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句詩詞出自《圓圓曲》。吳三桂親率所部進京謁見新皇帝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的家人,問“陳夫人可好,”答:“被闖王帶走了。”此時,血氣方剛的吳三桂勃然大怒,厲聲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將大漢江山出賣給了滿清。

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戰國策》中有描寫道怒的:“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可見不論是天子還是布衣,或多或少都會發怒的。

喜怒哀樂作為人類最常見的情感表現,就是在社會活動中於他人之間出現了矛盾和利益糾紛,憤怒表現出來的是從心理到行為上的一種狂躁,產生狂躁時,思維就失去控制,從而做出一系列在平靜狀態下看似不可理解的行為,而這種狂躁源自動物對領地和財產以及自我的保護所產生的,每種生物都會有這種狀況,所以憤怒作為一種本能而普遍的存在。

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既然是普遍存在的,那就必須有存在的根源,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最原始的社會需要生存下來就必須保護好自己的群體,當兩種動物之間發生領地紛爭或爭奪食物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種敵對的情緒,這種情緒表現的最主要形式就是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怒目而張,口中發出低沉的咆哮,鬃毛翻起等等,因此最開始這種表現出對威脅進行鬥爭的行為成為憤怒的一種表現形式,從而當我們對周圍的人表現出不滿或者想要警告他的時候,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這種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警告,如果警告無效,那麼下一步就是進入戰鬥狀態。所以憤怒是將不滿通過心理機能轉換到身體機能的一種表現,如果你很滿意,很快樂,很幸福,就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進入到高度有序的人類社會後,如果你的利益、財富、人身安全、尊嚴等受到來自別的個體或組織的威脅和侵害的時候,你的內心就一定會是憤怒的,從而表現出一種肢體的語言,將內心的怒氣表現在臉上,來警告他們,不要繼續再對你造成侵害或者不恭。所以憤怒作為一種本能,與恐懼一樣是生物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機能,是一種信號的傳遞。

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作為原始的本能深深的植根與人的自然屬性當中,人們不可能避免憤怒,適當時候的憤怒是一種力量和決心的表現,然而對於社會中的人們來說,過多的憤怒將會樹立更多的不友好關係和敵人,讓自己在社會生活中變得比較艱難,因為只要是當我們受到約束和制裁或者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心中就會忿忿不平,滿臉掛上怒氣,心跳加速,面紅耳赤,身體中某種化學物質含量激增,性格變得狂躁起來,從而會對社會中別的個體造成一定的攻擊傷害,而這種攻擊傷害是被道德譴責的,是被法律所制裁的,所以憤怒是要被壓抑的,要被控制的,如果大家都不控制,一天到晚和認識不認識的人在哪裡大動干戈,拳腳相加,最終會讓這個社會極端不文明,極端不和諧。

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可是人卻不能沒有憤怒,當你的國家,當你的家庭,當你的親人,當你的朋友受到不公正待遇,當你的財產,當你的尊嚴受到挑戰的時候,你也必須表現出你應有的憤怒,表現出一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那是一種必須行為,這就是人的本能的需求,在你的利益受到侵害時,你會不由得心生怒火,其實也就是身體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在控制你的思維和行為。

衝冠一怒為紅顏,對憤怒這樣去分析,可好


作為本能我們不能完全去壓制憤怒,扼殺他,但我們需要學會控制,在適當時候表現出合理的行為,之所以作為一個必須要去控制的本能,就是因為憤怒的時候大腦中產生的化學物質會讓人失去理智,思考停頓,戰鬥激素猛然增加,這時候的表現就完全是狂野的動物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不會再去考慮前因後果,也不會認真去權衡利弊,這樣會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崇尚文明的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它的控制,做到不偏不倚,中庸和諧。而且我們要控制的不是不產生怒,而是要控制好怒,不要讓怒佔據了你的整個思維,讓你做出匪夷所思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