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伸手党,要做分享家


不做伸手党,要做分享家

经常设置flag,但是总完不成。

经常为了数量学习,忽略质量。

经常攀比,但是比到最后一无所有。


以上只是部分碰到的钉子问题。

对于知识付费和各种课程漫天飞的时代,我们需要真正地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如果要踏入一个知识体系中,那势必要从小白做起。

作为入门学习的小白,就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

自我学习能力的强弱,自我执行能力的强弱,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等等。

从对自己的认识出发,比如我学习东西慢,学习东西理解过程较长,但是学起来非常踏实,那么就直接学习经典知识,从基础出发,但是从基础学习这种方法看起来收效很慢,也并不轰轰烈烈,这就需要耐得住性子,踏踏实实地走稳基础。

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深入探讨,可以和身边的人学习和咨询,不怕问问题,但要问能实际解决自己问题出发;多和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沟通交流,做到先自己查询思考,再整合问题问大佬一步到位。

仅仅是为了赶超自己的进度,为了和其他的人攀比学习的数量(如看完100本书)而不注重质量(每本书的核心观点和可应用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肯定不是很慢,而是很快的就可以完成。

做能自己思考的学习型小白

试着思考一下,如此得来的知识真的就会在脑中站稳,一辈子不忘吗?

不是的,单纯依赖其他人的学习方法,他人学习后得到的结果来代替自己的学习上的懒惰,这样不仅无法解决自身学习问题和磨练自己的性子,而且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求快,而不得其法。

由此可得,学习不是效率快慢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效果问题。

比如一道数学题,自己看了答案,认为自己会了,这道题就可以忽略不做了,但是这样的题放到考试中又能解答的又快又准吗?其中的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心理上,只想快速完成这个问题,而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这题真不会):这道题我有没有达到我需要的学习效果,如我运用了哪些知识解题,我忽略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我需要掌握但是运用的不熟练的地方,硬着头皮把这道题每个知识点都踩过去,这样的训练总结才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基石。

不做伸手党,要做分享家

伸手党,顾名思义拿别人的现成内容当做自己学习得到的,这种属于自欺欺人,骗得了自己一时,但是骗不了社会一世。

社会会检验你学到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成人的世界里,失败了就会付出代价。

就像自己学艺不精,马马虎虎,导致订单出现各种离奇问题,最终的结果不仅仅是失去了这一个订单,更可能是一项工作,一份收入。

为什么要做分享家?分享时自己要有所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的自我知识,可以更好的结合实际,分享给其他人,不仅让自己学有所得,更能精益求精,打磨成针。

可以失去一切物质,但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是谁都拿不走的。

毛主席曾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

分享一次,就会巩固一次知识,就会更进一步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再继续补充学习,再次分享,循环往复。分享就是一次行动,更多的分享就是更多的行动,达到一种持续行动。

知识具有互通的性质.

学习《毛泽东选集》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中需要做到和知道的内容。

学习永远都不过时,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思考无边,学无止境。

祝大家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