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說》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有的人天賦異稟,仍舊一生平庸。有的人勤勤懇懇,依然平庸一生。縱觀成功人士,唯有天賦與勤奮二者皆有之人,成功率最高。而顏寧就是成功人士之一,她對國內科學界的貢獻配得上國內科學界最高頭銜。

一 科學“之星”誕生

顏寧在生物這門學科上面,可用“天賦異稟”來形容。她沒有生在一個科研世家,也沒有關於這方面的任何基因。自從中學時期,接觸到“生物”這門學科後,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因興而起,後來在對生物知識攫取的過程中,漸漸發掘了自己在生物分子這方面的天賦,心中懷揣的科研夢想迫使她更加努力的學習,由此,在中學時期,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當她滿懷欣喜給父母講述自己的科研夢想時,父母以支持,相信的態度作為回應。最終在父母的支持與自己的努力下,1996年顏寧以優異的成績成功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二 科學“之星”成長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值得慶幸的是,顏寧是幸福的人,她有一對懂得尊重與愛她的父母。

在清華的大一第一學期時,顏寧的微積分只在及格邊緣徘徊。為此她感到十分沮喪。當她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時。父母沒有一絲責怪的話語,只是表示相信她並且希望她快樂。

顏寧很受鼓舞,認真思考原因。覺得是自己太過輕敵,高中時光,通過自己的天賦吃了很多甜頭。但在清華,畢竟高手如雲。因此,顏寧比以前更賣力的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顏寧在大學時光快速成長。

四年大學時光轉瞬即逝,在大學期間,她勤勤懇懇對待學業,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之後,她仍舊沒有停下探索科學的腳步。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三 碩果累累

2000年,她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在這裡,遇到了影響她一生的伯樂—— 施一公。

是他親自拍板錄取了顏寧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

也是他悉心教導,讓顏寧在科研之路上不斷精進。

沒曾想到,顏寧在美國上學的第一堂課就出洋相,當被老師請起來回答困難的問題時,她的反應跟任何一個人普通學生反應一般無二,滿臉通紅說不上答案。這也是她和普通人不同之處。通過此事,她深深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之後,在美國的學生生涯中,她更加賣力,更加勤奮。最終在自己不服輸的品質和施一公教授的帶領下,僅僅四年,顏寧就在美國拿到了博士學位。

在跟隨施一公教授學習以及從事科研工作的過程中,顏寧始終保持一份熱枕的心,在工作過程中,也始終如一的保持嚴謹的態度。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在施一公的學生當中,他卻對顏寧讚賞有加,看重的不僅是顏寧從事領域的天賦,更是謙虛嚴謹又時刻充滿熱情的態度。由於熱愛,顏寧成就了科研事業,科研行業也成就了她。

2006年,顏寧完成在美國的學業。2007年,顏寧才三十歲,卻成為了成為清華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顏寧回國後不久,施一公也婉拒了國外的盛情邀請,選擇回到清華大學從事科研研究。施一公和顏寧所從事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對於研究設備有很高的要求,為此,清華大學花費上億巨資購置了國際最先進的科研設備,以供他們使用。

而顏寧在和她的團隊共同努力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在2014年,她的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同一年顏寧當選長江學者。

顏寧以其專業的態度,在科研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熠熠生輝,也取得了諸多成就和社會認可。2015年,顏寧榮華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2016年,顏寧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等等。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四 意料之外

眾所周知,如若能夠被評選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僅是極大的榮譽,也是對自己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的成就極大的肯定。2017年的時候,顏寧教授理所當然的入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名單,而且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第2輪的候選人。可是結果卻在意料之外,顏寧沒有成功被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對於這種結果,很多人都為此惋惜。這樣一位才華,實力顏值兼具的科學家,卻慘遭意外落選。在落選之後,顏寧教授卻接到了美國普里斯頓大學的邀請。請她回校擔任終身講席教授,顏寧教授也接受了邀請。

網上對顏寧接受國外要求的事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顏寧為了賭氣而去了國外,顏寧本人作出回應:只是想換個環境去從事教育,想要自己一直進步。汲取多方面的知識。

最近美國科學院公佈了2019年院士名單,其中有25名大學教授入選外籍院士,而這些名單中出現了我們熟悉的名字:顏寧。在2017年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今年卻成功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中國的評選標準和國外評選標準不一樣,國外看重的是個人在科學領域所做出的貢獻。而國內不僅看重這個因素,還關注個人的資歷,社會經驗,通俗而講:就是排資論輩。

由於國情和思想觀念的不同,評判標準自然不同。只是,現在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人為社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年輕人並不一定比自己的老師要差勁,他們亦師亦友,具有實力的人都具有同臺競爭的實力。

而顏寧不僅在清華的學園是位優秀的老師,在國外也獲得的與之對應名譽,足以說明顏寧教授的實力以及她在科研領域的貢獻。中國科學學院院士應該屬於她,

不過,相信國內也在為此作出一些改變,在各個領域,都給了年輕人挑大樑的機會,給了年輕人更多實踐,站在大舞臺的機會,例如今年春晚主任人任用了跨專業的主持人與主持人行業的新人。相信國內以後也會給年輕人更多的平臺和認可。

顏寧:清華教授落選國內院士卻評上外國院士,她說想換個環境學習


實力與年齡無關,無論任何行業,倘若其作出比前人更卓越的社會貢獻,理由得到與之相應的榮譽。俗語說:長江後浪推前浪,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與平臺,與榮譽,或許能社會湧動更多新鮮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