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誕生於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曾在歐洲存在800多年。這個由德意志民族組成的一個鬆散聯合體,歷來都是德意志各邦王公貴族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政治舞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奧地利和普魯士逐漸成為舞臺中的兩個主角。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

18世紀以來,歐洲列強徵戰不斷,其中以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以及後來的七年戰爭尤為突出。在這兩次對抗中,日益崛起的普魯士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結束後普魯士搖身一變躍為歐洲五大列強之一。同時,普魯士在神聖羅馬帝國體系內逐漸將奧地利邊緣化,經兩次戰爭後奧地利喪失西里西亞,普魯士則在神聖羅馬帝國體系內不斷建立威信以及掌握主導權。越來越多德意志人相信普魯士將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向統一併完成復興。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七年戰爭

1806年在拿破崙軍隊的衝擊下神聖羅馬帝國解體。1814年,拿破崙王朝覆滅,維也納會議建立起了歐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希望並未實現,取代老帝國的是由34個邦和4個自由城市組成的“德意志邦聯” ,這依然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19世紀50、60年代,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已得到迅猛發展,德意志已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國家。1870年,其工業生產已超過法國,躍居世界第二。國家的分裂狀態已成為阻礙德意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阻礙。在統一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時,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開始了統一德意志的進程。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俾斯麥

1864年普丹戰爭勝利後,普魯士與奧地利簽訂加斯坦協議,隨著停戰協協議的簽訂,俾斯麥已為普奧戰爭買下了伏筆。一切都在俾斯麥的謀劃之中,“鐵血政策”正在穩步推行以及嚴格執行落實。普魯士的目的不是想屈辱奧國,也更不想削弱它,而只是要是奧國認清,在日耳曼,民族主義已經是大勢所趨,它要求統一,不準奧國加以反對。進行對奧戰爭,是普魯士領導德國統一的關鍵性一步,俾斯麥對此花費了巨大精力。普丹戰爭結束之際,俾斯麥就領導普魯士政府積極投入對奧迪以戰爭的準備工作,決心使用軍事力量來解決普魯士在德意志的霸權問題。19世紀初,德意志邦聯形成,但其內部依然鬆散,各邦國獨自為政且不為德意志民族整體利益考慮嚴重影響其經濟發展,外交獨立,領導統一化。在統一德意志領大全這個問題上,普魯士與奧地利相爭由來已久,普魯士雖然在德意志各邦國中實力最強,但比起疆域廣大的奧迪以來說顯然尚遜一籌,長期以來,中歐大國奧地利一直居於領導地位。1848年3月,德意志聯邦的各邦代表,自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召開預備會議,會上選出了奧地利的約翰大公擔任臨時的德意志帝國首腦,但這個首腦形同虛設,並沒有任何實權,各邦的王公也根本不聽他的調遣。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約翰大公

俾斯麥認為,奧地利難擔統一大任且一直在阻礙普魯士統德意志進程。為了迫使奧地利放棄對各邦國的主導權並將其踢出德意志聯邦,必思米隨即發動對奧戰爭。在發動與奧地利的戰爭之前,俾斯麥先做好了許多外交上的努力,先是與奧地利有衝突的意大利結成了反奧聯盟,讓它在戰爭開始後從奧地利的背後出擊,使奧地利處於兩面作戰的地步。隨後又穩定了當時歐洲霸主法國,使法國答應不加干涉。而後又主動與俄國交好,成功避免了自己的多線戰爭。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俾斯麥向奧地利提出了貌似公允卻難以被對方接受的條件:兩個以丹麥奪來的公國由普魯士親王管理,但是不併入普魯士。奧地利對普魯士吞併這兩個公國的背後企圖心知肚明,為了打擊普魯士的野心,奧地利於1866年6月1日提出將兩公國的前途交由德意志聯盟會議表決,以便使普魯士與整個聯盟為敵。這正是俾斯麥等待著的機會,他立即宣稱,奧地利將兩公國交由德意志聯盟裁決的決定破壞了奧普兩國的加斯坦因協定,遂命普軍與6月7日開進了由奧地利管轄下的一個公國━━荷爾斯泰因。6月14日,當德意志聯邦議會否決了普魯士的方案後,俾斯麥當即要求解散聯邦議會。同時向薩克森、漢諾威等三個德意志邦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接受普魯士提出的《聯邦改革綱要》。普魯士的過分要求遭到三個公國的拒絕,俾斯麥當即決定派出軍隊迅速控制了漢諾威與庫爾黑森諸邦,並佔領了德意志鄰邦議會所在地法蘭克福。此時,戰爭已無可避免。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普奧戰爭

1866年6月14日,普奧戰爭終於在俾斯麥的精心策劃之下拉開了序幕,20日,意大利按照意普盟約也對奧宣戰。由於意大利的參戰使奧地利處於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此時,部分奧軍已被吸引到南部戰場。但好景不長,俾斯麥萬萬沒料到意大利軍隊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開戰沒多久就敗下陣來,這就使得預料中讓奧軍兩線作戰的設想落了空,普軍在戰場上的優勢依然不再存在,戰局變得難以確定了。讓俾斯麥感到欣慰的是,北部的普魯士軍隊在短時間內還是控制了整個北德意志。7月3日,決定命運的一天到來了,這一天,歐洲有史以來參戰人數最多,流血犧牲最慘的一仗打響了!在比斯特里茨河谷既周邊的大片荒原,即將進行一場決定命運的殊死搏鬥。在老毛奇的統領下,普軍第一軍團自西向東對奧軍發起了正面攻擊,由於地形有利和炮兵的有效支援,奧軍很快擋住了普軍進攻,並且展開了反擊,第一軍團隨之陷入危機之中。但老毛奇事先早已預料到這種清況的發生,他只是讓第一軍團在正面牽制住奧軍主力,而已易北河軍團和第二軍團攻擊敵軍的兩側和後方,對奧軍實行南北夾擊。午後一時。皇太子的軍隊突然從側翼殺來,毫無防備的奧軍整個陣線頓時限於崩潰之中,奧軍各部潰不成軍,三個小時後,克尼格雷茨戰役以普魯士全勝結束。此戰奧軍傷亡,被俘人員達7萬之多,普軍僅損失1萬人。至此,奧地利軍隊以無力再戰,失敗已成定局。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克尼格雷茨戰役

7月26日,德奧締結停戰協定,8月23日奧普簽訂了《布拉格和約》,普魯士獲得了石勒蘇益格━赫爾施泰因既漢諾威等地,而奧地利退出了德意志邦聯,昔日奧地利在歐洲的政治地位就此一去不復返了。1867年,以普魯士為首建立了北德意志聯邦,基本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歐陸霸權法國完全沒有料到普奧之戰回事這種結局,刺秦,拿破崙三世還信誓旦旦的在國會發言:“普魯士肯定會輸掉所有,俾斯麥在自掘墳墓”。如今,他卻大跌眼鏡,生怕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對自己形成威脅。但好歹南部的巴伐利亞、符騰保、巴登、黒斯━達姆斯塔四邦仍然置身於聯邦之外。俾斯麥深知,法國以成其統一德國的最後一個障礙,當然也是最大障礙。認識到這點,俾斯麥隨即挑撥南德諸邦造成它們恐懼法國的心理。利用南德諸邦的這種心理狀態,俾斯麥獲得了它們的支持,促使南德諸邦與其締結同盟,為下一步的普法戰爭做好了準備。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拿破崙三世

在奧普戰爭中,普軍廣泛使用裝彈方便、發射速度快的線膛後裝炮,並充分發揮了火車和電報在戰爭中的作用,第一次成功體現了“閃擊戰”的軍事思想,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場戰爭的計劃是由普魯士參謀總部事先經過周密計劃設計出來的,一反從前那種全靠戰場指揮官的臨場發揮的作戰方式,從而使德軍的參謀總部從此在戰爭中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

奠定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之戰” ━━━ 普奧戰爭

德軍參謀總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