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迷茫中的人的一封信:那些讓你崩潰的工作,回頭看都是成長

大家好:

我想每個人都有過崩潰的時刻,尤其是因為工作的重壓,因為無數次努力交付卻又被打回重做,而感到崩潰絕望。

但當我們跨過那崩潰的門檻兒再回頭去看,卻發現那些讓我們崩潰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什麼大難題,那些讓我們抓狂的工作,往往也沒那麼難。崩潰過了,就好了,那些我們的弱項在崩潰中逐漸變成了我們的強項,那些踩過的坑,逐漸變成了我們的一種經歷。

致迷茫中的人的一封信:那些讓你崩潰的工作,回頭看都是成長

像不像工作中無助的你


所以你說,令人崩潰的工作就一定是不好的嗎?我想未必,畢竟跨過去了,回頭看,那都是成長。

今天的文章,分享一個挺有意思的心得:

如何處理那些讓你崩潰的工作?

想聊這個話題,是因為前些天收到一個粉絲的私信。他說自己快被老闆逼瘋了,花了一個多月做一套方案,結果被打回來修改十幾次,重做了五次,依然不過關。

給我發消息的時候,他還在家裡熬夜碼PPT。讀他的文字,我彷彿看到屏幕那邊絕望無助的臉。

然而我並沒有安慰他,反而告訴他這都是必經之路,沒什麼好抱怨的。因為那些讓你崩潰的工作,都是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成長機會。

你崩潰地越深,記地才越牢,以後犯的錯誤才越少。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全都親身經歷過。

我在剛踏入職場的時候,特別討厭的一種工作就是做案頭研究。這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戰略諮詢公司、市場調研公司和甲方品牌部門的工作。

案頭,指的就是辦公桌。案頭研究顧名思義,就是給你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你需要根據某個特定目的去搜集信息(通常都是網上搜索),或者做實地調研(例如消費者採訪,市場走訪)。

比如瞭解一款信用卡產品在華東市場的使用情況;或者調查在二三線城市裡會去用去屑洗髮水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又或者去到家樂福中百這樣的大超市,走訪瞭解一下這裡的銷售渠道有什麼特點等等。

我早年的職業生涯,經常做這類工作。

這種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龐雜。

致迷茫中的人的一封信:那些讓你崩潰的工作,回頭看都是成長

你是否也感受的到時間的無情?


龐雜的信息量,龐雜的分析思路,龐雜的工作內容,都會讓第一次接觸這類工作的人無所適從。

你的大腦要時刻高度集中,不然思維就會跟不上指示,錯一步而步步錯。而且這種工作前期需要消化大量的信息,所以非常耗費時間。一旦開頭沒做好,後面全都是災難。

例如為了蒐集一份行業報告,我的電腦上經常開著十幾二十個網頁,我得逐字逐句去閱讀才能從幾十上百頁的資料裡找到我需要的內容。

隨便這麼一搞,一下午時間就過去了。

甚至有時在網上搜集的信息經常會有互相矛盾的說法。比如報告A說今年的經濟環境太差了,整個行業規模下降了20%。報告B說今年其實大家過的都還不錯,業務規模整體增長了10%.

這時你就要做出判斷,誰說的靠譜。甚至你可能還要去研究一下報告A裡說的“行業規模”和報告B裡說的“業務規模”是不是一回事。

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突然又蹦出來新問題,而且這個新問題很可能推翻你之前所有的假設。而這,都是做案頭研究時經常會遇到的事。

這就跟警察破案一樣,眼看著全部線索都指向同一個嫌疑人了,可突然出現了一個關鍵證據,讓之前幾個月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能想象得到,這工作得多讓人崩潰。

那時我所在的公司規模並不大,也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悟性。老闆也只會偶爾提點,但不會循序漸進手把手去教。

每個人都很忙,沒時間等你慢慢茁壯成長。

無數個加班的夜晚,我為了找一個數據翻箱倒櫃,查遍全網,那種綠瓶子的眼藥水我買了一抽屜。更不用說日常工作時被老闆訓,被客戶罵,辛苦寫了一個月的東西被刪掉重做......這都是家常便飯。

我有個同事,一份報告寫得不過關被老闆翻來覆去改了無數次。電腦裡的方案存檔從V1排到V30,最後她坐在辦公室的地上嚎啕大哭。

這是真的嚎啕大哭,誰勸都沒用。過了半個小時她哭夠了,下樓去買個便當上來再繼續加班。

這就是當年我工作的現狀。那時覺得挺可怕的,可現在回過頭去想想,我之所以那麼牴觸做案頭研究,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我們做過。

沒做過,所以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不知道我有沒有能力把它做好。

所有這些未知,讓我對手上這份工作沒有信心。我害怕自己掌控不了,讓老闆失望,讓客戶失望。這些想法變成巨大的壓力壓在我肩膀上,最後積壓到一個點上,變成大崩潰。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掌握了其中的訣竅,知道了套路和方法,再回頭看這些東西時,覺得真是小菜一碟。

致迷茫中的人的一封信:那些讓你崩潰的工作,回頭看都是成長

時光荏苒,讓我們一起攜手加油


實際上從工作的第二年開始,我就對案頭研究駕輕就熟了。

可以說過去我的壓力有多大,後來我就有多輕鬆。因為全都經歷了,所有別人踩過的沒踩過的坑我基本一個不拉都掉進去過。幸運的是,我沒那麼快放棄,並且還爬了出來。

現在再讓我去做案頭研究,我可以在五分鐘內列出工作提綱,把所有要考慮到的問題和要尋找的信息都寫出來,然後交代下去立馬執行。

真的是唯手熟爾。

這段經歷讓我學到很重要的一點:

從小事做起,一步步來。不要想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

大家不妨也思考一下,當你在心裡牴觸一件工作的時候,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如此牴觸?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因為未知。

也許有人會說是因為麻煩。但仔細想想,之所以覺得麻煩,還是因為未知。如果你對一件事情從頭到尾事無鉅細都瞭解該怎麼做的時候,這是不麻煩的,只是按部就班花時間而已。換句話說,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可當你遇到一件充滿諸多未知事項的工作時,你的第一感受一定是懵逼。

一旦懵逼,你就不知道這件事情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怎樣做才算達到要求,而這些都將打擾到你已經做好的其他規劃和安排。

比如已經預定好的電影,約好的朋友聚餐,制定好的其他工作計劃等等......全都因為要處理這件事情而被擱置或取消。

你的正常生活節奏被打亂了,這才是讓你心煩氣躁的源頭,這才是讓你喊出“我要崩潰”的罪魁禍首。

而解決這種煩躁最好的辦法,就是逐一去攻破每一項未知。暫且忘掉那些龐雜的背景和信息,從你認為最簡單最小的一件事開始著手。

這其實很好理解。

一件“崩潰值”100分的工作,一下子全部丟過來你的內心鐵定是拒絕的。可如果把它拆解成10個步驟,是不是每個步驟就只有10分的“崩潰值”了?

當你解決了第一項步驟的未知時,它所帶來的成就感我稱之為正向反饋。帶著這種正向反饋再去解決第二項未知,第三項未知...... 如此循環,步步為營,100分的崩潰最後就全部化為烏有。

比如改一份方案,先從一張PPT開始改起,改到你認為不能再好了就拿去給老闆看,問他是不是這個意思。得到確切答覆後接下來就依葫蘆畫瓢,剩下的20張PPT全都按照這個思路去做。

再比如設計一套工作流程,先把框架搭建出來。把你有把握的內容先填進去,把沒有把握的地方框出來,然後找同事去討論。等大框架確定了,再去補充裡面的“肉”。大家都在同一個共識下工作,就不會做到後面突然推翻了重新來。

從小事開始,一點點啃下來。這個方法並沒有什麼捷徑,甚至看上去有點笨,但卻是最有效的。

而這全部得益於那些讓我曾經“崩潰”的歲月,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接受、消化並且最終處理好一件一開始讓人很牴觸的事情。

後來幾年的工作裡,我也陸陸續續接手過各種光怪陸離、讓人崩潰的工作。

比如兩天內就要修改好一份完整的年度策劃案,前一個小時和客戶開會被打槍下一個小時就要準備好全新的解決方案,明明是同事去負責提案可突然同事出車禍了換我頂上......

現在寫出來覺得刺激,當年每一件都把我嚇得不輕。

可有了之前的經驗,我處理起來也沒有那麼慌了。什麼是當下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哪些是需要日後補完的,冷靜一下迅速就能理清思路。

曾經有個前輩說過一句話,讓我受用至今。

他說越年輕的時候,越要多經歷幾次大崩潰,因為遲早是要經歷的。

來得巧不如來得早。

等到你30好幾了再去經歷,就失去戰勝崩潰的動力,因為這時多半都會打退堂鼓。退了第一次,後面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從此開始職業生涯就是不斷地滑坡。

反而是那些年輕時就經歷過大風大浪,崩潰過也狂喜過的人,後面的職場道路會越走越踏實。

這不僅是我的個人經驗,我身邊好幾個事業有成的朋友,無一例外都是在年輕時被各種摧殘蹂躪。用一個朋友的話來說,這叫“血虐”。

雖然所處行業不一樣,做的事情也不相同,但大家的感受卻出奇地一致。一帆風順的人生不可能讓你成長,那些崩潰的瞬間才會讓你醍醐灌頂。

有的人在崩潰後節節落敗,有的人在崩潰後奮起直追,這就是差別。

為什麼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餓其筋骨,勞其體膚”?

因為只有先經歷了身心的磨礪和考驗,才會有日後成事的基礎。而當你許多年後再回頭去看時,心裡沒有怨恨,只有感激。

這才是崩潰教會你的意義。

你經歷過哪些崩潰的工作?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