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你最喜歡吃的麵食有哪些?

小新愛搞笑


我最愛吃的麵食,是已故母親做的麵條。

各種各樣各種口味的麵條,都是我的最愛!

打滷麵、麻汁面、炸醬麵、清湯麵……

過年過節,母親空閒了,或者我畢業後從外地工作回家,母親迎進門的,就是打滷麵。

我們山東膠東那邊說,進門的面,出門的餃子。為這一口進門的面,身在異鄉的遊子,寧可餓著肚子,顛簸大半天十多個小時不吃飯,空著肚子,也要回家胡吃海塞三大碗麵條。那才叫一個飽,那才是一個家的感覺。

麻汁面,小時候多半是在夏天和秋天,熱的天氣吃。必須得有新鮮的黃瓜,切成細絲,擺在盤子裡。再稀釋一小碗麻汁或者花生醬(要加點鹽),再搗碎幾頭大蒜成蒜泥,倒上醬油,撒點小蝦米,再來一小碗香椿末,紅紅的胡蘿蔔絲,這一碗麵,過了一遍涼水,澆上麻汁,加上各式配料,那個鮮美味道,真是爽到家了。

炸醬麵,四季隨時可做。就著大蒜生吃,也是一口鮮香一口辣,沒法形容的美味。

清湯麵,是家常便飯。小時候家裡窮,母親就做一大鍋清湯麵,泡著玉米餅子,就著小鹹魚,也能吃的飽飽的。

這些美味,都是母親帶給我的最美最美的味道。這種味道,是薰染到骨髓裡的思念,是走到天邊也割不斷、打不爛的回憶。只要看到麵條,只要餓了,肯定會想起來,這不是母親做的,世上再沒有最好吃的面了!

人到中年,等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時候,很多時候已經晚了,晚到無可挽回了。





光頭奶爸


要說最喜歡的麵食是什麼?那必須是新疆拉條子,也稱“新疆拌麵”,對於我來說簡直是人間美味。



我小時候在新疆成長,從小時候就開始吃新疆拌麵了,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剛上初中那會,有一天中午放學我爸帶我去一個街邊的小飯館吃飯,點了兩份拌麵,端上桌的時候,一大盤子過完水的拉條子,搭配一碗剛炒好的過油肉,新疆的正宗吃法是這樣的,要吃的自己拌開,另外在新疆還有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你的菜沒有吃完,只要你碗裡還有配菜,就可以無限制的加面,管飽!記得14歲的我吃了足足一大份,味道到現在還印象深刻。



新疆人對拉條子的熱愛,就像武漢人對熱乾麵的熱愛一樣,兩天不吃就想的很,因為拉條子的做法太多樣化了,關配菜就有幾十種,當然我最愛的還是過油肉拌麵和大盤雞拌麵,過油肉拌麵一定要是那種嫩羊娃子肉經過好幾道工序製作而成的,吃到嘴裡鮮香酥軟,沒有一點油膩的感覺,吃完嘴裡還有餘香;新疆大盤雞是全國出了名的,把大盤雞的湯汁澆到拉條子上,大口吃麵大口吃肉,再來一點洋蔥和青椒,別提多過癮了。



為什麼我最喜歡吃拉條子,因為除了吃條狀的還可以吃片兒狀的,我們稱之為拉片子,還可以吃塊狀帶湯的,我們稱之為揪片子,一次做多了,下一頓還可以炒著吃,做成丁丁炒麵或者炒拉條,因為做拉條子的食材必須是新疆種植的小麥,日照時間長,這樣的麵粉做出來的麵食更近到,用來做拉條子是絕配。

新疆人愛吃拉條子還因為它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比較抗餓,尤其是在夏天,新疆日照時間超過15個小時,從中午吃完飯到晚上吃飯間隔得有8個小時,通常拉條子的面比較瓷實,中午吃一碗,可以扛到晚上9點多,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愛吃內地面食的原因,太不抗餓了。如果你不愛吃拉條子,一定是沒有吃過正宗的,去新疆一定要去昌吉奇臺縣吃,那裡的拌麵是全新疆出了名的,就是因為想吃一碗過油肉拌麵,去年我又去新疆玩了半個月,值得一去!


牛幫主Fly


就麵食而言,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吃。因為江西多於米食為主主,所以我更喜歡吃米飯。但是我的家庭其他成員卻很喜歡吃麵食。


記得剛剛踏入社會時,自己很不喜歡吃麵條。更加不會做麵食。自從有了家庭,孩子以後才對面時產生了一些興趣。也慢慢學會了怎樣製作麵食。我的伴侶是北方人,他特別愛吃麵條,但我剛開始做的麵條他根本不吃。慢慢的我才發現簡單的麵條,想做的好吃也是需要技巧的。下面就和朋友們聊聊,肉絲麵條怎麼做才筋道好吃。

所需食材:豬前腿肉100克,細麵條400克,菠菜一小把,香蔥兩根,生薑兩片,醬油少許,食用油少許,食用鹽適量,香油。



步驟一:豬肉清洗乾淨切成薄片,再逆絲改切成細條。香蔥清洗乾淨切段,菠菜洗淨撕單葉備用。

步驟二:起鍋燒水,等水燒開下入麵條。再次開鍋用筷子回來攪幾下,然後關火,將麵條撈出放入冷水中備用(這個步驟是為了讓麵條除去表面澱粉,是麵條變得更筋道)。




最後一步:倒去鍋裡的水重新把鍋加熱,倒入食用油,等油燒熱,放入薑片和蔥白部分爆香。放入肉絲快速翻炒,加少許醬油,炒至肉變色加清水。水燒開放入麵條,菠菜,蔥葉,精鹽用勺子攪勻。再次開鍋關火淋上香油就OK了(愛吃辣的朋友在拌上辣醬)。既簡單方便又筋道好吃的麵條,你喜歡嗎?

大家好,我是金姐。擅長經典小吃,鑽研傳統美食。願在吃貨的道路上與你並肩通行,喜歡的朋友動動你寶貴的手指點個贊,謝謝。


金姐美食譜


我雖不是北方人,但對面食非常喜愛!尤其是小麥、玉米、高粱面。小時候,早上常吃的是白饅頭,中午是面塊頭,把面杆得薄薄的,然後用菜刀切成小塊,打一鍋湯,加上油,佐料,很爽口好吃。那白饅頭,又pao又清香,散發著一股發麵粉的香味,常年累月,再吃不厭!還有那玉米麵做的鍋邊粑粑,做成小圓個狀,加上點紅糖,放在鍋邊上,稍加點水蒸熟,帶點鍋巴,酥酥的,淳淳的香味。可惜現在多沒人會做也不多做了,只是在產玉米的農村偶爾有人會做了吃,還是搶手貨呢。

再就是糯高粱粑粑,我們金沙江流域也同東北一樣產高粱,但這幾年耒多不見有人做吃了,因為隨處都有人賣早點,人們吃現成的慣了,但唯獨沒有人賣這些傳統飲食了。記得小時在麗江老家時,有一次隨父親去金安的爭明村朋友家吃飯,好客的納西阿孃、阿叔怕我們餓了,先做了一些高粱粑粑、泡了一壺賴殺了,開始做飯菜。﹤納西族有吃乳豬的習慣>每逢有親朋好友或者開業都要吃乳豬。那次是我吃高梁粑粑印象最深的一次了,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卻!

還有就是涼麵條了,我們這裡夏秋季節天氣炎熱,中午做一頓清辣有香味的涼麵,真是美茲茲的,有了它,再無胃口的人也耒了勁,吃上一大碗!做的方法是,先把麵條煮熟用乾淨的清水稍漂一下涼好,倒上點熟菜油拌好備用。吃的時候加上作料,蔥姜,蒜泥,有的是用燙熟了的韭菜。

以上就是我吃過的、我最喜歡吃的麵食。提問問我最喜歡吃的麵食是那一種,難回答了,喜歡吃的太多,我就其中選一樣我平時常吃、且又最愛吃的吧,那就是又白又泡的饅頭!


用戶68063485589


或許是我小時候生活比較貧窮,那個年代物資也很貧乏,如果可以吃上一碗母親親手製做的熱騰騰的麵條,那是多麼的幸福快樂啊,福建地區在六七十年代物資非常的貧乏,很難吃到肉,一人一個月就供應半斤,而且正常都會積累一些起來到了過年的時候吃,但是福建地區的海鮮很多,而這些海鮮在那個年代裡是很不值錢的,除了大黃花魚比較貴一點之外,其他的魚蝦蟹都是用臉盆裝回來然後在鍋裡直接燒開白灼,都吃到怕了,因此母親她就會選一些蝦蟹用來煮麵條吃,再打一個雞蛋進去,這樣麵湯的海鮮味很濃很甘甜美味,長大以後,我每次回家都仍然喜歡吃母親煮的海鮮麵,結婚之後,母親就教會媳婦煮這種麵條,雖然麵條已經不再是母親親手擀出來的麵條了,而是超市裡買的,但我仍然喜歡吃,或許是一份情懷吧……如今母親過世了,吃一碗老婆煮的海鮮麵有了一種思念的味道,對那個年代的回味,對母親的愛與感恩……



淋雨Jasman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人,麵食還是主食,雖然現在生活在國外,但是我還是堅持自己做麵食,包子水餃火燒,還有大餅,最最喜歡的還是山東硬麵饅頭,饅頭分很多種,有甜的,還有刀切的,我還是喜歡用手揉的那種大光頭饅頭,扳開裡面一層一層的,嚼勁十足,特別涼吃的時候真的是掉一地的饅頭渣。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會這麼出力的去揉麵了,我只要有這個能力還是想保持老一輩的山東大饅頭,我也在國外網上賣過一段時間,只是太累了,所以現在只是自己做著吃,我們家的主食一直都是饅頭當家的








英倫李姐


我不喜歡吃麵條,包子,饅頭這類的麵食,偶爾吃一下還可以,要是像北方那樣餐餐吃頓頓吃我真的做不到啊。記得小時候我除了方便麵以外,其他的麵食基本上沒有吃過。因為在我們老家沒有人會做麵食。連包子鋪好像都沒有。


以前我很幼稚的認為,麵食就是麵條,包子,饅頭。後來出來大城市生活後才知道,麵食很廣,種類很多,可以做蛋糕,麵包,點心,麵條,包子,饅頭等等。而且我們廣東特色早茶裡面的大部分點心都是麵食做成的。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關注黃皮妹妹喜歡我的請點贊,轉發。


黃皮妹妹私房菜


我最喜歡吃的是麵條,對於麵條,有幾件事值得回味。

媽媽做的幹撈麵是我的最愛,陝西女子基本上都會做面,尤其是農村女子,不會做面都嫁不出去,外人談論媳婦的手巧不巧,擀麵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媽媽做的手擀麵,窄窄的韭葉面下到鍋裡,添些野菜,煮熟了,把面晾到案板上,撒些鹽,澆些熟菜籽油,拌勻了,等涼一些,簡直是人間美味,我啥調料、臊子都不要,就這幹拌麵,能吃兩老碗。

有次在頤和園逛完了,餓了找吃滴,跑到一個小巷子裡頭,裡面有戶人家,門外掛著牌子,寫著“刀削麵”,我覺得奇怪,看樣子不像飯館啊,心想:管他的,往裡頭走走看看。進去,直接就到了客廳,茶碗茶壺沙發什麼的,嚇了我一跳,不會是跑錯了,這冒失的跑到人家,把我當賊娃了咋辦?

一箇中年女人走進來,看了我一下,我說:你這兒賣面?人家說:是的,山西刀削麵。我的心這才放下了:老闆,來一碗。

女人出去到廚房裡做飯去了,我尋思:這估計是山西女子嫁到這兒,沒工作,就在家裡做面賣吧?這家裡也沒個人,就我一個,感覺像是在自家吃飯一樣,心裡想著:娶個山西女子也不錯,天天給我削麵吃,就是不知道這女人做面正宗不?

正胡思亂想哩,女人端著一碗麵走了進來:你吃著,看看吃得慣不?女人笑著對我說,我往碗裡一看,面雪白光滑,底湯橙黃不濁,上面放著滷好的肉疙瘩,還有幾片香菜葉子點綴。

我夾起一筷子放到嘴裡,世界都安靜下來,嘴裡面的勁道、湯的酸美、肉的醇厚,讓我認為這是吃過最好吃的刀削麵,即使後來到太原出差,吃了當地的刀削麵以後,我也對此判定堅定不移。

吃麵,在乎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不知道啥時候還能吃一碗當年的刀削麵?看來此生無望,只能在夢裡回一下子了。


煮茶聽雨閒話



阮阮在蘇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