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良垌中学

良垌中学于 1939 年秋创建,是全县区一级最早建立的一所中学,也是良垌地区的最高学府,到1949年解放的10年中,良中曾先后四次因故搬迁校址。


廉江良垌中学

建校时校长、老师、学生、员工均参加建校劳动,运砖孔砂石,忙碌得很。是年秋,第一次招初中两班,共90名。广州沧陷后,日机就常飞来良垌骚扰。为了学生安全,避免经常防空,有时白天中小学生都到附近农村大树荫下上课,黑板挂在树头上,学生席地而坐,老师站在大树旁授课。


廉江良垌中学

1940年秋,招初中一班,共50名。1942年8月,为了师生安全,良中第一次搬迁到良垌乡碗窑涌村去。该村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这带冈峦重叠,树林茂密,有利于防空。在那里借一座旧祠堂作校本部,在附近的村边林旁扎搭茅棚作课室,学生租借农民的杂屋草房作宿舍,处境十分困难。在那里渡过了一年,课室经不起风雨的袭击,1943年秋,良中便从碗窑埇村搬回良垌原校上课。


廉江良垌中学

1944年夏,日军以广州湾(今湛江)为据点,继而进犯廉城、良垌等地,良垌成为敌占区,良中不能在原校开课。1944年秋,良中第二次搬迁到平坦乡会垌村。此村深山密林,古树参天,又偏于一隔。在那里借用几座旧祠堂、庙宇及在其附近架扎一些学房作课室,便是校园。


廉江良垌中学

1945 年春,良中第三次搬迁到塘莲乡的塘蓬村去。塘蓬圩是当时国民党廉江县政府临时偏安的县治。当时迁到临时县治一--塘蓬去的学校有:廉师、廉中、良中、安中,统筹组成“廉江县联合中师校”。良垌距塘蓬70公里,由于途程遥远,良垌地区大部分学生未能随学校迁到塘蓬受业,如高一班原有学生57名,能到塘蓬读书的只17人,其余则辍学在家。1945 年8月抗日胜利,秋季开学时,良中从塘蓬迁回良垌原址上课。


廉江良垌中学

1947年春夏间,因时局问题,良中停课了。稍后,良中第四次搬迁到廉江城区,借用已停业的长江酒店作校本部,还在附近租赁一 些宗祠、杂屋作学生宿舍,勉强开学上课,直至1949年11月 1日廉江城解放,其后良垌中学并入廉江中学。


廉江良垌中学

良中的生源主要来源于良垌地区,也有一些来自县内各区乡,如石角、太平、安铺、石岭、塘蓬、长山、廉城、那良、茶山、上县、官场等地;也有来自县外省外的化县、吴川、遂溪、博白、陆川等县。


廉江良垌中学

1939—1949年,良垌中学的校长依次是:陈佩东、黄立权、萧永康、黄彩、黄宝绣。教师有相当部分是沦陷区流来而受聘的,如来自海南的有林百熙(任教务主任)、欧继蔡、周春茹等;广州有沈逸兰、沈芸、杨舜华等。邹克定夫人冯德福女士,西南联大毕业,江浙人,也在良中执教过英语。擅长画马的颇负盛名的画匠邹少石亦在良中担任过美术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