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

紀錄片《中國剩女》是由兩位以色列女導演歷時四年拍攝而成,真實記錄了三個女孩因為不願意嫁人而成為被打壓的“剩女”的事情。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三個主人公分別是北京律師華梅,電臺DJ徐敏以及大學老師蓋琪,三人都由於不想結婚而被詬病,遭到了周圍大部分人的打壓和欺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華梅,她今年34歲,出生于山東濱州無棣縣大山鎮的小農村。華梅接受過高等教育,是北京的一名律師,但是因為她沒有找到喜歡的人,不願意結婚,而成為了全家、甚至是全村打擊的對象。

華梅的父親曾為女兒的高學歷感到驕傲,但是也由於華梅長時間的單身,讓他覺得女兒讀書讀傻了。

姐姐說出:“沒結婚再怎麼幸福都不叫幸福”。她甚至教唆自己的兒子喊華梅為“光棍姨”。就連村裡的人都對她指指點點,說她對不起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歷史發展到今天,在大社會下,女性已經擺脫了從前三從四德的卑微地位,但是卻被“婚姻”死死地禁錮住。有太多人認為,女性不結婚,就等同於犯罪,要遭到所有人的批評唾棄;有太多人認為,婚姻是通向幸福的唯一手段,女性不結婚,就失去了獲取幸福的權利。


“剩女”,是對女性最大的歧視


剩女,是那些大齡女青年得到的一個新稱號,她們被稱作單身派。而在日本則稱為被男人丟棄的女人。

在大部分人的理解裡,剩女就是被社會、婚姻、男性剩下的。根據資料調查,在中國,大家能接受的未婚年齡最高是27歲。當女性超過了27歲未婚,則被貼上“剩女”的標籤。

而一旦被貼上了剩女的標籤,即便是有高學歷、高收入,有車有房,也被理所應當地歸入社會弱勢的一方,失去了所有的選擇權。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剩女”這個詞,是對大齡未婚女性群體最大的歧視。

紀錄片《中國剩女》中的主人公華梅,在全家的壓力脅迫下,回到北京後踏上了相親的道路。但是她沒有想到,她的年齡、學歷、職業,竟讓她成為婚戀市場最不吃香的人。

在最初接觸到大型婚戀網站的顧問的時候,華梅針對自己的另一半,提出了兩個要求:尊重女性,受過良好教育。

可是僅僅是這兩個條件,就被婚戀顧問大潑冷水,甚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人格摧毀。

顧問說:“你年紀很大了,長得也不漂亮,很強勢,你不要自欺欺人了,要溫柔一點。”

“34歲談對象,35歲結婚,36歲生小孩,滿打滿算你也是個高齡產婦了。”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婚戀顧問根據華梅的情況估算她在婚戀市場的價值,而估算的結果是幾乎已經不值錢了。

隨後華梅去相親,遇到了希望掌握話語權的男士,遇到了怕她太強勢而拒絕的大媽……這一切都像刀子一樣紮在她身上,而家裡又不斷地施予壓力,最終她在鏡頭面前大哭,潰不成軍。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我還是要奮力奔跑,就像逃生那樣。剩女也好,單身狗也好,別人的催促也好,你要不停地和他們去戰鬥,你可以打勝一個又一個,但是那個地方有千軍萬馬。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就是因為不結婚的問題。我過著一種戰鬥的生活,逃亡的生活。”

這番話,讓不少人產生共鳴,也讓不少人感覺窒息。

因為年齡大不結婚,所以活該被嘲諷。因為年齡大不結婚,所以地位低人一等。因為年齡大不結婚,所以註定晚年悽慘。

我們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放下對大齡未婚女性的歧視,不再以“老女人”“剩鬥士”這樣侮辱性的詞語來稱呼她們?

我們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對於生活方式的選擇,而不是再妄斷他人幸福與否?


婚姻到底是什麼


任何一個獨居的且表現出不渴望婚姻的人,在我們這個時代,幾乎心照不宣地地被認為是可憐和有問題的,這種想法造成了當代集體性的災難。

前段時間,陳喬恩在綜藝節目《女人30+》上說自己的單身生活很有趣。但就是這一番話,成為了別人攻擊她的理由。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大齡未婚的人被嘲諷,可是已婚的人呢?他們是否又真的知道結婚是為了什麼?

知乎上有個熱門提問:你們當初是為了什麼而結婚的?

其中有一個令人特別心碎的回答:這個問題,有什麼需要問的嗎?

心碎的原因是,結婚這件事,大到能改變我們的一生。但就是這樣重大的決定,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做這個決定的理由。對他們來說,結婚只是人生中,順其自然的一件事:年齡到了,就該結婚了。

在現實生活中,少數不贊同這個觀點的人,就“活該”被逼婚了。

柳巖在綜藝節目《野生廚房》上,談到了自己的前經紀人。姑娘30歲了,卻遲遲不肯嫁人,她的父親因為這件事大動肝火,後來心臟病發住院了。父親強烈要求她結婚,無奈之下,她只得匆匆嫁人了。她的結局,柳巖沒有說,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從我們身邊人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探尋到一些真相。

我朋友的姐姐,因為到了25歲還沒有結婚的念頭,就被家裡人逼婚。在三個月內,跑了幾百場相親,最後終於招架不住,就順應家裡人的意思,跟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相親對象結婚了。

但這僅僅是噩夢的開始。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老公三觀極為不正,又自私自利,從來不會考慮她的感受。在婆婆對她惡語相向的時候,他也置之不理,並對她說:“不管我媽說你什麼,你都要接受,你要是敢頂嘴,我就敢對你動手。”

有一次她婆婆竟當著她的面,數落起她的父母。她實在受不了了,便跟婆婆吵起來。這一幕剛好被下班的老公看見了。她老公二話不說,就朝她扇耳光,並把她拖到角落拳打腳踢。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從那以後,拳打腳踢就成了家常便飯。

幸運的是,她終於鼓起勇氣,跑到了警察局報警,最後也離婚了。

這是噩夢的結束,也是她人生的翻盤。

我不知道婚姻到底是什麼,但是我知道婚姻絕對不是要讓一個人變得不幸,不是讓人生充滿噩夢,不是讓命運從此停留在食之無味的階段裡。

婚姻,只是一種人生狀態,是每個人的權利,它不代表衡量幸福的標準,它不是每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必須追尋的東西。

不結婚,是一種自由。不結婚,不是一種罪過。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如果婚姻會讓我的人生充滿黑暗,那我為什麼不能選擇一個人,積極快樂地向前出發?


我不結婚,也不比誰弱


有一個女人,她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她起初只是一個服裝店的女工和酒吧駐唱,後來憑藉自己的雙手打造了風靡全球的品牌。

她設計了一款舉世驚豔的小黑裙,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款人工合成的香水。

在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大部分女性都秉承著嫁人是唯一的出路的時候,她已經意識到男人不是唯一的依附。

這個出生普通的姑娘,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創造了屬於自己人生的奇蹟,成為了時尚帝國的掌門人。她用自己一生的事蹟,告訴世上所有的女人:女人不結婚,也不會比誰弱。

她就是香奈兒,一個一生充滿奇蹟的女人。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香奈兒戴著自己設計的帽子


1971年,香奈兒離世。但時至今日,香奈兒品牌仍然倍受追捧,香奈兒女士說過的話也留存至今:

“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兒,也可以沒有多少衣服可供選擇,但你一定要擁有一件最重要的衣服,那件衣服叫‘自我’。

當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成為香奈兒。但是,所有的女人自始至終都要像香奈兒一樣明白:保有自我,經濟獨立,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氣。

也只有經濟上不依附於他人,精神上獨立於自身,你才有底氣去說出:我不結婚,不會比誰弱;你才有更多選擇的餘地,而不是隻能被動地選擇。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在普遍人的理解中,婚姻就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只是一場商業交易。在這種理解下,很多人把結婚視為人生的重要出路,所以才會催生出“不結婚是沒有出路的”這種錯誤觀念。

實際上,有很多單身女性,她們處於社會高層、擁有高學歷和高收入,已然活出了多少人眼中的成功人生。即使是那些未婚的小白領,她們都有自己的心中的詩和遠方,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一生,而不是寄希望於婚姻。

我姐姐是一本院校畢業,目前是一個高企員工,雖然她不是很富裕,但是用她的話來說,她覺得自己奮鬥得來的人生,已經足夠幸福了。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當我父母對她逼婚的時候,說:“你不嫁人,那你以後要怎麼辦?”

她特別自信地跟我父母說:“我可以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我還能夠養你們。”

好的人生,是自己活出來的,不是婚姻帶來的。

我很喜歡香奈兒說的一句話:

“我從不是一個女英雄。但是我選擇了我想成為的樣子,而我現在正如自己所願。即使我不被愛、不討人喜歡又能怎樣。”

我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即使不結婚,那又怎麼樣。


結語


不結婚,不是人生的一種缺陷。

不結婚,也不代表我們就是社會弱勢群體。

不結婚,更不代表著我們的人生就不會幸福。

婚姻僅僅是一種人生狀態。我們不結婚,只代表著,我們選擇了其它生活的方式,我們進入了其它的人生狀態。

《中國剩女》中的華梅,到最後,勇敢地遵從自己的內心:不結婚,出國攻讀碩士。

生活本來就有千百種面孔,單身的人只是恰好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那種。

我不結婚,是我選擇生活的自由。


《中國剩女》哭訴“逃亡一樣的未婚生活”|我不結婚,我有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