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新会种植,还叫新会柑吗?

新会柑,又称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是新会柑的最大的特色,她是新会柑农在700余年的漫长种植历史中,从芸香科柑橘属大红柑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品种——大种油身来种柑制皮,成为名扬四海的新会陈皮。

离开新会种植,还叫新会柑吗?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会城、三江、大泽、司前、双水、罗坑、崖门、古井、沙堆、睦洲、大鳌、银湖湾十二个街道办、镇、管委会。

离开了以上产区,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还“新会”吗?小编说了不算,以下是转载自新会质监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请仔细阅读,正确合理地使用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国家地理标志,共同保护正宗新会柑和新会陈皮。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会柑、新会陈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为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其中对专用标志的使用有以下明确规定:

一、会城

会城街道办是新会区的中心市区,历代为新会县县治,曾为冈州州治,一直是新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信和贸易中心。

会城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北枕圭峰山,南望银洲湖,濒临南海。会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浓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曾孕育出著名学者张撝、黎贞、陈献章、梁启超,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岭南古琴派创始人黄景星等名人。

主要种植区有梅江、东甲、天马、大洞、茶坑、天禄、仁义等。

离开新会种植,还叫新会柑吗?

二、大泽镇

大泽镇位于新会区中西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气候)。

三、司前镇

司前镇位于新会区西部,南濒潭江,为广东省270个中心镇之一。司前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当时的新会县司前镇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属交州南海郡,也是今新会县地置县的开始。

四、沙堆镇

沙堆镇位于新会区的东南部,银洲湖的东侧,境内河网密集、物产丰饶,向来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

离开新会种植,还叫新会柑吗?

五、古井镇

古井镇位于新会区南端,靠近银洲湖出海口,银洲湖深水航道贯通全境。

六、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新会区东北部,西南濒临银洲湖,有江门河道、虎坑河道贯通全境。

七、崖门镇

崖门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地处珠江水系崖门出海口,湖岸线长26公里,有大中小型水库17座。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优质水果和海洋水产品生产基地。

八、双水镇

双水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西部有古兜山绵亘,属丘陵山区,最高峰锅盖尖676米,北部、东部属潭江下游冲积平原。一年四季明显,气候温和,热量充足。

九、罗坑镇

罗坑镇位于新会区西部,潭江下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明显,气候温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拥有3座著名的寺庙:桂林寺、道北寺和云峰寺。

十、大鳌镇

大鳌镇位于新会区东南部边缘,地处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一个江心岛(大鳌岛和大屿岛)。属于低沙田地区,全境无山,一览平原,河网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面环水。

十一、睦洲镇

睦洲镇位于新会区东部,镇内北部是平原,其他为半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河网纵横交错,土地肥沃,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十二、银湖湾湿地公园

银湖湾湿地公园是新会原来的围垦区,位于银洲湖出海口西侧,北靠古兜山脉,南临南海,保存了完美的湿地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融江、海、湖、田、山、水于一身,形成了珠三角难得的一块黄金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