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1971年7月31日,就是個普通的日子,所在的生產隊分派我與車老闆一起去本溪市內一家酒廠拉酒糟,回來分給大家餵豬。這就是一次普通的出車,而且本溪也是我們常來常往的,所謂輕車熟路,但是後面發生的事情,讓人刻骨銘心,所以我就記住了今天的這個日子。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我們生產隊很小,只有十幾戶人家,沒有馬車,但是牛養的很多,有兩輛牛車,這次的車老闆五十多歲,“老江湖”了,經得多見識廣,我二十郎當歲,正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力氣的年紀。

因為是夏天出車,也不必帶草料什麼地,帶上“糞簾子”(用樹條子編的長簾子,圍起來在車上,可裝散物,類似“茓子”的功能),然後就出發了。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我們所在的“花嶺”距離本溪市內80里路,牛車走最快也要兩天。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現在的花嶺村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前面是高官村,原高官公社所在地,後來鄉鎮合併成立的高官鎮,鎮政府在現在的偏嶺,這裡只是一個行政村了。

一個小插曲;在出發時,我隊的一個下鄉知青看有去市裡的車,於是請假回去借光隊裡的車給本溪家裡捎一麻袋土豆,還有點別的東西,這知青並不是在校的下鄉知青,屬於那種社會青年,為人比較圓滑“心眼”多。走出去很遠後,他突然一拍大腿說;“這扯不扯,錢包忘帶了!”我當時聽了,不以為然,一點沒在意。後來車老闆大叔揹著他悄悄對我說;“看出來沒?這小子在跟咱們玩心眼,他是怕路上給咱們買吃的要花錢,所以說忘帶錢包了!”對呀,這我才明白,看來說的“城裡套路深”那時就有啊。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洪家西溝大橋

過了高官就走洪家西溝,那時候還沒有橋,只有趟河。再翻過一個嶺,那邊是高臺子公社的勝利、溪家堡子等大隊。

七月末的天氣,正是暑熱的季節,而那天更是出奇的悶熱,夾陰的天沒有太陽,一路無話。

下午1點左右進的市內,把知青的土豆送到家,我們就到了市內永豐的一家酒廠裝酒糟,一車約兩千斤左右,也沒有顧得上吃飯,在近3點的時候開始出城,這時候悶熱的天氣終於有了結果;下雨了,開始是濛濛的小雨,後來逐漸加大了,原來身上的煩熱已不見蹤影。

4、5點鐘的時候,雨已經變成暴雨了,我們走到大峪附近,用隨身帶的塑料布遮雨,雨點大的隔著塑料布打在臉都很疼,這時候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趕快走,在太子河漲水前通過威寧營漫水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威寧營漫水橋


時間有時對於牛車的速度來說幾乎是停滯的,老牛的速度你急脾氣的是無法忍受的,但是有一個“真理”,你走一步,就近了一步。大約在7點左右我們終於上了威寧營漫水橋,也就是差一點點水就漫過橋了!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衛星地圖的威寧營地區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過了橋,暴雨沒有一點減弱的意思,在漆黑的雨夜裡行走,人沒吃飯,牛沒吃草,奔波了一天------,得需要多麼強大的心理。

約8點多,我們走到威寧營的一個生產隊隊部,跟人家商量妥在這裡避雨住一晚,牛車沒動,也不能放牛吃草,餓著吧,沒有辦法,我們人還餓著呢!

這個隊部有一張桌子兩個椅子,車老闆坐在桌子上睡,我坐在一個椅子上睡,還有一人也是走不了在這裡避雨,坐在另一個椅子是睡。要知道,下這麼大的雨,我們披的塑料布能遮多少雨,我們身上已經沒有多少乾的地方。在來的路上,我在溪家堡子的買了一斤“爐果”,路上邊走邊吃,在今天和明天這就是我全部的食物。

昨夜的雨不知道什麼時候停的,早上4點天已經亮了,但是還是陰濛濛的,出去到大道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往日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現在已經成了大河的中心,在翻騰著大浪,來的公路已經被河水齊刷刷的片去一半,好幾米高的路基好像隨時會坍塌似的。

我們感覺不能在此久留,於是趕著大車急忙從另一半沒有坍塌的路面上過去,趕緊走,越快越好。

我們又堅持走了十幾里路,路上沒有遇到一個行人,就是說沒看到一個“活物”,在大約是東高堡一帶,把車停了,卸了牛,讓它們在路邊吃草,走了這麼遠的路,二十多個小時沒吃草,牲口也是命啊!我們到附近的地裡摘西紅柿吃,現在是非常時期,不得已而為之了,咱又不是八路軍!

經過休息後,總算又打起點精神,還得繼續趕路。近中午時我們趕到洪家西溝嶺下的“勝利大隊”,這回可是真不能走了,這裡有一座橋,橋沒有被水沖壞,但是橋頭的公路被沖斷了,恐怕三天兩天不會修好,車老闆還是有主意的,跟那裡的生產隊商量好了,把車停在生產隊的大院裡,寄存在這裡,我們卸下牛趕牛回家。

過嶺的道路也是被衝的不像樣子,不過空走還是沒問題的,我們沒有走大路,從花脖嶺、呂家街的小路抄近路直奔高官,在轉過山頭看高官大地時,我們呆住了,眼前的景象簡直不敢讓人相信,原來蔥鬱的大地現在已經成了白花花的沙灘了,幾乎有一半的面積成了河道,我們得到的事實是,正在修建中的高官三道河水庫,在昨晚的暴雨中決口了,眼前看到的就是浩劫後的景象。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現在的三道河水庫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摘自“遼寧水利50年大事記”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而同是一場雨的一嶺之隔的撫順縣的一座在建水庫也出現了潰壩事故,而且損失更嚴重。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今天的三道河水庫

趕大車去本溪拉酒糟,一次註定了的非同尋常路

現在就回到文章的開頭筆者說的,為什麼刻骨銘心和記住這個日子。

這次行車其實我們也是一直在危險之中,不過還算幸運,有驚無險,安全的回到了家裡,大約十天後,我們又趕著牛去拉回了酒糟。這件事距今天已經49年了,至今依然沒有忘記。

我在想;在大自然目前,我們人有時顯得多麼的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