場兌換比率為市場價格,本意是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下的比價頻繁波動。但由於官方價格缺乏彈性,便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則。

在金銀雙本位的制度下,金銀兌換比率存在兩個價格,官方價格和市場價格,由於官方價格缺乏彈性,不能根據市場價格變化不能及時調整,因此就出現了金幣和銀幣之間實際價值和名義價值的背離,實際價值高於名義價值成為良幣,實際價值低於名義價值稱為劣幣良幣會被收藏從而退出流通領域,劣幣充斥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則。


你真正瞭解黃金嗎?它會退出流通市場嗎?

金幣和銀幣


隨後便進入到了跛行本位制,在這種制度下,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流通,銀幣不允許自由鑄造,金銀兌換比率固定。在這種情況下,銀幣實際上下降到了輔幣的地位,因此呢,我們也把跛行本位制看作是銀本位向金本位過渡的中間形式。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在此貨幣制度下黃金作為唯一貨幣材料,相比以前的貨幣制度,白銀已經退出了貨幣歷史舞臺。金本位下也是依次經歷了三個制度,分別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在金幣本位制下,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輔幣和價值符號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兌換。

金塊本位制下,流通中的紙幣或銀行券並規定有含金量,金塊作為紙幣發行和流通的基礎,達到一定數量的紙幣才可以兌換為金塊。這種體制下由於經濟發展迅速,黃金有限,便又出現了金匯兌本位。

你真正瞭解黃金嗎?它會退出流通市場嗎?

金塊


在金匯兌本位下,流通中的銀行券可以間接兌換為黃金的貨幣。這時流通中的銀行券具有含金量但其不能直接兌換為黃金,而可以兌換為外匯,外匯可以自由兌換成黃金。實際上是將本國貨幣依附在實力雄厚的外國貨幣上。

這也就是世界上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從而奠定了美元世界霸主的地位。

不兌現的貨幣制度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金匯兌本位無法擺脫黃金對商品的束縛,各國都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後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你真正瞭解黃金嗎?它會退出流通市場嗎?

紙幣


在此制度下,流通中全部都是不兌現的紙幣,黃金已經不在國內流通,黃金退出貨幣歷史舞臺,這時便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用的紙幣。

總結

伴隨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在1976年初《牙買加協定》的簽訂,確認了各國實施的本國貨幣對美元的浮動匯率制度合法化、黃金非貨幣化。從此,全球進入了黃金非貨幣化時代,黃金不僅不再是交換的支付手段,也失去了國際貿易的結算功能,因而出現了黃金將成為一般商品的預期。所以說這一預期實現,黃金便失去了它的社會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