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歸”不能不瞭解的老人言!

小時候,每逢正月新年,老人們常唸叨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意思就是初七、初九不出門,初八不能回家。因此很多人都在農曆初七、初九這兩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那麼,究竟什麼是“七不出,八不歸”?為何“初九出門空手回”呢?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今天就是初七,超哥就和大家來聊聊。

“七不出八不歸”不能不瞭解的老人言!

首先要考慮用儒家文化的角度

在古時候,由於外出不如現在的交通那麼方便,所以出門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出門之前就要安排好家裡面的事情後方可外出,這裡的出門是遠行的意思。“七不出門”是說沒有給家裡柴、米、油、鹽、醬、醋、茶置辦好,家人無法正常生活,當家的就不能出門。而八不歸是指做不好以下八件事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不可以回家,因為儒家文化認為以上八件事情是做人的基礎,做人的基礎都做不到回家是辱沒家風的事情。古人把這些定為做人的基本準則,違法任何一條都會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親人,而無顏回家見江東父老。時間長就演化成“七不出門八不歸“了,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這應該是比較靠譜的解釋。這句祖訓也應當時刻謹記於心,激勵我們去更積極努力地面對生活!

其次要考慮民間習俗、忌諱和周易的原因

在我國一些地方有滿九回孃家的習俗,初九媳婦會大包小包的提著禮物回孃家探親,而且一般都是待上三天、六天、九天在回來,這樣也是寓意三六九順順順,這樣對於媳婦來回去孃家的路上也能一路順風,而我們帶去的禮物最後都會給孃家留下,所以才會空手回來,也就是逢九出門空手回。我覺得這個現象不具備普遍性,不會全國有“初九出門空手歸”的說法。 中國是受易經文化影響深重的國家,一直宣揚九九歸一,初九,易經“乾卦”初九爻的爻辭是“潛龍勿用”,那麼你外出不被人待見還不空手而歸嗎?九在個位數中最大,而易經的上九爻的爻辭為“亢龍有悔”,也就是戾氣最重的,這個時間出門,不利於成事。所以我覺得“初九出門空手歸”的說法與《易經》的乾卦有關。

“七不出八不歸”不能不瞭解的老人言!


過去的的人外出之所以挑日子外出,“七”和“妻”音近,如果逢七出門的話就是“七離開”寓意著離妻,初七出門會對夫妻的和睦和家庭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另外我們國家人死亡後都有“守七”的風俗,尤其頭七是護送先人,如果選擇逢七外出的話,是很不吉祥的。

因為“八”字和“字”有著相像的形意,如果初八回家的話就是把人給分開了,在農村是很忌諱的:另外初九剛好是紅煞日,紅煞日是破碎星值日的凶日(犯了破碎煞),是諸事不宜的大凶之日。破碎星導致的凶煞之氣,屬於暗金類凶煞,金刀利刃、萬物當之、無不破碎,人命逢之,多主不吉。

綜上所述,農村的各種規矩,把繁雜的道理寓於民俗,起到教化作用;既有諧音,又有期盼;當然也有部分迷信存在,對於出門時間也是眾說紛紜,如果想要討個彩頭,大可避開出行。但是,有些觀點雖然這麼說,但是也站不住腳,無論什麼時候出門,安全第一。

“七不出八不歸”不能不瞭解的老人言!

今年春節比較特殊,遭遇病毒侵害,為防止疫情擴散,我們應該聽從國家安排,正月十五之前都不要出門,團結一心,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保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