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那麼多的撞擊坑,為什麼就只留下了坑,撞擊它的天體去哪裡了?

不是愛狗人士


當我們看到月球的照片時,常常會驚訝到它上面那密密麻麻的隕石坑,而我們的地球上卻沒有。



這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絕大多數的小行星在向地球撞擊的時候都會在大氣層中被摩擦銷蝕掉,即便有一些掉在地球上,也難以形成規模較大的隕石坑,再加上地球上風吹降雨水流風化等作用,時間一長,隕石坑也看不到了,所以在地球上想找到上規模的看上去規整的隕石坑並不容易。




月球上的隕石坑之所以那麼顯眼,就是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小行星撞擊月球的時候,都是以極快的速度衝擊到月球的表面,根本沒有地球大氣層中的減速摩擦作用,而月球上的月壤就像粘稠的稀泥一樣,隕石撞擊到上面之後,接觸部分高溫融化甚至會汽化,一瞬間會釋放出不少的能量,但巨大的慣性會讓隕石大部分都鑽入到月壤之下,大量的月球土壤飛濺向四周,濺起的月壤落下回填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隕石坑,這個時候的隕石除了高溫融化和飛濺出去的極少部分之外,剩下的就都在隕石坑深處了,但是這樣的隕石坑通常都比較深,可以說比地球上的隕石坑的深多了,想找到裡面的隕石可不容易。



月球上有著許許多多的大型隕石坑,直徑超過10千米的就有數萬個,超過100和1000千米的也有不少,這類的隕石撞擊的能量都十分巨大,如果撞擊到地球上的話,將會很大規模的摧毀地球的生態環境,甚至造成物種滅絕。如果沒有月球存在的話,這些隕石坑都有可能出現在地球上,畢竟月球距離地球太近了,而月球上如此眾多的隕石坑,實際上也說明月球為保護地球生命物種作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那一個個隕石坑,都是它為保護地球生命立下的卓著功勳的勳章。





我國的嫦娥3號降落的艾肯盆地就是月球上較早時期的一個巨型隕石坑,直徑達到了2500千米,據探測,當時撞擊的隕石賺到了月球表面之下13千米深處。這個巨型隕石坑中還有這三顆小型的隕石坑,由於這裡的這片區域已經被命名為我國的天河基地,三個小型隕石坑也被命名為天津、河鼓、織女,它們形成的時間都比較晚。

其實小行星對月球的撞擊至今一直在進行,月球上也在不斷的形成新的隕石坑,只是數量沒有早先剛形成的時候更多罷了,但月球每年遭受的小行星撞擊次數仍然至少在千次以上,只是規模都很小,隕石坑大小也只有幾米幾十米而已。


人類的方向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從人類的觀測來看,月球的表面坑坑窪窪,幾乎全是隕石坑,這就代表在過去的很多年當中,月球遭受了無數次的隕石撞擊。

但月球和地球的環境不同,隕石在進入地球的時候,會和大氣層產生劇烈摩擦,一些小的隕石在空中直接就燃燒完了。

而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隕石在進入月球的時候,也就沒有大氣層幫助它減速,隕石只能以極快的速度撞在月球表面。

而且一般來說隕石的速度越快,撞擊產生的能量也就越大,所以月球表面的一些隕石坑,直徑往往能達到幾十公里到幾百公里那麼大。


然而牛頓告訴我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你用盡力氣去拍桌子的時候,桌子也會給予你手掌同樣的力。

所以當隕石撞在月面的時候,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不僅會產生劇烈的高溫,而且還會讓隕石變形以及爆炸,甚至說還有一部分隕石會直接氣化。



最後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隕石是自己把自己給撞爆了,這就好像一個西瓜,這個西瓜如果從十層樓的地方掉下來,它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摔的粉碎。

而隕石就和這個西瓜一樣,在撞上月球的一瞬間就會爆裂開,而爆裂的隕石最終分解成無數的碎塊,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只有隕石坑,而無隕石的原因了……


種植恆星


月球上面的確有很多的隕石坑,月球上的隕石坑主要分佈在月球的背面,一眼看過去,月球的背面看起來有點恐怖,全是密密麻麻的隕石坑。

這些隕石坑,直徑最小的也有幾千米,直徑大的更是有上百千米。月球上的隕石坑用一般的天文望遠鏡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晰。我們看到的一些月球的資料,看到它上面有很多的坑存在,這些坑都是隕石撞擊造成的,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的坑卻沒有看見隕石呢?要知道地球上的隕石可是十分貴重的,這麼多的隕石都消失不見了是很可惜的,那麼隕石都去了哪裡呢?

對於月球上的隕石坑來說,稍微大一點的就很難看見隕石了,小一點的還有可能找到隕石,有人說月球上是真空所以隕石在降落的過程中沒有被摩擦消耗,所以剩下的殘渣應該更大才對,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地球上的隕石坑也並不少,但是留下來的隕石卻是少之又少,那麼這些隕石到底去了哪裡呢?如果是被撞碎了話那麼應該留下一點碎隕石吧,所以這些消失的隕石不是被撞碎了,而是因為溫度過高而熔融或者是氣化了,碎掉而遺留下來的是很少的一部分。

要知道撞擊到月球上的隕石,其速度至少是數十千米每秒,這麼快的速度其動量是很大的,更不用說撞擊是一瞬間進行的事,所以撞擊力度可想而知。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龍在內的絕大多數生物大滅絕,地球很長時間裡都被一層厚厚的灰塵籠罩。

那麼隕石撞上月球的一瞬間,它就會被壓縮為高壓狀態,而這一過程產生的熱量足以使隕石迅速熔融或者是氣化,而能夠因為破碎而留下來的隕石只有很小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地球上雖然隕石坑不少但是隕石卻不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鏡像科普


月球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上面那密密麻麻的環形山了。月球上的多數環形山其實就由小行星等天體撞擊月球留下的隕石坑。據統計月球上的環形山總數量達5萬多個。於是有朋友很好奇,月球上那麼多的撞擊坑,為什麼只留下了坑,撞擊它的天體去哪裡了呢?

圖示:環形山是月球最明顯的標誌

撞擊月球的天體去哪裡了?我認為其實無非就是一種結果,兩種去向。一種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撞向月球的天體都被已經被撞碎了。這些天體在撞向月球的時候,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一般時速都有四五萬公里。小型天體以這麼快的速度撞向月球,在撞擊的瞬間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這些天體都會被撞得粉碎。其實月球個就是一個直徑3476公里的大石頭,個頭大就更加堅硬。因此月球表面只會被撞出一個巨大隕石坑,而不會被小行星撞碎。這就好比拿雞蛋去碰石頭一個道理。

圖示:月球表面的隕石坑

這些撞擊月球的天體撞碎後去哪裡了呢?應該有兩種去向,一種就是留在了月球上。小行星等天體撞擊了月球之後,產生的隕石碎片一部分就散落在了隕石坑的周圍留在了月球上。還有一部分隕石碎片由於撞擊時的力度非常大被拋射到了太空中,但最終受到月球引力的影響又落回到月球表面。這些隕石碎片就會在月球的表面形成一些比較明亮的輻射紋。

另一種去向就是它們又回到了太空中。如果一個小行星的質量比較大,撞擊速度很快的話,它撞擊產生的部分碎片會被拋射到太空中。一些又重新落回到月球上,還有一些很可能會擺脫月球的引力又重新回到了太空中。它們有可能繼續在太空中流浪,也有可能被地球引力俘獲落到了地球上。

圖示: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碎片被拋射出太空,月球也是如此

因為我們在地球上就發現了來自月球的隕石。這些隕石就是月球遭到了小行星的猛烈撞擊而從月球上飛濺出來的。

撞擊月球的天體大多數都留在了月球上。如果有一天我們人類再次登上月球的話,應該會很容易的在隕石坑附近發現這些撞擊月球的天體留下的隕石碎塊的。大家也是也麼認為的麼?


兔斯基聊科學


圖:阿波羅17號拍攝的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環形山。

圖:月球背面圖,由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攜帶的廣角相機拍攝多張照片合成。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月球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撞擊坑,但是坑裡的隕石都跑去哪了?

月球形成四十多億年,由於表面上沒有大氣層,所有的天外來客小行星、隕石、彗星等無論大小都不打折扣的衝擊到月球表面。所以撞擊坑相對多一些,而隕石高速撞擊過程中與月面接觸部分被極高的溫度熔化,上部分因受到巨大的衝擊力破碎土崩瓦解。這些都是在撞擊的一瞬間完成的事。


還有一點要說明一下,例如一個100米的隕石坑,並非是由一個100米直徑的隕石那麼吻合的砸出來的。由於隕石是高速衝擊下來,動能非常大,我沒有計算簡單舉例說可能1米直徑的隕石就會造成一個100米直徑的撞擊坑,同時在撞擊的瞬間隕石破碎粉碎在撞擊坑內。
圖:月球上非常明顯的輻射線撞擊坑。

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風、降水等,撞擊坑一旦形成幾乎就是最初的模樣不在變化。所以月球上撞擊坑內的隕石並非後期風化消失,而是在撞擊的瞬間就融化氣化四散而飛了。

水星和月球非常相似沒有大氣,上邊佈滿了撞擊坑。以下是水星的照片,跟月球很像吧!



科學黑洞


月球上遍佈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據估計,直徑超過20千米的有1.1萬個,直徑超過1千米的有39萬個。尤其是始終背對地球的月球背面,那裡更是隕石坑密佈。在月球上的隕石坑中,基本上見不到隕石,這是因為隕石以極高的速度撞上月球,這會釋放出來大量的能量,導致隕石碎掉並且熔化掉。

在月球上,由於沒有大氣層,天體撞向月球時將不會得到減速,而是會直接高速撞上月表。隕石撞上月表的速度可達每秒一二十公里,這樣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並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結果會使隕石破碎,並使其熔化甚至汽化。在撞擊過程中,巨大的能量釋放會在月表上留下隕石坑。

由於月球上缺乏地質和大氣活動,所以隕石坑可以較好的保留下來。分析顯示,月球上的隕石坑大都是在20億年前形成的,因為早期太陽系中存在大量的小型天體,它們很容易與其他較大的天體發生碰撞。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月球隕石坑是位於月球背面南極區域的艾肯盆地,它也是月球上最大最深的隕石坑,直徑可達2500千米(月球直徑約為3474千米),深度可達13千米(深度超過地球上的馬裡亞納海溝),我國的嫦娥四號不久前在這個隕石坑中成功著陸。

此外,美國宇航局(NASA)在最近還觀測到了月球上新形成了隕石坑。在2013年,一顆質量為400千克、直徑約1米的隕石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撞上了月球正面的雲海,釋放出了相當於15噸TNT爆炸的能量,在月球上形成了一個直徑約為40米的新隕石坑,這是人類觀測到的最大隕石撞擊月球事件。


火星一號


能夠在月球表面留下隕石坑的隕石,自身所蘊含的動能是很大的,也就是說,它撞擊月球表面的時候,其速度是很高的,一般的隕石的速度都可以隨隨便便達到每秒幾十公里,當隕石高速撞擊月球表面時,動能會在瞬間轉化為衝擊波和熱能。

在衝擊波的作用下,月球表面會形成一個比隕石大很多的撞擊坑,這些坑的大小與隕石的速度是正比例關係的。撞擊過程中釋放的巨大能量會使大部分的隕石迅速解體,通俗的說法就是隕石被撞碎了,變成了塵埃和碎片,分散到月球表面上了,所以我們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

有一些體積較大、密度較高的隕石,如果撞擊角度較小,在撞擊過程中有可能會分裂成幾部分,其中有一些碎片會從撞擊中獲得足夠的能量,使其具有月球的逃逸速度,從而回到太空中,簡單的說,就是它們中有一部份又被反彈到宇宙空間了,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來自月球的隕石就來自於此。

還有一些質地堅硬的隕石,當它們撞擊月球表面的時候,有可能會直接擊穿月球的表面,與此同時,撞擊產生的巨大熱量會使隕石大部分物質熔化甚至氣化,其中氣化的部分會隨著撞擊產生的衝擊波高速飛濺,並逐漸形成固體分散在月球各處。那些被熔化的部份會和月球表面的物質溶為一體,當它們冷卻之後,就會形成一個底部平坦的隕石坑,而更堅硬的沒有被熔化的隕石部分就埋在這個隕石坑的底部。

總的來說,找不到隕石的原因就是三種情況:撞碎了、彈飛了、被埋起來了。


魅力科學君


看看這塊石頭吧?











董旭貴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從隕石的撞擊速度開始說起,不同的隕石撞擊速度是有差異的,隕石撞擊的速度大約是每秒鐘十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之間。因為月球的引力大約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隕石撞擊月球所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隕石坑本身的大小要遠遠大於隕石本身,隕石與月球表面撞擊的一瞬間就熔融了,也就是說在隕石撞擊月球的一瞬之間,隕石就已經消失熔融了,剩下的大塊的隕石飛濺到離隕石坑更遠的地方,小塊的就在隕石坑附近經過地殼運動慢慢掩蓋了!所以只能看到隕石坑,附近看不到隕石。手機打字請閱後點贊鼓勵!🙏(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隕石交流學習),@ @








隕石圈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您的問題

月球——也就是咱們俗稱的月亮。雖然我們從地球上看月亮是呈現處銀白色,看起來也十分好看,但是我們從玉兔二號傳來的照片看來,月球表面遍佈了大大小小的坑洞,可是我們為啥只能看到裝擊留下的坑卻不見撞擊出這些坑洞的天體碎片呢?


這是因為天體在高速的運動下,會以每秒30Km的速度撞向月球,而月球呢,這位姑娘跟咱們都地球大哥哥不同,咱們都地球哥哥好歹還有大氣層跟引力,可是人家啥防禦系統也木有,天體的速度也就越發的迅速,威力也比在地球上撞的威力大,我們大家都只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天體給予月球多大的力,月球就會還給天體多少的力,所以天體在撞擊的瞬間就成了碎片,或者燃燒,或者於其他的隕石融合在了一起。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就是可能在月球誕生之初,隕石直接就撞進月球內部去了,所以才沒看到坑。這種情況可不是沒有可能喲,咱們地球上就有一個案例,這裡我就不介紹啦



在這裡在跟大家科普一下,月球多大的坑是南極艾特肯盆地,它的直徑達到了2500km(月球直接約3500km),相當於我們地球上北京到海南三亞的距離。


好了,以上只是個人拙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