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莫西沙(三)

。。。接上期。。。

很多朋友在介紹莫西沙翡翠場口的時候,習慣把莫西沙場口挖掘的深淺度,分成五層到六層,我感覺不用這麼複雜,大致分成三層也就能說明問題了。就是頭層,中層和底層。

莫西沙頭層翡翠原石的皮殼顏色比較淺,白沙皮,黃沙皮。一般外形稜角分明。這其實已經不是莫西沙頭層料子的特點,有經驗的朋友會發現,大部分場口頭層的料子,皮殼顏色都會比較淺,這跟地質構造有關係,對料子本身的品質,影響不大。也就是說,不能籠統的認為頭層料子不如底層料子好,底層料子種就一定種老,這是很片面,很侷限的觀點。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莫西沙(三)

莫西沙的鐵鏽皮,很像大馬坎


關於不同層級的料子品質,行業裡,也的確有另外一種說法,儘管老杜不是很贊同,但是依然分享給大家,由朋友們自己理解和判斷吧。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莫西沙(三)

莫西沙水泥皮,藍水料

很多行內的朋友都相信,料子的種水越老,密度越大,而密度越大,在漫長的地殼變化過程中,自然就容易沉積到礦層的中下層。而種水差,密度相對較小的料子,則容易被抬升到礦層的表層。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符合物理邏輯。但是從現實的市場經驗看,至少我沒發現有明顯的這樣的規律。而且所有翡翠的密度,無論種水高低,至少都在3.3左右,這樣的密度,比周圍的土石層要大的多,如果真的是沉降,你應該是所有的翡翠,都在底層,所有的其他類礦石,土壤,比如翡翠的伴生礦水沫玉、各類石英岩玉等等,應該在表層,但實際採挖情況,明顯不是這樣,各個層級都有大料的垃圾料,其他礦石,也都出產高品質,種水很老的翡翠原石。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莫西沙(三)

翡翠常見的莫西沙翻砂皮

在緬語裡,頭層料的皮殼,叫“米曼”,也就是淺黃色的皮殼,而中層,有的受紅色土層侵染,原石的料子上,會有紅色的皮殼,紅色的蠟殼,那這個在緬語裡,音譯就叫:街對角。也就是紅色的皮殼。

聽到這裡,很多朋友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街對角不是一個場口,而是特指一類皮殼。沒錯,就是這樣,如果你把街對角當成一個場口,而且是出高貨的場口,那麼恭喜你,又被一些商家洗腦成功了。

所以,不光木那有街對角,會卡也有,百三橋也有,瓊飄也有,還有很多場口,都有街對角。

莫西沙中層料子皮殼一般都是灰色,灰黑色,也有鐵鏽皮殼,有點像大馬坎場口的料子。也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那種石灰皮,翻砂皮殼。有一定的磨圓度。曾經很著名的大象皮,水泥皮,大都也產自這一層。

莫西沙的底層是深色,黑色皮殼,表皮比較光滑,有的皮殼很薄,外形比較完整,也會有明顯的稜角,這也跟其地質構造相關。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