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日】讀懂雷鋒精神的永恆價值

【雷鋒日】讀懂雷鋒精神的永恆價值


每年的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50多年以來,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並沒有因為時代變化而褪色,反而歷經歲月洗禮散發出強大的感召力。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在新時代,我們要講好雷鋒故事、傳承好雷鋒精神,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


時代孕育了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的產生與雷鋒的成長經歷以及他所生活的時代緊密相連。雷鋒生於舊社會,成長於新中國,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受毛澤東思想哺育而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從最初對黨的一種樸素感恩之情,到在黨的引導教育下受社會主義建設感召,把對中國共產黨的真摯熱愛和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政治認同轉化為創造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忘我投入,雷鋒所體現的主人翁意識、助人為樂的品質、勤勉工作的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的新風貌,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象徵。關於人生的意義,雷鋒自問:“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關於工作,他說要“像夏天一樣火熱”;關於學習,他說:“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關於對待別人,他說:“我覺得要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加美好!”從每一句話、每一件事,人們讀懂了雷鋒,讀懂了雷鋒精神的永恆價值,更讀懂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


雷鋒精神超越了時代


雷鋒精神的形成是新中國那一代人的精神在雷鋒身上的集中體現,但又不僅僅侷限於其所產生的時代。雷鋒精神中既有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又有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體現。黨和國家領導人一次次地為雷鋒題詞、發表講話,都深刻反映了雷鋒精神的時空跨越。學習雷鋒活動經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雷鋒精神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更是集聚了人類美好價值追求,成為吸引人們不懈奮鬥實踐的精神高地。

今天的社會更加開放,大眾視野更為開闊,價值追求更顯豐富,但人性中的善良、真誠、友愛等美好部分永遠不會改變,也不能缺失。當置身於困境時,人們期待的仍然是雷鋒式的幫助;當人與人之間信任缺失時,人們渴望的仍然是雷鋒式的友愛;雷鋒精神已經成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就時刻準備著:當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雷鋒的這一誓言,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千千萬萬勇士身上再次得到生動詮釋……所有這些都表明,飽含人性光輝的雷鋒精神適用於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讓雷鋒精神綻放新光芒


雷鋒事蹟有內容、有故事、有源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涵養後人的巨大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我們要不斷增強學雷鋒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雷鋒精神煥發出新的時代內涵和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堅持法治建設與道德規範相結合。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學雷鋒和志願服務寫進其中,強調要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體現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各個環節,用法治承載道德理念,以法治的力量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我們要貫徹落實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範、引導、保障、促進作用,為持續有效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

堅持宣傳普及與實踐養成相結合。一方面,善於利用各類媒體把雷鋒精神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引導人們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另一方面,傳承雷鋒精神不能停留在書本和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融入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通過一件件事讓身邊的老百姓感受到雷鋒精神。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推動相結合。傳承雷鋒精神,既要保證全覆蓋,又要突出教育的重點方面。廣大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應立足崗位,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勤務員”;青少年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應與培育時代新人相結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通過啟發式、參與式等方式使青少年正確理解雷鋒精神的意義和價值。社會各界群眾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應更多地從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開始,在奉獻愛心、處處可為中引領社會風尚。

堅持理論認同與情感認同相結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真心認同自覺踐行。保護、開發、利用好雷鋒文化資源,提升雷鋒紀念館、雷鋒學校、雷鋒學院等一大批雷鋒文化教育載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專家解讀雷鋒精神,親歷者講述雷鋒故事,參與者體驗雷鋒文化,使更多的人通過紅色教育得到雷鋒精神的薰陶。


(作者 李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