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我还不是妇女,我要过的当然是女生节。

曾经为了女性权益而奔波呼号的前辈们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曾经令她们热泪盈眶的独立平等之日,却在未来被回避、被嫌弃、被厌恶。

在“官方辞典”中,“妇女”始终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在司法解释中,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妇女”从来不意味着老龄化,更不是他者的附庸。

有人认为,“妇女”被污名化是女性对年龄增长的恐慌,是对年轻貌美的永恒追求。但纵观我们的语言习惯,就会发现,这从来不是女性群体的“一厢情愿”,而是整个社会的合谋。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与“妇”有关的词汇都暗含贬义。人们用“泼妇”形容女人蛮横不讲理,用“长舌妇”形容那些爱扯闲话、搬弄是非的人,用“妇人之仁”批判优柔寡断、不识大体。

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任何语词的运用都不可能与其他语词割裂,拥有完全独立的意义。“妇女”一词同样不会例外,它不可能脱离其他词语、成语、俗语中的轻蔑意味,独成一种毫无褒贬色彩的中性表达。

语言习惯与思想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样一种语言环境中,打着某些旗号要求所有女性对“妇女”一词毫无芥蒂,是一种无知的强人所难。

其实,“一个节日,各自表述”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我们应该警惕在今天颇受欢迎的“女神”“女王”等词汇所引导的新的思维与潮流。

或许我们今天要思考的,不是要过“三七女生节”还是“三八妇女节”,而是应该透过这些名号,去铭记这个节日背后真正的初衷:今天女性能获得(或接近获得)平等的生存权、教育权、工作权、投票权来之不易,而这条道路远未走到终点,道阻且长。

1942年,作家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一文中写道:“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牺牲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


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谁 能 成 为 女 神 ?

谁 在 追 捧 女 王 ?

从妇女到女生,从女神到女王,女性看似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事实上,这些听来悦耳无比的称呼,却包含着他者的“刻板化认识”和消费主义的阴谋。

这一天,在情人眼中,女性是貌美如花的仙女;在朋友眼中,女性是备受追捧的女神;在爱人眼中,女性是尊贵无比的女王。就像消费者权益日那一天,所有商家都会恪守“顾客至上”一样,在3月7日、3月8日这两天,整个社会都要崇尚“女性至上”。

然而,当3月9日的太阳升起,除了紧盯着女性钱包的商家还在宣传板上挂着“女神节最后一天”“女王节专属优惠”的slogan外,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职场性别歧视仍旧存在,家暴的威胁仍未减轻,整个社会对“剩女”、单身主义的指指点点,对女博士、女强人的评头论足,仍旧没有停止。

而在这场甜蜜动人的狂欢之外,还有更多“沉默的女性”。芳华不再的她们,为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行操劳半生,却生生被快乐隔离。在这个节日里,她们总是因为无私的哺育和奉献被表彰、被致敬、被歌颂,却也因此可能失去追求真正自我与理想的权利。

从诞生到发展,妇女节所象征的从来不是玫瑰红酒或风花雪月,而是一种争取平等权利的坚持,一种追求独立自我的精神。而在今天,每到妇女节,在大街小巷出现的“女性特权”,恰恰是对这个节日原始意涵最大的讽刺。

妇女节的价值,从来不是给予女性转瞬即逝的“一日尊贵”,而是提醒人们,要为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而继续努力。

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自 尊 自 信 自 强

别 做 “ 宠 爱 ” 的 附 庸

“其实与年龄无关,只要你对美丽、浪漫和温柔充满期待,还要有那么一点天真,你就是永远的女生。”商家的宣传语总是那样令人着迷,打着“永远年轻”的旗号,悄无声息地将美丽定义为精致的妆容,将浪漫定义为漂亮的华服,将温柔定义为优雅的生活。

比起在校园里呼吁的“女生节代替妇女节”,比起女权主义者嘶吼的“反三七过三八”,我们或许更应该关注,在这个节日里无法抑制的消费欲望。这也是当今所有节日的“通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你好”就等于“买买买”,庆祝节日就等于无拘无束地购物和消费。人们一切的存在价值,逐渐被各种各样的商品、五花八门的名牌定义,“你拥有什么,你就是什么”。

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在无休无止的攀比和追捧之中,“女神”这个曾经被用来形容最完美女性形象的词汇,变得昂贵又廉价,华丽又苍白。说它昂贵华丽,是因为它需要太多金钱的堆积、太多服饰的修葺;说它廉价苍白,是因为任何一个舍得花钱、头脑空空的女性,都可以获此“殊荣”。

因此,对于许多人而言,“消费自由”比“争取平等”更诱人,“享受宠爱”比“追求独立”更重要。

然而,生活终究是粗粝的、艰辛的、坎坷的,需要女性自己去面对,玫瑰色的浪漫始终无法解决人生的困难。比起锦衣华服和名牌时尚,今天的女性真正需要的,是百年前创建这个节日的前辈们所具有的品质:自尊、自信、自强。

这个时代,女性所处的环境从来不像童话那般美好。而保护自己最强大的武器,也从来不在外界和他人,而是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

我们是该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讨 论 室

“所有带上性别的尊重跟赞美都可以打一个问号。”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更不是金钱的附庸。

“妇女节”也好,“女生节”也罢,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我们真正期待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不再甚嚣尘上,是毕业生们走进职场后能拥有同样的机会,是单身主义和丁克家庭不再被人议论纷纷。

你怎么看待“妇女”一词?你更愿意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快来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