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宅出精神生活質量?快手“直播+”給了份不錯答案

過去一個月,大概是不少成年人自打工作之後經歷的最漫長假期了,“宅”突然就成了主流狀態。大家上班的時候幻想宅家生活,可是一旦真的宅了起來,又有點手捉無措,多少人也萬萬沒想到,曾經調侃的“宅男”“宅女”,此刻竟然成了自己需要討教生活秘笈的對象。

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受限的線下生活重新逐漸恢復秩序,變得活躍起來,本以為是一道有個答案就不錯了的單選題,沒想到快手通過“直播+”,居然給出了一份多選的參考答案。

這段時間,郎朗、蕭敬騰、坂本龍一、李誕等公眾人物,相繼進了快手直播間,從直播結果數據及社交平臺發酵程度來看,快手這次動作引起的反響可以說,“很出圈”。

如何宅出精神生活質量?快手“直播+”給了份不錯答案

據我們瞭解,快手除了與不少音樂娛樂界的明星在陸續進行合作,也做了或正在做諸如在線逛博物館、 在線招聘宣講、在線學習等多種嘗試,總體來講,就是“直播+娛樂”、 “直播+教育”、“直播+招聘”、“直播+商業”等一系列“直播+”動作。

某種程度上說,這正是快手把過去作為自己強項的直播功能,結合各種具體場景做了進一步激活。結果,一面是,直播的社會工具價值由過去的隱性存在,逐漸變為被廣泛認可的顯學;另一面,快手的這場“直播+”大型社會實驗,在特殊時期開啟了大門,或許正為行業打通一個新的主流應用路徑。

快手開啟直播生態2.0

實際上,從2015年直播行業興起以來,show場直播、直播帶貨都是直播行業競爭的主流賽道,或許因為短期內即獲得了大成功,以致於讓大多數人忽視了“直播”生態其實有更多可能性。

今年2月下旬,被隔離在上海一個多月沒出門的李誕,試著把笑果文化最擅長的脫口秀搬到了快手直播上,取名叫《誕願人長久》,每週六直播一期,每期邀請快手大V用戶連麥互動,相互吐槽。根據官方數據統計,兩期《誕願人長久》的直播在平臺內累計觀看人數就超過1000萬次,這還是沒有把其他平臺做二次呈現統計進來的數據。第一期節目直播結束後,“李誕撞臉Giao哥”的話題居然登上了抖音的熱點榜,你看這事整的,但快手也是蠻開放包容,抱著有樂同享的態度就過去了。第二期節目連麥過程中,陳小春也進入直播間,瘋狂給李誕和嘉賓刷禮物,成為當晚全網網友熱議的話題。

如何宅出精神生活質量?快手“直播+”給了份不錯答案

在特殊時期達成這樣的突破,首次與快手合作“網綜”的笑果文化方面對直播的效果和熱度非常滿意。在他們看來,與傳統的大屏制綜藝相比,網友給與《誕願人長久》的反饋顯然更快,更直接。脫口秀演員與屏幕外的觀眾進行頻繁互動,就像是一場1000萬人聚在一個場館裡的線下演出一樣。

快手副總裁陳思諾也認為,快手的這次“直播+”嘗試獲得市場認可是得益於“新鮮感”,因為直播綜藝有著即時互動和靈活的特點,“不論嘉賓還是觀眾,在相當大程度上對下一分、下一秒要發生的事情都是未知的,這本身就帶有新鮮感,能讓直播節目看起來很鮮活。

而實際上,兩者的合作,在《誕願人長久》節目組來看,更像是“天作之合”。因為,脫口秀是每個人用一種觀點和態度來解構生活,洞察生活的細節,並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而快手就是真實生活的素材庫。“脫口秀的方式,和快手的slogan「看見每一種生活」的態度很相似。”

除了李誕帶來的“直播+”喜劇脫口秀以外,快手上還嘗試了“直播+”的系列音樂會。

比如2月初聯手太合音樂奉上的“連麥音悅會”、寶石老舅的睡衣演唱會、和蕭敬騰的線上音樂會等。如果說和太合音樂的合作只是線下場景向線上的試水,3個小時就吸引了300萬人觀看。攜手蕭敬騰的這場音樂會目標性就更為明確了——這不僅是蕭敬騰出道13年以來的首場線上音樂會,還帶有公益性質,直播過程中用戶的點贊將轉化為現金捐獻給一線戰疫醫護人員。而該場直播,也創下了快手直播日活的新高。

對於這樣一種“直播+”個人音樂會的嘗試,蕭敬騰成了歌手圈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次演出在中間為其跟快手做對接執行的合作伙伴、諾浩傳媒CEO朱克誠認為,5G技術可以讓一個樂隊無Delay的異地合奏,這是雙方合作的技術基礎。而往更深層面來說,藝人在線直播演出,用戶沒有交通成本、沒有散場的擁擠、沒有座位資源限制。演出主辦方、觀眾、甚至社會成本都會邊際遞減。藝人直播演出越多,在線用戶數量會龐大。“如果我們整個行業拒絕假唱、假直播,藝人全情投入的表達音樂,做真直播,尊重線上用戶,那這會是個好的新趨勢。”

如何宅出精神生活質量?快手“直播+”給了份不錯答案

顯然,大眾音樂通過“直播+”的形式表達,會讓粉絲和偶像的距離更近。而與之相比,小眾音樂通過大眾傳播平臺的“直播+”的形式與大眾審美進行碰撞,則是拉近了藝術與公眾的距離。在2月底,快手直播還與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以下簡稱UCCA)聯合舉辦了一場跨時空的線上音樂會。有著“治癒音樂之父”之稱的坂本龍一以及“兩室一廳”龐寬、彭磊、馮夢波等風格迥異的音樂家,從紐約、波士頓、北京、合肥等不同的地方,給快手用戶們奉上一場治癒系的音樂接力。

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音樂盛會,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看來,很大程度上還是源自於音樂家和觀眾的雙向需求。“工業革命發展得太快了,客觀上使藝術和公眾有些距離,現在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藝術,並對時代做回應,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以一種新的形式,從藝術策劃的角度來介入。”而之所以選擇快手,他說這是因為“必須要找在線直播領域行業最好的合作伙伴”。

如何宅出精神生活質量?快手“直播+”給了份不錯答案

有業內人士評價,線上音樂會的出現,如同一個強有力的紐帶,把孤立的、原子化的人群重新聯結起來。音樂會2.0時代的帷幕正在徐徐拉開,它為大眾生活解鎖未來更多可能。

如果說“直播+音樂”在業內人士眼中仍屬於泛娛樂範疇的話,“直播+招聘”、“直播+教育”顯然可以代表著直播生態正在進一步擴大圈層,直播內容的百花齊放背後,是直播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全面滲透。它早已突破了打賞模式,開始進化成為一種生活的新方式。

“直播+”成了重新撬動行業價值的那根槓桿

從“野蠻生長”到“補缺自省”,過去的網絡直播行業不斷在在“祛火”和“糾偏”中謀求社會的認可。雖然直播帶貨用強勢的流量讓人不得不承認直播對人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的巨大影響,但“認識”到“認可”總是有很大一步需要走。

就拿快手來說,事實上,雖然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快手的一二線城市新用戶猛增,但這次“直播+”實驗,讓大家看到了快手肉眼可見的“出圈”。

比如,在人們普遍的印象中,對於觀眾來說像坂本龍一這樣有一定欣賞門檻的小眾藝術家,與快手這樣大眾化的國民平臺調性似乎差距有些大。但尤洋並不覺得二者有矛盾,他認為如今的快手,已然成為了一個生產視覺、聽覺,展示世間百態的平臺。而生產視頻者隨時都可能轉化成為新的藝術家,況且,“快手上現在有幾十億、幾百億的短視頻,簡直就是一部人類圖像史”。

快手的直播功能,也進一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比如在武漢一線抗疫的梁群醫生,曾許願疫情結束後可以去聽一場蕭敬騰的演唱會。沒想到,這個願望在快手直播間得以提前實現。當天在與蕭敬騰連麥過程中,蕭敬騰隔著屏幕向梁群深深鞠躬,並送上了一首《保重》,寄託祝福。

可見,作為一款國民級的應用,快手不斷通過品牌升級,打通更多圈層,如今其用戶屬性已是非常多元。不管是坂本龍一,還是蕭敬騰,亦或是李誕,他們所吸引的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群體,對於旨在拓寬內容生態和用戶圈層的快手來說,都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

娛樂領域之外,快手也依舊在通過“直播+”繼續深度佈局在線教育,今年2月份以來,快手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數十所頂尖高校聯手,以短視頻+直播平臺合作的形式,開展在線直播或錄播的“高校精品課”,共同發力讓知識走出“象牙塔”,推進知識共享和教育普惠,目前“高校精品課”項目總觀看人次超過1億。

擴大用戶圈層,是快手的一大戰略。這從快手的投資方向、產品策略、品牌策略上都能看出來——從最早收購A站,擁抱二次元年輕人群,到間接投資WE電子競技俱樂部,再到一系列“直播+”產品的推出。沒有人會再小覷快手作為藝術傳播平臺的可能性,也不會再低估快手用戶對更豐富精神世界的渴求。同時,不同層次的用戶通過多元的內容找到了屬於自己最舒服的“知識圈”,通過直播得到知識的獲取和生活的改善。

打破圈層的為什麼是快手

直播文化,在這次疫情期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凸顯。即便是後知後覺的傳統媒體追隨者,這一次也難免開始重新瞭解和審視這個曾經被他們認為不夠主流、不夠嚴肅的傳播方式。“直播+”的迅猛發展不僅僅意味著直播行業在今年年初實現了久違的一次跨越,更意味著通過直播技術賦能帶來的生活模式的改變。

隨之而來的,直播行業如何規範?直播文化如何規整?乃至於“直播+”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這都需要一個有經驗、有能力也有魄力的平臺站出來打個樣。

從內容方面來說,大部分網絡直播的擁躉者都知道,快手的直播功能是2016年開始上線的,經過三年的發展,目前日活已經突破3個億。如果你是快手的資深老鐵,就會發現,在快手,直播是一種文化。為什麼快手直播能做成郎朗+蕭敬騰+坂本龍一+李誕這樣的陣容和號召力?這跟快手強大的直播基因分不開。

而快手之所以能包容和囊括不同的直播內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快手新生代內容的注入,讓快手用戶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用戶與快手的多元可以說正是在這些互動中互相成就。

加上基於廣大粉絲基礎上的大數據計算,也讓快手更能實時感知用戶的興趣點變化,所以做起“節目”來更容易“量體裁衣”。這個特點從此次疫情期間,快手舉辦的系列直播活動中就能看出來,既有人願意看坂本龍一和郎朗,也有人願意看喜劇脫口秀——而這些用戶快手都有。

從技術層面而言,相較於普通的短視頻平臺,雲直播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去年十一的國慶閱兵和春晚紅包等大事件的考驗,快手的服務器可同時支持幾億人使用;並在閱兵期間開發了“1+6多鏈路直播間”、在疫情期間應用的“移動連麥技術”也讓用戶能迅速切入各類直播場景,完成直播的邊界拓維的同時也打開了直播新的想象空間。

如何宅出精神生活質量?快手“直播+”給了份不錯答案

以蕭敬騰的線上音樂會為例,過往一個線下演唱會場地能夠同時支持幾萬人觀看已是了不起,但在線上,一次直播同時可以支撐百萬、千萬級別的“觀眾席”,且人人都是VIP,人人都可以跟明星留言互動。可以說,技術的支持,是“音樂會2.0時代”到來的必備條件。

此外,在直播過程中,快手在連麥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鎖鏈轉場、專題頁直播入口彙總等多項功能,也就是說,快手的用戶不是在單純的“看直播”,而是通過直播在“連麥”、在互動,這樣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給予了用戶更多的直播沉浸感。

如果說,2020年之前,我們還沉浸在過去直播樣態的樂趣中無法自拔,那麼2020年初的這一場疫情,讓我們通過快手看見了“直播”的未來。這一份未來,幾乎實現了“人人都會直播的全民直播時代”,而且,更讓直播實現了普世價值當中最具有社會效益的那一面。

我們可以大膽判定,在快手的系列舉動中,“直播生態2.0”時代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