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起義,只有8位將領,為什麼能殺過半的梁山好漢呢?

《水滸傳》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好漢,各個身懷絕技,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多次和官軍作戰大獲全勝。在梁山首領宋江的堅持下,歸順朝廷,聽封聽調,南征北戰,先後受昭佔遼國,平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這個不同版本有不同說法,就不詳細敘述,總之這幾場戰役損失都不大,一路凱歌高奏。此時的梁山好漢們就好比是滑鐵盧之前的拿破崙,未有敗績,殊不知梁山好漢的“滑鐵盧”就是下一場戰役——征討方臘。

方臘何許人?

《水滸傳》裡只是講述了梁山好漢征討方臘,沒有交代被征討的方臘到底是怎麼回事。

方臘,浙江人氏,貧苦人家出生,這個和歷史上農民起義者的身份一致,起義的原因也和他們的原因一樣,反對統治者的苛政。

歷史上的北宋中後期是比較軟弱的,先後面對北方遼國和金國的巨大壓力是交貢保平安,皇帝們都是隻顧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國防建設,整日歌舞昇平,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勞民傷財,搜刮各種器物。方臘所在時期的皇帝是宋徽宗,北宋被金國滅掉的時候被俘虜的皇帝就是他和他的兒子。這位皇帝就是喜歡各種奇花異石,所以就在全國各地搜找奇花異石,各地官吏也就此搜刮民脂民膏,搜刮的奇花異石需要運抵京城,於是運送奇花異石的交通運輸就叫做“花石綱”,《水滸傳》裡的“生辰綱”就和這個類似。

“花石綱”讓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是民不聊生,有壓迫就有反抗,反對“花石綱”的第一人就是方臘,民眾紛紛響應,“方臘起義”由此爆發。朝廷調宋江征討只有8員大將的方臘,結果損失慘重,59名好漢戰死,之後梁山好漢分崩離析,走上了滅亡之路。宋江是打的108:8的富裕仗,為何被打得這麼慘?無外乎就是以下原因:

方臘起義順民心民意

中國的農民是最容易的滿足的,具有樸實的優秀品質,方臘也是如此。只有在沒有活路的時才會起義造反,參與起義的所有人都是貧苦大眾,所以方臘的起義在浙江地區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遠征千里的宋江到了浙江就是兩眼一摸瞎,成了瞎子和聾子。

作戰方式不同

宋江被招安前所處的水泊梁山,水網密佈,各個人員對該地地形都是爛熟於心,作戰機動就遊刃有餘。朝廷的多次征討都大敗而歸的原因就是不熟地形,梁山好漢以偷襲和水下破襲的方式出擊作戰,官軍大敗而歸。

征討方臘的宋江的處境就是征討梁山官軍的處境。除此之外,作戰態勢也對宋江不利。方臘是據城而守,宋江則是在低處攻城,這就不是梁山好漢的強項。這就好比是讓擁有強大裝甲集群的德軍打叢林戰一樣,完全就是不對路。

朝廷借刀殺人

宋江在被招安之前和朝廷多次交戰,官軍都是狼狽而逃,這把一些朝廷大員的臉打得啪啪的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俅。宋江被招安後自是要好好的“招待招待”。同時宋江在樑上佔山為王本就是朝廷的一心腹大患,屢攻不下,招安後正好可以輕鬆的削弱宋江實力,甚至是直接幹掉梁山一眾人等,蔣介石用地方軍閥“圍剿”紅軍也是如此。打仗上下不同心,後院失火,自然是輸。

宋江一腔赤誠的報效朝廷卻落得被賜毒酒而亡的下場,還連累的眾家兄弟,可悲可嘆!

方臘起義,只有8位將領,為什麼能殺過半的梁山好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