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閘的點滴回憶


2018年5月初,時隔三十年後,我又一次來到了紅旗閘。紅旗閘是我工作生涯的第一站,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我的內心。

這次看到的紅旗閘,已是舊貌變新顏,幾乎尋不到當初的影子。院內新建的辦公樓,時尚親切;前排還保留著兩排石牆平房,梧桐樹依然滿院生長;院外也有了大的改變。對面的樹林早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農田,以及和閘所相對的水文觀測站。只有那流淌的河水、路旁的引水渠、拆除的舊設施感到熟悉。睹物思情,這些再一次把我拉入到了過去的時光。

1985年7月份,我畢業分配到了紅旗閘管理所工作。紅旗閘位於泗河干流上,屬於曲阜與泗水交界處,距離縣城有9公里路程。單位院牆和房屋均為石頭砌壘的,院內長滿了梧桐樹,夏季樹蔭涼爽,秋天樹葉金黃;兩個圓形花壇內,各有一顆塔松樹,她不分季節,始終青綠著,當外人來造訪的時候,往往選擇在塔松下合影留念。

院內西北角,最後一排的房屋是職工食堂,每天吃飯的人數不多,約有七八人。那時,河水清澈,打魚人每天靠在閘壩上等待撒網,他們收網時都送我們魚、蟹和蝦,所以,我們的餐桌上也經常出現河鮮美味。更有趣的是冬天,野兔為避嚴寒,鑽進水電站進水洞或者路旁水泥電線杆內,我們在洞口用布袋套住,用石頭敲打,野兔受到驚嚇,會自動鑽進布袋內。抓住野兔交給伙房師傅,等人齊的時候,大家共同分享美餐。

紅旗閘院子對面是一片集體樹林。在工作之餘,我們經常到樹林裡聆聽各類鳥鳴,追逐野雞,觀看獵手圍獵,聽老吳頭講故事。老吳頭是樹林看護員,他身體結實,個頭中等,待人熱情,抽漢煙,愛喝酒。他在樹林的大路旁開設了茶爐,供過往行人喝水,五分錢一碗,有錢的給錢,沒錢的喝完水就走,他也不去追要。老吳頭是我們單位的常客,大家對他非常瞭解和放心,有時單位外出無人,就委託他看著院子。記得,有一個冬天的中午,我們正在壩上巡邏,忽然聽到老吳頭在喊抓小偷,我們趕快去幫忙,看清了有人正在盜伐樹木,只見老吳頭一個健步衝上去,從那人身後扭住胳膊,用腳猛踹盜賊的腿彎處,迅速制服了盜賊。然後,把盜樹人押送到紅旗閘院內,並立即電話報案,不到半小時,當地派出所幹警就把盜賊帶走了。

紅旗閘始建於1972年,閘壩長46米,共計61道閘門,承擔著泗河調洪,以及兩岸7.6萬畝的農田灌溉任務。每年的春天季節,閘內攔蓄河水,碧波廣闊。在汛期滾滾洪水從上游下洩,穿閘的高速水流,聲音濤濤,高高的拋物線水柱,落入消力坎內掀起壯美的浪花,那浪花顯得激情、奔放,氣勢非凡。到了夏秋交替的日子裡,紅旗閘的流水清澈而又溫柔,赤腳漫步在沙灘上,剛踩下的腳印就會形成水汪,蹲下身子用手去挖沙子,經常會挖出螃蟹來。河岸邊蘆葦叢我們不敢輕易靠近,裡面有青蛙出沒並不害怕,害怕的是經常會遇到水蛇。曾經有一位女生與其男朋友挽著褲腿行走在蘆葦叢邊,她腳下踩到軟綿綿的水蛇,嚇得撒腿跑上河岸,發誓再也不到河裡去玩了。

紅旗閘工作橋兼顧兩岸交通,橋面不寬,如遇到並排行車,就要非常小心,稍有不慎,車人跌入河內的事故時有發生。為了保障過往安全,單位決定重新安裝橋面護欄。當時,我剛來這裡3個月,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積累,單位領導把設計橋面護欄的任務交給了我,我當時有點緊張。夜裡,在宿舍睡不著,隨意拿起一本水利雜誌翻看,突然,一副精美的跨河橋照片映入我的眼簾。也正是這幅照片,啟發了我,靈感來了,必須抓住。我起身伏案,趕緊繪製設計草圖,直到感覺滿意方才臥床大睡。第二天一早,我敲開所長的房門,將草圖交他過目,他看後,稍作改動,立即拍板就按我設計的方案進行施工。

隨著歲月的運行,紅旗閘年久失修,不堪重負,為解決閘壩隱患,呼籲多年的重建工程,國家在原址於2017年終於投資興建了。這次來,紅旗閘重建工程已接近尾聲,新安裝的直升閘門啟閉設備,全是電腦自動控制的,既省人力又安全可靠。其交通工作橋,從南到北是古式風格的封頂長廊,厚重大方,氣勢典雅。放眼望去,閘壩就像浮在碧水中的一條臥龍,其兩端引水渠,宛如臥龍的兩根龍鬚,緩緩伸向遠方,直到消失在視線之中。

這次故地重遊,心中確實有不一樣的感觸:時間過得好快,當初我在這裡工作的時候,還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初出茅廬,意氣風發;轉眼之間,現在人老發稀,快要退休回家了。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的,我們變老了,新的事物又誕生了,紅旗閘的變遷,也正暗合了人生亦是如此。紅旗閘,再見,我們下次還會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