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从山间到心间——屏南新乡村民众筹建成全国单孔跨度最长木拱廊桥侧记

跨越,从山间到心间——屏南新乡村民众筹建成全国单孔跨度最长木拱廊桥侧记

横山桥落成典礼

跨越,从山间到心间——屏南新乡村民众筹建成全国单孔跨度最长木拱廊桥侧记

众人合力建廊桥

跨越,从山间到心间——屏南新乡村民众筹建成全国单孔跨度最长木拱廊桥侧记

新乡村孩童在横山桥上嬉戏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通讯员 张尚瑶 陈阿娜 文/图)新春里的屏南县长桥镇新乡村,一座新生的廊桥让这里格外生动。

1月16日,在乡亲们的期盼中,横山桥重建落成,这是目前全国单孔跨度最长的木拱廊桥。重建的横山桥造型优美、轮廓动人、装饰精美,横跨碧水青山间,像一位智者,细细地诉说着新乡村的美丽。

在乡亲们眼里,这座新生的廊桥,不仅跨越山间,沟壑变通途,更跨越心间,让大伙集聚合力、振兴乡村的劲更足了!

重建廊桥,民众期盼

屏南,是“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廊桥营造技艺被列入世界“非遗”。长桥镇则是屏南承载这门传统技艺的核心区域。位于屏南县西南部的新乡村,为长桥镇第二大行政村,县道921公路穿村而过,东与古田县端上村接壤,西与建瓯县交界。横山桥就横亘在屏南往返古田的这条交通要道上。

据新乡村村委会主任卓继瑞介绍:横山桥原名花桥,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即公元1070年,921县道通车前,这里是屏古交通要道,也是三保“八景”之一。自古以来,村民在桥上进行农事活动,举行节庆民俗活动,还设置神龛、供奉神祗,开展祭祀和祈祷活动等,在乡亲们心中分量颇重。经历了无数次的烧毁和重建,1984年横山桥再次被大火所毁,新乡村再无廊桥。多年来,重建横山廊桥成为新乡群众的深切期盼。

横山桥不仅发挥这木拱廊桥交通、驿站等实用功能,也是民众娱乐聚会的好去处。“上任以来,村民多次来提议重修横山桥。为了恢复新乡村廊桥面貌和文化价值,村里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最终决定修桥。”卓继瑞坚定地说。

众人发力,突破困局

木拱廊桥是乡土建筑的典范,其桥屋空间与营造过程十分特殊,因此,修桥也面对种种困难。

卓继瑞介绍,桥要重修,第一道坎就是征用周围的田地和竹林。不过,这个工作很快完成。涉及的4户村民全部自愿并主动拆除菇棚,所获的5万元征地赔款还捐出3万元作为修桥资金。这大大坚定了他修桥的信心。

地有了,紧接着便是资金和技术。卓继瑞坦言,技术方面不担心,新桥由村民卓继端师傅设计建设,他是廊桥营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全部木匠也采用本村村民。最愁的,则是资金。

在新乡村乡贤的鼓励下,经商议,村里各姓氏的家族代表成立“横山桥重建理事会”,理事会41名志愿者,每人捐款1万元,筹集基金41万元作为修桥的启动资金。困局,由此打开,大家干劲十足开工了。

“选材用料全是按卓继端师傅的要求来,最大的木材一根15米长、尾径35厘米,一共需要35根,每根2.3万元。”卓继瑞说。木料备齐后,开始做底座。当时正是三伏天,为赶工期,木工师傅没有一人休息,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底座的石头要靠人力顶着,每人顶3天,时间到了下个人又自发接上,工人每天曝晒9个小时以上。中暑,便成为常态。村医陈英松得知后,自发送来正气水,每隔两三天就送一次,整整一个夏季。

村民卓磁钦则当义务工,每天早上自发来工地帮忙,直到下午6时许才返回自家菇棚收茶树菇。一忙就是到凌晨2点,第二天白天继续来工地帮忙。手脚都磨破了,依然坚持着,连续一个多月,天天如此,没要一分工钱。

修桥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1000多名木匠和500多名义务工,全部都自带伙食。村里的主妇则自发煮点心送到工地,100多户人家每天轮流,从不间断。

造拱架是整个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核心步骤。拱桥那天,400多名村民自发来帮忙,场景令人震撼。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村让我终生难忘!”卓继瑞深深感动着。

崛起的桥,凝聚的心

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在新乡村全村的努力下,历时半年,廊桥终于修建完成。新建的横山桥全长53米,宽6.4米,单拱跨度41米,是全国单孔跨度最长的木拱廊桥。整座桥结构简洁,又没有柱脚和桥墩,显得十分轻盈,宛若一道飞虹凌架溪水之上。

据卓继端介绍,新横山桥除了单孔跨度最长这个特点,还有许多技艺上的创新。首先是造型更美观,多建了一层廊檐,从远处观赏,可以看到五层檐,夜幕降临,接上灯光,美轮美奂;桥拦边特意加了一层瓦片,为桥底遮风挡雨,防止桥面以下的木材受到腐蚀;桥中间采用“八角井”技艺,不同于普通桥的“六角井”,技艺更难也更美观;桥上的雕花是由木匠师傅手工雕刻,无一处相同;装饰用的彩绘画雕刻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今后村民在桥上休息的时候有话可聊,有故事可讲……

横山桥的建造,凝聚了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和丰富创意,倾注了村民的艰苦劳作和灵巧技艺。不止卓继端,在每一位新乡村民心中,横山桥无处不新、无处不美。

新桥落成典礼那天,在外工作的村民或者嫁出去的女儿都纷纷赶回家乡,无论远近。他们还自发捐款,至少500元以上。村里最大的企业家卓志谋捐了10万元,清洁工卓昌凑也凑出1万元钱,这是他攒了5个月的工资。

“村民捐款捐物、投工投劳,横山桥可以说是一座爱心桥,也是一座民心桥。”卓继瑞说,“桥虽建成,但是资金难题还未解决,修桥共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万元,实际到位200多万元,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难。下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廊桥配套项目来吸引,像公园绿化,拦河坝等工程,打造“吉祥三保、美丽新乡”,以廊桥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与廊桥文化基地,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