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伊斯蘭教聖蹟簡介

福建泉州伊斯蘭教聖蹟簡介

  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蹟,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靈山景區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明代何喬遠《閩書》記載:唐武德年間(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沙仕謁、四賢我高仕傳教泉州,卒葬靈山。葬後是山夜光顯發,人異其靈聖。故名曰聖墓,山曰靈山。現存兩墓並列,墓蓋用花崗岩雕刻,墓後倚山建馬蹄形迴廊,高約3米 ,迴廊中的幾根石柱頗似織布的梭子,古建築專家稱之為梭形柱,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築特色。廊內有歷代石碑5方,正中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立的阿拉伯文輝綠岩碑刻,記述兩位先賢在法厄福爾時代(學者考證:“法厄福爾系古代阿拉伯對唐朝皇帝的稱呼”)來到這個國度;右側一方為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經泉州,來此墓祭告行香後屬下為之立的記事碑,上刻:“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等國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杏,望聖靈庇佑。鎮撫蒲和日記立”。墓上的石亭系1962年重建,墓周圍還有一些歷代的伊斯蘭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蘭教常用的“雲月”圖案或《古蘭經》片斷。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塊,風吹欲動,手推能晃,俗稱“風動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題刻“碧玉球”三個大字。這塊風動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風動”。

  伊斯蘭教聖墓已成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蘭教傳播史的重要史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