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面對病兒殘夫 她獨自撐起一個家

本溪:面对病儿残夫 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劉啟英在給丈夫按摩腰部。桓仁文明辦供圖

兩個孩子都患有先天性癲癇病;丈夫因勞累過度引發疾病喪失勞動能力……面對不幸,身高不到1米6的她堅強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她,就是本溪桓仁北甸子鄉北甸子村一組居民劉啟英。

兩次懷孕

兩次被擊碎希望

1989年,劉啟英和丈夫馬連偉結婚,婚後一年,一個可愛的男孩降生在這個家庭,小兩口感到生活格外甜蜜。然而,幸福只持續了5個月。

劉啟英說,她和丈夫發現孩子的小拳頭經常緊緊握著,掰都掰不開,還伴有渾身抽搐的症狀,趕緊抱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卻如晴天霹靂:孩子患有先天性癲癇病。

儘管多方求醫治療,孩子還是在3歲那年離開了他們。

在親友的勸解下,一年多以後小兩口走出陰影,又要了一個孩子,還是男孩。提心吊膽地過了5個月,孩子的小手又緊握起來。

既不是近親結婚、檢查也沒毛病,可他們卻不得不接受再一次的打擊。

可為了給孩子治病,小兩口不得不鼓起勇氣生活,起早貪黑拼命勞作,然後四處求醫,希望能夠治好孩子。

丈夫患病

喪失勞動能力

然而,老天並沒有就此放過小兩口。

1999年,丈夫馬連偉在幹活時,總是無緣無故就摔倒,腰也直不起來。檢查後確認,馬連偉是因勞累過度引發的重度腰間盤突出,必須手術。手術後,馬連偉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

心靈的創傷、生活的打擊,讓劉啟英無法承受,“最困難的時候甚至想到了去死。可是,我死了,他們爺倆怎麼辦?”劉啟英咬牙堅持下來。

從那以後,屋裡院外都是她瘦小的身影,為了完成兩口子給孩子治病的願望,她用柔嫩的肩膀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家徒四壁,卻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飯菜簡單,卻熱氣騰騰從不耽誤。

2005年,劉啟英揣著賣牛和從鄰居家借來的3萬多元錢,帶著12歲的兒子趕去江蘇常州102醫院,給兒子做了開顱手術。

術後一段時間,兒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識,身體狀況也有所好轉。

出門幹活

用鐵鏈把兒子鎖在炕上

然而,兩口子的希望並沒能持續多久。

回家後不長時間,兒子的情況惡化,比手術前更加嚴重,經常流口水,甚至連穿衣服都不能自己完成了。

怕兒子犯病摔傷,每次出門幹活,劉啟英就用鐵鏈把兒子鎖在炕上。

可是再小心也難免有意外,有一次兩口子下地回來,看到兒子倒在血泊中。原來是撞碎了炕櫃的玻璃劃破血管,劉啟英失聲痛哭。

在這期間,馬連偉再次出現了經常摔倒的症狀。經過檢查,確認是患上了頸椎管狹窄,不手術就得全身癱瘓。

從那以後,馬連偉連給妻子搭把手都不行了,只能在家瞅著孩子。

劉啟英不得不一個人種地、在外打工,回家還要洗衣做飯。她給人種過地、蒔弄過葡萄,還在工地給人遞過灰、做過飯……

2012年,劉啟英用省吃儉用、拼命勞作掙來的錢給丈夫做了手術。儘管這時的馬連偉已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劉啟英還是覺得值。

丈夫攆她

她說“我不能丟下你們”

劉啟英身高不到1米6。每天,馬連偉看到走進家門的這個疲憊的小小身影,都忍不住雙眼發澀。

有時,他會對妻子說:“要麼你就走吧,去哪也比在我這強。我和兒子兩人靠著低保,怎麼也不至於餓死。你走了,就是享福了。”

可劉啟英卻說:“我不能丟下你們不管。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離開你們的。”有時,劉啟英也會和丈夫抱頭痛哭。

可是她堅信,希望總是有的。“如果兒子沒病,有個健康的身體,現在也是個壯勞力了,再過幾年也就要結婚了。”

劉啟英惦記著,不管怎樣也要再給兒子做手術,“最起碼要讓他能夠生活自理,不給別人添麻煩。”

劉啟英,就像路邊的小草,任憑生活踐踏,依然頑強生長;她又像岩石下的小草,總是要掙扎出一個方向,綻放自己的春天。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特派本溪主任記者 金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