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可以鍛煉出來嗎?

鬍渣大叔年28


在我國,酒文化盛行,“逢席不離酒”,各種應酬更是離不開各種酒。酒對人有利有弊,比如酒可壯慫人膽,也有些人一杯酒下肚,連爹媽都不認識了,而且酗酒是很多疾病的危險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人之間的酒量猶如天壤之別。有些人飲酒如飲水,面不改色,心不跳,“千杯不醉”,而且自得其樂;但是有些卻人確實“半杯倒”,飲酒如受罪,一口酒下肚,要麼是面紅耳赤,要麼是面色蒼白,甚至天眩地暈。有人不禁要問,酒量到底由什麼決定?酒量可以鍛煉出來嗎?


酒量由肝臟中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所決定,後天無法鍛煉出來

人的肝臟中含有兩種跟酒有關的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負責將乙醇氧化為乙醛,生成的乙醛再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的催化下轉化為無害的乙酸,乙酸再代謝為其他物質。若人體肝臟中含有較多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代謝乙醇的速度就會比較快,酒量就較大。但是如果人體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含量較少,將乙醇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速度就會變慢,就容易喝醉。此外,若機體缺乏乙醛脫氫酶,大量飲酒可導致乙醛在體內蓄積,而乙醛可擴張毛細血管,這樣就會導致飲酒者出現“臉紅”,此時飲酒者不宜再繼續飲酒了。因此,一個人的酒量大小主要取決於肝臟中乙醛脫氫酶的含量。而這種在代謝乙醇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乙醛脫氫酶是否存在,與遺傳因素(即基因)直接相關。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酒量大小,其實早已寫在自己的家族基因裡,從自己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被決定了。綜上所述,我們可得知:一個人酒量的大小是後天無法鍛煉出來的。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酒量可以鍛煉出來?

從上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一個人酒量的大小是後天無法鍛煉出來的,因為人體肝臟代謝乙醇的乙醛脫氫酶的含量無法通過後天鍛鍊得到提高。但是確實由許多經常流連於酒桌的人感覺自己越來越能喝了,就認為覺得酒量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其實那是一種“錯覺”,是因為其身體對酒精的反應因為頻繁的刺激而逐漸變得麻木,這種情況下酗酒對身體的潛在傷害尤其大。不過也有一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酒量確實有所提高,但這並不代表體內乙醇的代謝速度提高了,而是人體對乙醇的耐受性提高了。


總而言之:酒量不可以通過後天鍛鍊而得以提高;人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決定了人的酒量;乙醛脫氫酶缺乏或含量少的人,是不宜多飲酒的,若長期飲酒過量,也許可導致酒精中毒。此外,筆者在這裡提示:飲酒要適量,酗酒有害身體健康,喝不了不要硬撐,特別是有些人還有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疾病,更加要遠離酒桌。


藥師方健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如下:

乙醇(俗名酒精)在體內經乙醇脫氫酶催化產生乙醛,乙醛經乙醛脫氫酶催化產生乙酸,
產生的乙酸經TCA循環而代謝。

喝酒臉紅的人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乙醇經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後因缺少乙醛脫氫酶而無法產生乙酸。乙醛有使血管擴張的能力,因此會產生臉紅的現象。因此喝酒臉紅的罪魁禍首應該是乙醛而不是乙醇。

如今,雖然有些人經過不斷的“鍛鍊”,會逐漸對乙醛臉紅的現象產生耐受,然後越喝越多。然而,乙醛脫氫酶缺乏的問題出在基因上,並不能通過“鍛鍊”改變現狀。儘管沒有醉倒,但乙醛在體內的堆積越來越多,對身體的損傷也越來越大。

最後提醒大家飲酒要適量,千萬不可貪杯呦!


兔子先生2775






人喝了酒後,正常酒從口腔喝下後,大部分酒精從食道和胃直接進入血液 ,然後由肝臟產生的乙醇脫氫酶代謝成為醛,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最後經肝酶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的。





有些人體內先天性就缺乏這樣的酶,他一沾酒臉就紅,最好就不要沾酒,即便想喝酒,也儘量控制少喝,如果多喝乙醛在體內積的越多,本身就無法對酒精進行分解,最終就會損傷肝脾內臟,嚴重會影響到心臟和大腦功能。



總之少量適量飲酒對身體是有益健康的,能不喝就別喝,必競有個健康的身體最主要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專業的回答,還是需要諮詢這方面相關領域的專家來做解答。


明天更美好


俗話說“不會喝酒,前途沒有”。酒文化又是我國的一種特殊文化,所以說能喝酒在中國也是一項技能,而且這項技能還是天生的,因為一個人的酒量在出生時就已經定下來了。對於一喝酒就臉紅的人,我只能很遺憾的說這種人確實不適合喝酒。



這是為什麼呢?看一下酒精在體內是如何代謝的就明白了。

酒精進入體內,首先在肝細胞內經乙醇脫氫酶(代謝酒精)氧化為乙醛,然後乙醛在肝細胞線粒體內再經乙醛脫氫酶(代謝乙醛)的作用氧化為乙酸和乙醛酶 A,乙酸進一步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所以這兩種酶就決定了一個人的酒量如何。



如果你的兩種酶活性都很高,那麼恭喜你,你簡直就是為喝酒而生的。

如果你的乙醇脫氫酶活性正常而乙醛脫氫酶活性低,就會造成乙醛在體內累積,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見的喝酒上臉的人。據統計亞洲人群中約3.91%的人為乙醛脫氫酶幾乎無活性型即喝酒秒臉紅型,30.85%的人為只有正常活性的6%型即喝幾杯就臉紅型。而乙醛對人體是有毒性的。



如果你的乙醇脫氫酶活性低無論乙醛脫氫酶活性如何,乙醇就很容易在你體內累積,這樣的話喝酒時候反應不大,但宿醉後清醒的比較慢,因為乙醇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消退較慢。

最後如果你兩種酶活性都低,那麼你基本就告別酒杯了,還是研究一下喝茶吧。

最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與飲酒直接相關的死亡案例中排第一位的是酒後社會行動,如酒駕、打架外傷。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出來喝也遲早是要醉的,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醫學掃地僧


相信在很多人眼裡,酒量就像膽量一樣,都是可以練出來的。我們總會面臨喝酒的情況,對於一些酒量差的人來說真是有點無奈,應酬的時候喝不過客戶就算了,遇到美酒還不能多喝兩杯。其實從醫學的角度看,酒量就寫在我們的基因裡,練還是不練,它永遠都維持著這個水平。

而通過現代科學實驗所證明,好酒量不是練出來的,而是天生攜帶的基因決定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共有A、B、C、D、E、F六個基因型,只有D、E、F三種基因型飲酒對健康危害大,容易患酒精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有一些人覺得通過看一個人的臉色,可以更好地去判斷一個人的酒量是否大,這種方法其實是是不科學的。

很多人酒後都會出現面紅耳赤,心率加快的現象,這是人體神經興奮常見的現象,乙醛起最重要的作用。當一個人分解乙醛的脫氫酶少,相反乙醛就增多,那麼酒量就不大。也許在酒桌上經常聽說“我以前只能喝二兩的,現在能喝八兩了,不就是喝多了練出來的嘛”。

其實這是人體的耐受能力增加了,而不是練大了。原本喝二兩臉就紅,就是肝臟在給身體做出提醒:別喝了,我受不了了。但是耐受力增加後,肝臟不再做出這些提醒,造成的結果只是肝臟損傷越來越嚴重。

如果屬於D E F三種體質的人,千萬不要“練”酒量,這樣傷害身體的程度要比其他體質的人要深。還有一種說法是喝酒臉紅的人更適合飲酒,其實恰好相反。首先喝酒臉紅是乙醛蓄積,造成血管擴張所致,說明乙醛脫氫酶缺乏,容易引起頭暈、噁心的現象。

如果喝酒後臉發白,則說明這類人體內乙醇脫氫酶缺乏,連基本的酒精都很難快速分解,這類人喝酒是更加危險的。

所以要想做到“千杯不醉”前提得是先天條件好,兩種酶儲量充足,酒精代謝速度超快。再有身體已經被你練到極度麻木,對乙醛的傷害已經做到“視而不見”。除了遺傳因素外,飲酒還會受到當天的身體狀況以及環境和情緒的影響。

簡單的說就算天生酒量小的人,經常喝酒的話,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力也會增加。但與酒量增加並不是一個概念,酒量二兩的人喝八兩,傷害大;酒量八兩的人和八兩,傷害小。如果身體素質好,也會強化對酒精的耐受力。

能喝多少與酒也有莫大關係,好酒喝一斤,要是喝到劣質酒,二兩都把你難受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被不良商家套路了,更不要因為小便宜而喝低質量的酒。現在性價比高的好酒還是很多的,一些口感接近飛天,價格只有其幾分之一還是很值得嘗試的。

接觸醬香酒以來,我始終堅信“酒品如人品”,只有把品質放到第一位才能走的更遠。希望各位商家都要“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還酒友一瓶健康好酒。

德譽醬香(wxxt0000)在與眾多酒友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漸漸感到酒文化的精神力量,更是致力於把優質健康好酒帶給大家,歡迎各位前來了解更多。


杯酒言歡T


酒量不論臉紅與否,經常喝的人,都會適當增加一些。在酒桌上,喝酒臉紅的人,會有藉口少喝,由於自身代謝運化功能不好,沒必要去鍛鍊,拿自己的身體去做實驗。

喝酒,有的人一口下肚就面紅耳赤,有的人面色蒼白,有的人猶如塗蠟,有的人全身冒汗,還有的人……。印象中,人們更多的還是認可,邊喝邊出汗的人酒量大點。

適當喝點酒對身體有益,經常大量飲酒,酗酒,那是自己害自己。至於一喝酒臉就紅的人,就不要鍛練了,量力而行吧!


晨陽209177268


其實,喝酒臉紅是因為體內缺乏一種解酒的酶。人體通常有兩種酶,一種叫乙醇脫氫酶,一種叫乙醛脫氫酶。酒入體內,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就被乙醇脫氫酶迅速分解為乙醛,然後再由乙醛脫氫酶繼續分解。喝酒臉紅的人缺少的正是乙醛脫氫酶,從而造成大量的乙醛在體內累積,刺激皮膚毛細血管,出現臉紅症狀。因為缺少了分解乙醛的酶,那麼,體內的乙醛就只能靠肝臟分解,增加肝臟負擔。長此以往,不光酒量不能增大,還會影響健康。

所以,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喝酒臉紅的人,酒量是練不出來的,而且應少喝為宜。不論是喝酒臉紅還是不臉紅的人,都應適可而止,酗酒有害健康。

今天元宵節,祝所有的朋友們元宵快樂!


皓月禪心10


鍛鍊酒量是職業需要還是想打破吉尼斯記錄呢?如果是那真得好好練,不過由於先天不足,即使你練,耐酒量有所提高,但終不能超越。如果那位是從事飲酒職業的,我建議換一種職業,如果是競技需要,不參加這項競技對身體更有益處。如果都不是,為什麼還要練酒量呢?需知,這種練是要付出健康作代價的,誰願意拿健康去賭酒量?!


李昌平8


喝酒臉紅的人體內分解酒精的酶比較缺乏,酒精容易進入血管到達毛細血管,導致了臉紅。人體分解酒精的器官是肝。當你的肝檢驗到你需要分解大量酒精時,就會產生更多肝細胞來彌補不足,也就是說下次你能分解更多的酒精。用生理老師的原話來說,酒量是可以鍛煉出來的,但是這是在用命鍛鍊。


第幾集是我


這個問題生活中經常會見到,我大學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一喝酒就臉紅,我們都說上臉的人能喝,剛好又是畢業季他也放開了在喝,最後的結果就是慢慢的他身上開始起小疙瘩,後面就又吐又暈的,我們趕緊送醫院去了,最後醫生說這種臉紅表現是身體對酒精一種過敏的反應,這種人千萬不要給他灌酒,不然過敏反應如果不及時很可能就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我們當時都嚇了一身冷汗,從那兒以後再也不敢讓他喝酒了。

所以也希望這個小知識能多普及出去,不要造成更大的傷害,那後悔都沒用了。咱們以後我別老勸酒,盡力而為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