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关于如何分清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与公务员的问题,中公小编准备从以下两个角度给大家做以详细解读。


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一、定向与非定向选调生的区别

(一)概念区别

1.定向选调生

所谓定向选调生中的“定向”一般指的是特定学校或特定专业两层含义。定向选调生一般由省委组织部面向名牌重点高校(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人大等)或名牌重点高校中的特定专业所招录的选调生,这一类即为定向选调生。

(1)定学校

定向公告是由各省针对特定一所或多所高校所制定的选调计划,这类公告对考生所在院校要求较高,一般多为双一流院校。

定向公告指向院校明确,符合定向院校的考生方可报考非定向选调考试,反之则不行。如:山西定向北京大学、天津定向清华大学等。这类公告对是否可以报考定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定专业

定向公告一般定的不只是院校,而且还有专业。专业定向一般是指该省紧缺专业。

如:2018年湖北定向公告中,要求考生专业应为市州急需紧缺专业,只有符合该专业学科的应届毕业生方可报考。这一规定就对选调生专业做出了限制。例如,安徽在2018年选调公告里指明:在定向选调重,本科生要求哲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而对于硕士、博士则要求哲学、经济学、法学专业等。由此可见其定向选调范围更小,可报考群体相对也会更少。

2.非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

所谓非定向选调,是指各省每年定期发布的、面向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招收坐落在各省市本地的高校、本地生源的毕业生。所以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能报考的都是非定向选调。

作为非定向选调,限制相对较少,对考生所在院校及专业要求也较低。如湖北选调在非定向公告里对院校要求是——国内普通全日制高校。

(二)待遇区别

作为定向与非定向选调生而言,除了选拔方式不同之外,其相关待遇也会因各省选调情况而略有不同,但基本都会按学历进行分配的。

本科生一般在县级机关、硕士在市级机关、博士生可分配在省直机关。但通常也会安排两年基层挂职锻炼,硕士一般挂任乡镇的副职(副镇长、副书记),转正定级时本科一般为副科、硕士为正科,而博士会更高一些,基本为副县级别。

作为定向选调,因招录的院校一般都是名牌重点高校,所以各省会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河北定向选调生直接安排副科级,而部分地区还会有房补等等。

二、选调生与公务员的区别

1.报名条件不同

选调生除了具备公务员报名条件之外,还要求政治素养好,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主要选调本科生、研究生中的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2.报录比不同

2020年度国考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86个单位、23个直属机构,共有13849个招录职位,计划招录24128人。其考试报录比约为40:1。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选调生计划招录总人数约为2.2万人左右,其考试报录比约为15:1左右。

3.培养目标不同

一般公务员招考的是非领导职务国家公务人员,选调生不仅仅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其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4.人事归属权不同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公务员是针对具体职能的职位,人事权一般归该单位人事机构或上级单位人事机构或人事厅管辖。一般只要有人事权的单位都有管辖权。调动范围取决于人事归属单位,在该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内调动。比如你的人事管理权在市人事局就只能在市级或以下的政府机关或市直机关调动,而不能调往省级机关或平行及垂直单位,但达到副处级干部后不受此限制,可在全省范围调动。

5.管理机制与待遇不同

选调生没有一年的见习期,工资直接定科员二级。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第一年是见习期,只有见习期工资,第二年才定级,定科员二级。

(2)选调生当年参加单位的年终考核。招考录用的公务员不参加当年考核。二者区别的关键就在于:满2年考核年度,上调一级级别工资;满5年考核年度,上调一级职务工资。说白了,选调生工资涨得总比新录用的公务员早一年。

(3)选调生如果表现良好,第二年定副科级,执行副科级工资;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第二年才是科员二级。工资差不多少,但是政治意义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