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每逢端午節時分,貴州各地少數民族聚集地總要舉行各民族同胞踴躍參與的盛大的龍舟大賽。記者曾經兩次親臨現場採風,那種熱烈歡騰,振奮人心的景象令人記憶深刻,回味無窮。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俯瞰龍舟賽(攝影:馮贛勇)

記得首次於上世紀的1999年6月18日,記者作為《中國民族體育》攝製組的一員來到貴州鎮遠古鎮賽,剛好趕上“鎮遠第十六屆龍舟大賽”,於是我們的攝像機記錄了在鎮遠古鎮舞陽河上進行的這場民族龍舟大賽的盛況。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龍舟賽前祭龍(攝影:馮贛勇)

鎮遠作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座風光秀美的歷史文化名城,每年的端午節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龍舟比賽。在“龍舟節”開始前,當地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同胞都要舉行傳統的“祭龍”儀式。“祭龍”在鎮遠著名名勝古蹟青龍洞舉行。祭龍儀式非常莊重,由當地宗教界人士焚香頂禮膜拜。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抬龍頭的青年(攝影:馮贛勇)

祭祀後,四個壯實的槳手將巨大的彩龍頭抬下,各船隊槳手肩荷橈片結隊遊行。遊行隊伍中有苗族《蘆笙舞》、《板凳舞》、侗族《踩鼓舞》、《蘆笙舞》等,街道龍舟隊還扎有一抬抬戲劇人物造型,由孩童扮演劇中人,騎在馬上緩緩前行。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賽前盛裝遊行(攝影:馮贛勇)

遊江儀式更煞是好看,在舞陽河中,屆時綵船開道。一隻噴著火焰,一隻吐著水花的彩龍游在最前,接著是身穿盛裝的苗、侗男女吹蘆笙、吹嗩吶的綵船。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龍舟賽前熱身(攝影:馮贛勇)

遊行結束後,幾十只參賽龍舟按順序船船見面。指揮台上,高音喇叭頻頻調動船隻,人們居高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比賽的盛況。舞陽河上賽龍舟的場面是極為壯觀的。只見由各個民族青年男女組成的龍舟隊英姿颯爽,各條龍舟上五顏六色的鮮豔彩旗迎風飛舞,在舞陽河中穿來穿去。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龍舟賽之一(攝影:馮贛勇)

龍舟長度為30米;短的也有22米。船頭、船尾分別安裝有柳木精刻龍頭、龍尾,彩色描繪,工藝精細。船腹插“得勝”旗。龍舟上設指揮、劃手、鑼鼓手、舵手,人數不等,依船而定。當銃炮發出比賽的號令後,兩隻龍舟如離弦之箭,貼水面飛馳而去。水手們使出渾身解數,隨著急促的鼓點,頂著急浪,拼命向前劃。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龍舟賽之二(攝影:馮贛勇)

江面上鑼鼓喧昂,吼聲震天。只見幾十張槳片如大鵬之翼張合,揚起陣陣銀濤珠玉。二龍搶水,互不相讓,激越的鼓聲摧動飛舟。每個船隊都有一名指揮者,他擂動金鼓率舟飛速劃過水面奔向終點。有經驗的鼓手便是船隊的膽魂,在有大弧度轉彎的賽程中,鼓手與舵手配合要十分得心應手。有驃悍驍勇的槳手,再有富有實戰經驗的鼓手、舵手,爭奪戰中就會穩操勝券。勇者得勝,超前者破浪向前,先衝向終點的,激動地揚起槳片慶賀勝利。兩岸歡聲雷動,爆發出一陣陣喊聲、歡呼聲。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龍舟賽之三(攝影:馮贛勇)

近年來還有許多女子龍舟隊參加比賽。巾幗英雄們在水面上頻頻亮相,不斷激起人們的喝彩之聲。看賽龍舟,正應了鎮遠民間的俚語:“船上人不著急,岸上人閃斷腰。” 實際上船上的人更為緊張。特別是各船隊的後勤營地的一大幫人,視船隊榮辱為己任。賽輸了給他們鼓氣,得勝了就燃放鞭炮。那情景很是令人感動。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記者在採訪船上(攝影:胡曉飛)

在鎮遠,每年的划龍舟在這座歷史古城沿襲已久,是聚居在這裡的眾多民族同胞最喜歡的水上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今,鎮遠龍舟節已經舉辦了19屆。據史書推斷,鎮遠賽龍舟大約在公元前298年前後就開始興起,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歡騰的龍舟競賽,是賽體力、比技術、練勇敢、拼毅力和增強民族團結的最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真正的歡樂。而且還注入了新時代的色彩。龍舟賽集傳統文化活動、體育競技為一體,為豐富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揚了光大。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記者在拍攝現場(攝影:胡曉飛)

2016年6月9日,記者應邀參加的“2016‘多彩貴州’施秉端午龍舟大賽”在施秉縣的舞陽河上隆重拉開帷幕。雖然此次是記者第二次參加龍舟賽的採風,但是相隔十多年再次見到那種震撼的場面,心情依然十分激動。當時,在施秉開幕的“迎端午系列活動”可謂精彩紛呈民心聚,端午處處有好戲。整個施秉縣城都洋溢著一派熱烈歡騰的景象。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開幕式現場(攝影:奉力)

此次活動也是為弘揚中華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豐富端午節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示貴州施秉全縣幹部群眾共築“五強夢”、同奔“小康路”的精氣神,打造施秉獨具特色的“龍”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賽前盛裝遊行(攝影:馮贛勇)

與17年前在鎮遠龍舟賽上一樣,賽前首先舉行的就是堪稱壯觀的“2016‘多彩貴州’端午龍舟大賽盛裝遊行”。只見十名施秉縣龍舟燈協會的身體結實的赤膊年輕小夥子,抬著“中華苗族第一龍頭”走在隊伍的最前列,隨後,身穿五彩繽紛民族節日盛裝的一個個由男女老少組成的隊列緊隨其後。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首抬龍頭方陣(攝影:馮贛勇)

其中“中華第一龍苗族盛裝隊”最為亮麗,由180多名身穿鮮豔奪目的苗服裝的女子組成的隊列,舉著船槳列隊而行極為引人注目。整個遊行隊伍從施秉佳譽景城開始,經人行路口、楊家街、縣府路、鼓樓街、文化街、十字街至街心花園結束。整個隊列來自施秉縣內外的100多個“姑媽方陣”、上萬人的盛裝遊行,祝福“世界最長木龍舟”的“誕生”,沿途受到了街道兩旁數以萬計市民們的熱烈歡迎。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苗族盛裝隊(攝影:馮贛勇)

其後,在縣城中心區舉行的“水龍”表演,再次將熱烈歡騰的氣氛推向高潮,只見街道兩旁群眾從早已備好的水桶中舀水潑向“龍”。這種施秉傳統的慶端午的獨特風俗活動,使此時的整個縣城沸騰了,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苗族家庭方隊(攝影:馮贛勇)

施秉的“水龍”民俗活動流傳久遠,每當端午節“水龍”活動進行時,只見色彩斑瀾的水龍游街竄巷,邊行邊舞,沿途的群眾有的用盆,有的用瓢,有的用桶,裝滿水後向水龍潑去,水龍則在“大雨”中盤繞騰挪,上下翻飛,水潑得越猛,水龍舞得越矯健。開始是人潑龍,到了後來,就成了人潑人,大家潑水狂歡,水龍所過之處,也變成了“水街”。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水龍表演(攝影:房婷婷)

水龍,又名青龍,是施秉縣城關地區曾盛行的求雨祭祀物件。每逢天旱,當地群眾便自發組織起來舉行,整個活動時間為1至3天,走街串巷的舞龍,龍到之處,每家每戶用木盆、木瓢舀水潑龍。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孩子最開心(攝影:馮贛勇)

施秉玩水龍已有上千年曆史。群眾都說潑水龍的水是“吉祥水”,水潑得越多,則表示吉祥如意,興旺發達,當年就一定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如果誰要有幸被潑上吉祥水,就會事業發達,財運興隆。而今,國泰民安,人民豐衣足食,玩水龍已不再是為了祭祀求雨,而成了當地的潑水狂歡活動。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賽場人山人海(攝影:馮贛勇)

當日下午三點,在施秉舞陽河畔舉行了“2016‘多彩貴州’施秉端午龍舟大賽”的隆重開幕儀式。當天雖然下著濛濛細雨,但是來自 海內外的遊客與群眾熱情不減,他們舉著雨傘,人山人海地積聚在舞陽河兩岸的景象十分壯觀。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賽手留下難忘瞬間(攝影:馮贛勇)

激動人心的比賽開始,在舞陽河中,來自施秉城關街道、社區和周邊村寨的36條傳統龍舟、70餘個男女代表隊參加角逐。率先進行的綵船遊江。由180位身著鮮豔苗族簡裝的女子,齊心合力划著“世界最長木龍舟”的大船領銜綵船遊江,給節日的施秉增添一道獨特而靚麗的人文風景。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世界最長木龍舟”(攝影:馮贛勇)

接著,在一陣震耳欲聾的禮花後,激烈的龍舟比賽正式開始。隨著發令槍響之後,在振奮人心的鼓點聲中,選手們一個個精神抖擻,時而鑼鼓喧天,時而吶喊加油,聲聞數里,頓時舞陽河沸騰一片。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龍舟隊整裝待發(攝影:馮贛勇)

選手們在寬闊的舞陽河上振臂揮槳,劈波斬浪,奮力拼搏。共有各村寨女子、男子龍舟隊48支參加。由於突降大雨,各隊龍舟隊沒有退卻,而是馬上轉戰,冒雨進行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龍舟大賽“實戰”演練。比賽結束後進行了盛大的頒獎儀式。

民族採風:兩次貴州端午龍舟賽攬勝(圖)

激烈的龍舟競渡(攝影:馮贛勇)

當結束了白天的激烈的龍舟比賽,夜幕降臨時分,施秉縣城依然還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因為端午系列活動之“焰火綵船遊江”活動又開始上演靚麗的好戲。在施秉大橋至三角州廣場沿河段,一隻只張燈結綵的遊船競相在夜色中亮出她們秀美的身姿,遊弋在秀美的舞陽河上,為施秉再次平添一道夜色中的亮麗風景線。黔東南作為以苗族、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歌舞之鄉,素有“百節之鄉”之稱。施秉作為黔東南的“一員”,也有著許多種類的民族歌舞。作為此次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精彩的民族舞蹈表演,也於當晚施秉縣城關三角洲廣場進行,人們將看到本地的,來自兄弟市縣的民族同胞聚集這裡,用他們特有的歌舞方式,共度端午佳節。(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