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貧窮都是藉口,無知才是禍首,細數冉阿讓的三宗罪


《悲慘世界》:貧窮都是藉口,無知才是禍首,細數冉阿讓的三宗罪

維克多.雨果畫像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1862年首次發表,被後人稱為是一部《奧德賽》式的偉大史詩。 作者通過冉阿讓等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冉阿讓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後一系列令人感動的事蹟,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本質及其罪惡現象,對窮苦人民在封建重壓下所遭受的剝削欺詐和殘酷迫害表示了悲憫和同情。

作為書裡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的悲慘遭遇讓人嘆息,僅僅因為給孩子們偷了一塊麵包,大把的青春就交給了監獄和苦役,表面看,是那個社會制度太無情,細分析,其實最該怪的還是他自己。


《悲慘世界》:貧窮都是藉口,無知才是禍首,細數冉阿讓的三宗罪

智慧之書


原因一:貧困不是偷盜的理由,餓肚子也不是搶東西的依據,面對缺衣少糧的生活,他可以選擇別的方式去爭取

冉阿讓本來是一個勤快的修樹工,他父母早亡,靠姐姐撫養長大,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姐夫突然去世,姐姐和七個孩子只能靠他撫養。

對這個擔子他沒有絲毫的推脫,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從這裡可以看出,冉阿讓的本性不壞,屬於一個善良知恩圖報的好青年。

但是,他畢竟沒有受過教育,為人處世有時候比較粗糙。夏天的時候,他有工作可做,可以掙錢養活那八個人,到了冬天,沒有工作可以掙錢的時候,他的家庭就會限於窘迫。

有一年的冬天,家裡實在沒吃的,看著可憐的孩子們,他走出了家門,選擇了偷竊,結果當場被抓住,就進了牢獄。

他偷得是鄰居家的麵包房,偷得也不多,就是一塊麵包。我想他完全可以不這麼做,假設他去上門去說明情況,作為鄰居的麵包主人很可能會發善心,給他一塊麵包,或者賒欠一塊麵包,結果他選擇砸玻璃,搶了就跑,這隻能說明他行事魯莽,沒有文化,考慮不周。

在監獄裡,他是這麼反思自己的:

他承認,他並非無罪,並沒受到不公正的懲罰。他承認自己做得太過分,應該受到譴責;假如他向人家要一塊麵包,人家不一定會拒絕;無論如何,他應該等待,或求得憐憫,或找一份工作;以“肚子餓了能等嗎?”為理由,是站不往腳的;首先,真正餓死的人是很少的;其次,不幸也罷,快樂也罷,人生來就有頑強的忍受力,可以長期忍受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卻不會死亡;因此他應該耐心等待,哪怕是為了那幾個可憐的孩子;像他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可憐人,去和整個社會搏鬥,以為去搶去偷便可擺脫貧困,無疑是一種失去理智的行為;無論如何,通往罪惡的大門,是擺脫貧困的危險之門;總而言之,他錯了。

雨果先生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人類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在冉阿讓身上,文化的缺失讓他選擇了一條危險的道路,這是他的不幸,也是命運的安排。


《悲慘世界》:貧窮都是藉口,無知才是禍首,細數冉阿讓的三宗罪

冉阿讓在獄中

原因二:認罪伏法是一個公民的義務,服刑期間,他不應該屢次越獄,結果5年的短刑期變成了19年,這都是他缺乏思考造成的

在這第四個年頭快結束時,輪到冉阿讓越獄了。他的牢友們幫助他逃走,在這悲慘的地方這是常有的事。他逃了出去,在田野裡自由地遊蕩了兩天……第二天晚上,他又被抓獲。港口法庭因越獄罪加判他三年徒刑,前後加起來就成了八年。

到了第六年,又輪到他越獄了。他仍利用了,但沒成功。晚點名時他不在。人們鳴炮示警,夜巡隊在一條正在建造的大船的龍骨裡找到了他。他奮力抵抗,但最終還是被苦役牢的看守們抓住了。越獄加拒捕。根據特別法的規定,他又被加刑五年,其中兩年要戴雙重鐵鏈。十三年。

第十年,又輪到他越獄,他又一次利用。又沒有成功。這一回又加刑三年。十六年。最後,我想是他入獄後的第十三年,他試了最後一次,四小時後就又被逮住了。這四個小時,使他又加刑三年。十九年。一八一五年十月,他刑滿釋放。他是一七九六年因敲碎一塊玻璃拿走一塊麵包而鋃鐺入獄的。

俗話說,沒文化真可怕,這句話在年輕的冉阿讓身上體現的很明顯。因為他第一次越獄的時候,已經服刑快四年,再堅持一年,他就可以恢復自由了,這個時候,他剛剛29歲,如果30歲刑滿釋放,他的未來還是可以重新開始的。但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他,人云亦云,就因為輪到他越獄了,他就冒險跑了出去。跑之前,他難道沒有想過,他還有一年就可以自由了嗎?跑出去會被警察追蹤嗎?如果抓住會被加刑的嗎?

估計這些他都沒有想,他就像一個蠻夫一樣,就因為可以逃跑,他就要屢次逃跑,結果五年的刑期變成了十九年。他的苦難怪誰,往大了說,是怪那個腐朽的社會制度,往小了說,是怪他自己。


《悲慘世界》:貧窮都是藉口,無知才是禍首,細數冉阿讓的三宗罪

主教接待落魄的冉阿讓

原因三:近墨者黑,多年的牢獄生活讓他變得心靈混沌,為人粗糙,他恩將仇報,去偷主教的銀器,又差點把自己送進牢房

出獄後的冉阿讓,成了一個帶著標籤的非正常人,人人都拿有色眼鏡看他,所以,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的白眼和冷遇,沒地方吃,沒地方睡,尤其是在這個小城市裡,更是走投無路。

但是,具有博大情懷的主教隆重的接待了他,給他吃,給他住,對他毫不設防,當成普通客人一樣。這種情況下,按說冉阿讓應該感恩戴德,起碼應該不會偷主教的銀器。

但是,可能是罪惡控制了他的靈魂,到了半夜,他還是偷走了主教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跳牆而去。

突然,讓·瓦讓重新戴上帽子,不再看主教一眼,沿著床快步朝床頭旁的模糊可見的壁櫥走去。他舉起鐵燭臺,好像要撬鎖。鑰匙就在鎖上。他打開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放銀餐具的籃子。他拿起籃子,大步穿過房間,不再小心翼翼,也顧不得會弄出聲音。他到了門口,走進祈禱室,打開窗子,拿起棍子,跨過樓下的窗臺,把銀餐具放進揹包裡,扔掉籃子,穿過園子,猛虎似的越牆逃跑了。

這次偷盜又差點把冉阿讓拖進了泥沼,如果不是主教的愛心拯救,他這輩子就完了。

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儘量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但是犯了錯誤,還不知道悔改,屢錯屢犯,那就是自掘墳墓的行為了。


《悲慘世界》:貧窮都是藉口,無知才是禍首,細數冉阿讓的三宗罪

《悲慘世界》劇照

所以,對於成名之前的冉阿讓,不是完全同情,更多的感覺是愚蠢,他的所有苦難都是自己招來的。他本可以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人,哪怕是為了家人去乞討,也可以避免觸犯法律,免了牢獄之災。可惜,沒有文化的他,隨波逐流,結果大半個人生葬送在監獄,出來後,還差點去而復返,他的悲劇,除了怪社會,就得怪自己!

結語:鋌而走險是愚蠢人自掘墳墓,無知無畏是沒有文化修養的行為,人心向善規矩守法也許不能馬上扭轉逆境,但長遠看,這是生活最好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