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境內的烽火臺

本溪境內的烽火臺

作者 賈春林

在本溪境內,因為地處遼東山區,地勢險要,河流縱橫,易守難攻,至今有多處古代烽火臺和瞭望臺遺蹟,著名的有“前山烽火臺”、“二道河烽火臺”、“楊家堡瞭望臺”、“古松溝烽火臺”等。

本溪境內的烽火臺

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電報。烽火臺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訊息。瞭望臺,作用大致相同,都是用來預警防敵。

本溪境內的烽火臺

後塔瞭望臺

在本溪近郊,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二道河烽火臺,它位於南芬區思山嶺街道辦事處三道河村加油站北200米山頂上,距市內8公里,只有千金嶺一山之隔。二道河烽火臺共有大小兩個烽火臺,南北相距15米,南臺較大,平面呈圓形,底直徑約12米,頂直徑約2米,高約4米,臺體土石混築,外包石圍砌,石料採用當地的青雲石,內填土。如今,圍砌臺體石塊脫落,造成臺體部分坍塌,臺體周圍長滿雜草。北側烽火臺規模較小,也是以青雲石板壘砌臺體外周,內填土,平面呈方形,邊長約2.5米,高約0.6米,臺體東側坍塌,石板脫落。從形制及構造上看,兩座烽火臺均為明代烽火臺,為軍事建築設施。站在高臺上,方圓數十里範圍內村莊、農田、樹木、道路及河流等一覽無餘,讓人充分感受到古人的聰明智慧,保家衛國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本溪境內的烽火臺

據史料記載,遼東這些烽火臺等軍事設施,在明軍與後金的戰爭中,發揮過重要的防禦作用,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雖然遺蹟幾乎湮沒在歲月的塵封中,使人無法一睹昔日之雄姿,也無法叩問其久遠的經歷,然而,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卻如壯懷激烈千古的史詩,永遠激勵著山城子孫。

歡迎【本溪大風】,分享本溪精彩生活,記錄本溪身邊事!投稿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