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电视剧《皇上二大爷》中有一集让世人震惊,剧中父母到了花甲之年(60岁),就会被送入墓穴,

子女每送一餐,砖块就会增加一块,直到墓穴被封闭,子女扬长而去,父母在寒冷地墓穴中或是饿死或是冻死。这残忍的葬俗就是“瓦罐坟”!

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民间传闻

花开花落,生老病死,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无人可以挣脱落叶归根的宿命,但人是有别于动物的,人类有着自己的社会的文化、群体意识,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怒、忠、孝、悌全面结合。

世间总会有弃儒家思想于不顾,行不孝之大不为。“瓦罐坟”在正史和野史中均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民间不乏传言。

在古代,人们贫富差距严重,穷人自身都难保,更别提赡养自家老人了。当然,其中不乏有一些借题发挥不愿尽孝的自私儿女,故民间出现了抛弃老人并活埋他们的习俗,也就是民间传说中记录的一种葬俗之一——瓦罐坟。

朝代更迭,史料自会不会,但关于“瓦罐坟”的梗概大致是相似的。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华夏第一大国——秦朝,让动荡的时局安定了下来。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因在征调人员上出现了许多本该北上的中年壮汉却没有去的问题,秦始皇龙颜大怒,就昭告天下说60岁以上的人都要活埋。

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事情的转机是在某一年的夏季,那年洪水泛滥,洪水退去之后出现了人们不认识的怪物,为解决这个怪物,秦始皇广罗天下能人志士。

不久后一位青年小伙出现并击退了怪物,当秦始皇询问这位小伙子想要什么赏赐时,小伙子平静地说自己什么赏赐都不要,只希望秦始皇废除曾颁布的“活埋60岁以上者”的命令,秦始皇答应了小伙子的请求。

但是,在我们查阅《史记》时,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虚假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史料可以证明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史记》中明确的记载着秦始皇一统六国时,并没有颁布“活埋60岁以上者”的命令,因为一统六国之时,刘邦的父亲已是花甲之年、儒家学派的孔子更是73岁的高龄,故关于秦朝的传说只能是后人捏造的。

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宋朝,人人都知道出了一位铁面无私的清官,那就是包拯。面对当朝皇帝想通过节约物资而采取活埋60岁以上者的做法,包拯也只能束手无策。在自己父亲到了60岁的时候,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选择了将父亲藏起来的方法。

但藏着终究不是办法,包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方便让皇帝废除此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年宋朝发生了鼠患,包拯任命解决老鼠成灾的问题,包拯用猫很快平定了鼠患。

皇帝知道问题解决之后甚是欣喜,包拯知道时机已到,就立即向皇帝上述说解决这次鼠患的法子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自己的父亲告诉他的,并说长者见识广、学问深,不应该被活埋。皇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活埋60岁以上者的命令废除了

当然,这也是民间的传说罢了,并没有绝对性的考古证据,读者也无需深究和考量,权当是听一个不太真实的清官救父的故事即可。

转眼间,朝代更新,华夏大地被少数民族(蒙古族)占领,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为防止汉人的反抗和侮辱汉人,蒙古族下令将60岁以上的人送到野外的墓穴中,子孙每送一顿饭,就在墓穴处砌上一块砖,直到墓穴被砖砌满为止,这时,子孙便可以不必去送饭了。

元朝关于葬俗的传说有很多,但活埋60岁的葬俗也只是无稽之谈罢了。因不管经历了多少个不同的朝代,儒家思想早已铭刻在人们的血脉之中,纵使存在一两个不孝子孙不顾年迈的父母,但活埋老人的残忍行径还是鲜少的,故元朝关于活埋老人的事也只是虚假的故事而已

坊间传闻有很多,秦宋元三朝的传话是人们记得比较清晰的。虽传闻就似真的一样,但这些传说是经不住考古的验证的,这些传闻的出现,只能表明过去可能存在着抛弃老人的行为。读者无需将其从民间传说层面上升到真实事件层面。

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瓦罐坟”名字的由来

人死之后,是入土为安,还是让骨灰随风飘扬,其决定权是由死者自己决定的。每个朝代,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入葬方式,现在最多见的就是火葬了。但在过去火葬被认为是大不敬,因有挫骨扬灰的感觉。过去常见的入葬方式有土葬、风葬、天葬、树葬、海葬和悬棺葬。

除了一些尊敬死者的葬俗之外,还有比较残忍的入葬习俗,最为残酷的当算“瓦罐坟”了,为何会被称为“瓦罐坟”呢?

从“瓦罐坟”的名字中,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该坟墓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人们现在地下挖出一个瓦罐状的坟墓,然后在其四周和顶部砌上青砖,在其中的某一面留出一个方便子女送饭给父母的小口。

子女每送一餐,砖就砌上一块,直到送满360天为止,那时,所留的小口也被砌满封闭了,故该坟墓被称为“瓦罐坟”。

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史料佐证“瓦罐坟”真实存在

纵使坊间有传闻,但史料无法佐证其真伪,且大多都是民间百姓之间代代相传的故事,故早已不知其原貌何样了。

考古学家虽不能佐证民间传说,但在史料中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虽记录的比较模糊,但也可以说明其真实存在过。

事件追溯到唐朝,在唐朝的正史中,我们查阅不到有关“瓦罐坟”的半点资料。但野史中却有少量的记载,当翻阅《遵义府志》时,会发现里面有一段记录“郡俗至尤尚石椁,古风世传,不能以通礼禁之也。

有前代造者,高原坡坨,锄垦雨洗,十九露出,无山无之,有多至数十椁者”,这说明了,在当时的云南贵州遵义一带,当自己家中的老人到了花甲之年,就会被送入事先在山中堆砌好的墓穴,这也暗示了“瓦罐坟”这一葬俗的存在。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瓦罐坟”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因其违背了道德伦理,而且书中记录的石板坟不一定就是“瓦罐坟”。但又有学者认为,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当时极寒交恶的环境所造成的现象。

考古学家曾在中国的川陕鄂豫交界处,发现了许多似瓦罐状的墓穴,墓穴的主人全部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不管正史还是野史,不论民间传闻如何夸张,既然有了记载,且不论这一葬俗是否就是传言中的“瓦罐坟”,但也暗示了两者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也证明了中国的历史确确实实的存在过这一违背中华传统美德的陋俗。

老人年满60,就要被送进墓穴,送一餐加一块砖,这就是“瓦罐坟”

海外传闻

对于海外的历史,我们都是通过老师亦或是翻译过来的海外读物了解的,但想了解某个国家不太好的历史时,是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

当有幸拜读了深泽七郎(日本作家)的小说《楢山节考》,在书中可以了解少许的葬俗资料,在日本的古代,子女会将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山,让其在山上自生自灭,故有传闻说那座山被称为“弃老山”。在朝鲜,也有诸如此类的葬俗。

当然,弃老的不孝现象,在哪里都会发生,我们所了解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丧失人性的丧葬制度。

让许多不愿赡养老人的子女钻了空子,他们早早将老人送入墓穴,或是隔一段时间送一餐或是一次多砌几块砖,任由他们的生死。善良孝顺的子女,会为老人增添衣物,多陪老人聊天,让他们不会感到孤寂。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但我们有看到“老无所依”的现象出现吗?恐怕没有吧,日本政府对老人关怀有加,为改善老人的居住条件,无条件提供20万日元。

当今的中国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完善,让人们的生活达到了“老有所依,病有所医……”的高质量生活水平,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美德和责任。

赡养老人、孝顺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地责任和义务,像这样毫无人性的丧葬制度就不该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