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强基计划初了解

“靴子终于落地了!”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官网重磅发布了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民间传闻已久的2020年自主招生取消,有了官方的消息

那么,随着而来的强基计划,对标之前的自主招生,都有哪些变化呢?2020年综合评价会不会有变化?地方性的综合评价如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会不会取消?

这些都是广大家长、考生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未雨绸缪:强基计划初了解

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高考规划专业人士、学而思爱智康新高考政策研究中心的专业老师,梳理教育部官方文件和问答,以及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多年一线从业经验,试着从10个方面变化,给出一些建议。


1


参与招生院校,双一流A类36校

在此次发布的强基计划中,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试点高校一共是36所,可以看得出这是双一流高校A类高校阵容。在2019年及以往的自主招生中,一共参与招生计划的是高校为90所。从数量上来看,看似减少了,实质上质量更高了。双一流A类高校都是原985高校中优质校,可以给优秀学生更合适的高校配比。实际上,在2019年自主招生中,部分211高校面临着报名人数骤降,甚至少有问津的尴尬局面。与其让那么边缘性高校“陪跑”,还不如让真正有吸引力的高校“揽才”,强基计划高校首批试点高校先挑36所A类双一流高校,想必就是这个原因。


未雨绸缪:强基计划初了解


2


高考成绩凸显,学科备考是王道

在往年考生和家长参加自主招生,都是想在高考前给孩子一个“逆袭”或“双保险”机会。对于中等生,想拔高冲更高档次的名校,对于优秀生,可以利用自主招生给自己一个“双保险”。但是在2020年强基计划中,相比较以往自主招生降分录取制,有个最大的区别,在于考生要参加高考,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按比例合成考生成绩,尤其强调高考成绩所占比重不得低于85%,再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从强基计划中,可以看出高考成绩是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录取重要依据,改变了原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办法,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评价。

这就意味着,让考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科成绩学业和考试,让高考成绩成为衡量的重要“尺子”。而不再像以往一些考生和家长,将心思放在了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等事务上,这些论文、专利在2019年自主招生就已“失效”,在2020年及以后的强基计划依然不予认可。


3


专业更加聚焦,国家战略加基础

在往年的自主招生中,各校招生专业较为宽泛,从基础学科、到热门的财经专业都有涉及。而在强基计划的定位中,“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专业设置上,突出基础学科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近年来,涉及到国家战略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都面临着顶级人才“断层”现象,在新高考改革实验地浙江等省市还出现选科“逃离物理”现象。这些关乎国家战略的基础学科,需要选拔优秀人才培养。而强基计划就真正落地到这些专业上了,

这就意味着考生要想学热门的金融、会计、新闻传媒等专业,还是要通过高考裸考等途径争取,有利于分层人才、培养人才。让考生也明确,不合适也就踏实备战高考,不再念战“强基计划”。


4


单独编班培养,一流师资深造广

与之强基计划所配套的是招收学生可以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在以往的自主招生招收的学生,进校后往往没有特别的培养机制,随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混编入班。而对于强基计划这个亮点,给予真正想学基础学科的优秀学子,解决了后顾之忧。不仅单独编班,可以将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对于优秀学生,可以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优先安排。建立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言科学中心等吸纳学生参与研究。这样,

对于愿意学习基础学科的学生,在学校容易出成果、深造路径广。


5


竞赛地位削减,更加看重综合力

在以往自主招生中,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一度都是通过自主招生的重要“筹码”,在2019年自主招生“十严格”趋势下,论文、专利失效,不再作为申报条件,但是竞赛证书,尤其是以学科五大学科竞赛,是通过自主招生的“不二之选”。强基计划则是以高考成绩不低于85%的比重,再加上校测15%的比重作为选拔和录取依据,那就意味着学科竞赛的地位在强基计划中地位大大下降,没有以往在自主招生的地位。更不用说那些科创类竞赛,将会面临着更加尴尬的地位。当然,对于有学科竞赛或科创竞赛的考生,依然可以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等途径申报名校。但相较于以往竞赛证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会严重瓦解。这样的好处,就是再次明确强基计划选拔综合能力全面、愿意学习基础学科、未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优秀学生。

也可以让学生们在高中阶段,不必再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竞赛中,而是要回归到高考学科成绩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未雨绸缪:强基计划初了解


6


特长学生机会,留有口子优惠多

虽然强基计划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排斥在外,主渠道是选拔综合能力优秀的学生,但也给特长生留有一道小门。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或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学生,高校可以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在高考后,由高校专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录取。而且给予的优惠幅度最高可以到一本线(新高考省市另划)。所以,对于有学科特长和专业特长的少数考生来说,也有机会进入强基计划的双一流高校读书。这点类似于以往的自主招生招考特点,但是这部分在强基计划中,所占的名额极少,而且考核可以预见将会异常严格,就是真正要有实力说话,而不可能像往年自主招生中,有通过不实材料蒙混过关的情况出现。


7


考核时间推后,高考后安心备考

相比较以往的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在申报时间节点上,在高考之前变化不大。但是在高考之后的考核时间将会大大推迟。在以往的自主招生一旦通过初审,复试考核(笔试、面试、体侧)一般会在高考之后的6月10日—20日集中考核。但是在强基计划以高考成绩为重要依据的选拔机制下,将会在6月25日前提供考生高考成绩,6月26日之前依据高考成绩、招生名额一定倍数确定入围名单。在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这就意味着,在2020年强基计划的校测环节,可以给考生更充容的两周黄金备考时间。而在高考前就可以更安心的准备高考备考,高考后还有时间来集中准备笔试、面试环节,尤其是面试环节的准备,可以有更充裕的准备。


8


取消以往初审,先填志愿提前录

在公布的2020年强基计划中,跟往年自主招生相比,还有一个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初审环节。拿到了自主招生初审,才有资格在高考之后参加通过初审自主招生高校的复试环节。在在以往考生和家长揪心的在于,考前出初审结果,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态。通过初审的孩子,有的会飘飘然大意,没有通过初审的孩子,有的自信心又备受打击。这下好了,

强基计划,高考之后,并且出分之后再根据名额倍率出入围名单,这样对于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煎熬也会大大减轻。而且录取在提前批次及录取开始前完成录取备案,被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高校须于7月5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这就意味着,强基计划的录取有可能类似于浙江三位一体7所高水平高校的“锁档”政策。那就要提醒考生,如果高考知道分数后,如果不想去某所强基计划高校,就应理性放弃该校的校测,要不一旦被录取就不能被后续高考志愿录取。


9


高校试点开展,后续可能再壮大


相信看到强基计划2020年首批试点高校名单,让不少中等偏上的考生和家长有所失望,以往还能有机会冲击一些还不错的211大学或边缘性985大学,但是强基计划的36所双一流A类大学,还是对于高分段学生更有希望。当然如果属于学科特长或专业特长,也有可能拿到这些名校的一本线优惠,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是实力过硬。不过对于现在孩子在初中或高一高二的家长来说,也不要太失望。按照教育部的说法,

强基计划2020年才是试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强基计划高校阵营。


10


综合评价走势,猜想并行不取消

对于2020年自主招生全面取消,强基计划重磅来袭,还让考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是2020年综合评价招生会不会受到影响?地方性的类似于浙江“三位一体”招生会不会取消?从此次教育部官方发布的文件来看,只是说取消自主招生,并没有说取消综合评价。而且对于往年通过综合评价形式招生的上海纽约大学2020年本科生招生已与2020年1月1日截止申请。对于地方的“三位一体”招生,中国美术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中,已经明确说明面向浙江省招收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本科生70名。

未雨绸缪:强基计划初了解


由此可以看到,2020年综合评价以及地方性的浙江三位一体等综合评价招生,将会依然推行。

当然,最新的政策,还是需要等教育部门官方的消息佐证,也可以早点让家长焦急的心可以放缓下来,让孩子可以更好的备战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