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煒 解讀郭釗最新長篇小說《金剛》


王瑋煒 解讀郭釗最新長篇小說《金剛》


解讀郭釗最新長篇小說《金剛》

“金剛”一詞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是因陀羅的武器名稱,名叫金剛,即是閃電,在北歐變成了妙爾尼爾。相傳因陀羅與阿修羅戰鬥時,猛力擊打阿修羅頭部,碎裂的閃電成為鑽石(一說是阿修羅的屍體成為鑽石),因此鑽石也被稱為金剛。印度教、藏傳佛教與耆那教,皆以金鋼杵來作為宗教器具,認為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上的力量。

“佛問:何謂金剛?

答言無能截斷者。以故名曰金剛。

佛不可議。諸法亦不可議。以是為金剛。”

如此堅硬又神秘的書名,便有些期待《金剛》一書。《金剛》是郭釗主席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反映軍人風範的正能量勵志小說,全書共30萬字,共31章。

通過主人公何雨軒在新兵連一個班的幾個戰友孫大剛、趙明、易德芳、小木匠、高峰等人的人生軌跡,展現改革開放初到現在三十年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在描述他們曲折跌宕的人生經歷的同時,突顯出烈火鍛造的金剛們優良的軍人品質和為了社會不怕艱險,以及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同時,展現出當初為了發展,犧牲環境造成的生態危機,和人們為追求財富,帶來的信仰缺失。幾十年後,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成功的同時,理性地認識到了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展現出他們重新審視價值、審視社會的自覺。

全書以何雨軒的人生經歷為線索,從側面展現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壯麗畫卷,弘揚了軍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教育廣大群眾和青少年的一個活生生的教材。

作家擅長對期待的生活、生活的渴望以及現在生活之外不滿的或者真理的東西進行捕捉,《金剛》便是這樣,他抬頭仰望天空,低頭凝視大地,諦聽這生命的殘缺與苦難,將刻骨銘心的體驗,提煉出人生百態。

本書通過主人公何雨軒的視角,通過那些復員後的軍人生活現狀,以不乏同情、冷靜卻又殘酷的方式敘述不同人物的悲哀與卑微,寫他們的淺薄或高尚,但恰恰是如此真實又刻薄,才給讀者展現出靈魂的細膩微妙、誠實高大、或者說主觀價值,引導人們如何在現實的逆境或者苦難面前依然高貴地活著,那是一種自帶光芒的自我淨化讓一個人的形象慢慢高大,閱讀《金剛》,你一定會感覺到血液的流淌與奔騰,你更會體驗到生活的殘酷與不易,但作者娓娓道來的困境、沉重的思考和可靠的回答,會呼喚著你往前走,往陽光豐滿的地方走。

作家把文學當作同人的權力與尊嚴、自由與追求等密切相關的事業。《金剛》除此之外,還將對生命的道德感受與倫理體驗的深度感悟,而作者並沒有直接甚至是冷冰冰地複述,而是將主人公置於複雜衝突與痛苦抉擇中,使每個人物都有一個有溫度的靈魂,以此也顯示出作家本人對世界與社會的情感體驗。主人公何雨軒面對自己生活的困境,對待三毛與三毛胡攪蠻纏的母親依然盡人道地幫助,作家筆下這種高貴的同情,是一種充滿道德的愛的力量。

當然,小說是向外部打開的藝術,是向他者延伸的藝術。而作家也並不迴避展示描寫社會的另一面,他的筆客觀甚至是觸破錶層深入人物內心或者說社會內部去描寫,將真實的生活、冷酷的社會、甚至是道德的缺陷一一擺在眼前,讓讀者自己去體悟、去判斷,而作家並沒有牽強附會的誘惑,亦沒有懺悔式的掩飾,即使這樣,作家也只是明朗的、溫暖的、將充滿健康的積極的力量與人性的複雜展現出來。

在長篇小說《金剛》中,我還是第一次面對復原軍人這類人群的人物角色與生活現狀,正是這個新鮮的詞彙吸引我一口氣讀完這個長篇,待我讀完這個小說,從金剛式的人物塑造過程中,我看到他們是如何左突右衝地戰勝精神磨難,通過錯綜複雜的人物襯托出來。通過復原軍人代表的何雨軒這個典型,我們看到了軍人二次擇業的艱辛與艱難的真相,他們也會面對不同的境遇,但無論如何,他們或可觀或主觀都會接受這一次精神上的裂變。並且,作家將部隊烈火般猝煉出堅強的品性帶至生活中,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憐憫。

小說的敘述簡單,作者擅長場景中的心理描摹與性格塑造。它從集中的部隊生活寫到分散的各行各業,以何雨軒的心靈獨白為線索,最後將身邊的人物懸念一一落實……推動故事情節,反過來又讓我們一步步走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然後發現一場令人震撼的精神自救,以及人物的命運遭際。是的,就如作者所說,面對眼花繚亂的風景,有人唯利是圖,有人不擇手段,有人招搖撞騙……在這個夾縫中生存的何雨軒卻義不容辭地走向另一種看似平庸卻光華滿身的人生。

在何雨軒的理想裡,他要走出農村,然而血淋淋的現實卻再次讓他回到農村,這個無法癒合的傷口讓何雨軒開始反思自己的生命軌跡,反思整個社會,反思人性,而難能可貴的是,他終究獲得了自我救贖。何雨軒生活的土地是一塊豐厚的土地,因此,何雨軒深愛著它,看到他從小生活的堯山環境被破壞得滿目瘡痍,他心痛不已。經過作者恰到好處的對比,我們也隨著作者的思想跳出了精神崩潰與價值坍塌的泥潭,在坎坷多災的人生中開始了新的起航……

小說還從側面展現了性格迥異、機遇不同的孫大剛、趙明、易德芳、小木匠、高峰等,任你轟轟烈烈亦或是悽悽涼涼,生活卻是最傲慢的,它不會因為你的錢財或者地位的不同而優待於你,更不是因為你的善良或者追求而偏見於你。作者雖然整篇小說沒有尖銳的批判,卻將看似繁華的複雜引到初覺查到的質樸,回到原始的起點,回到生命最簡單、最真實和最主要的東西里。是的,“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大自然看似聾啞的鐵的規律,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作家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碎片和偶然的事件,整體性的完整的情節鏈,並且帶有隱隱約約的暗示,這個暗示是清清楚楚的。小說中亦有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不爭者之所以反而得勝,正是因為他的所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無害於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爭而勝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如此嗎?小說告訴大家,生命的表達無需外放,真味最後都會歸於平淡!道理就在那裡,你不動,它不動!


作者簡介:王瑋煒,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編劇協會會員,渭南市作家協會青年文學專委主任,有詩集《咖啡留白》出版,被評為“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之星”,2019年陝西省定點體驗生活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