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生存指南


中年男人生存指南


人到中年是什麼樣的體驗?

有人說,身體越來越差,但是擔子越來越重;

有人說,年齡越來越大,但是希望越來越小;

有人說,經驗越來越多,但是機會越來越少;

於是,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

前段時間,浙大38歲的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自殺,原因疑似跟裁員有關。

這樣的事情,無獨有偶,在華為也發生過同樣案例,一位工程師也因裁員跳樓自殺,留下年邁的父母、全職在家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兩個孩子。

中年,在生物學上,原本是一個黃金年紀。我們有強壯的身體,有成熟的思想,有豐富的閱歷。按道理,中年應該是我們一生中活得最舒服的年紀。

但是很多中年人過得非常焦慮,像一個被工作、生活不斷抽打的陀螺,忙個不停。這種忙,帶著無奈和妥協。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本是黃金時代的中年,變得如此艱難呢?


經濟問題

經濟的發展是在太迅猛了,一般人很難跟上節奏,可是經濟發展這艘大船不會問你要不要上船,而是我們所有人本來就在船上。

在知乎上有個問題:年薪30萬是什麼的體驗?

結果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年薪30萬是勉強可以生活的水平,生活中稍微發生變故,可能都可能抗不住風險,迎來致命打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很多家庭面臨非常大的生活壓力,很多小公司因為資金鍊斷裂而破產,很多人因此失業,失去生活來源,而車貸房貸卻如期而至。

背後的原因

信貸在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房地產行業的崛起,跟信貸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沒有信貸,就不會有中國房地產的繁榮發展。

據一家房屋中介統計,95%的房子都是貸款買的,而且貸款的時長基本是20年及以上。這個數字就意味著,目前有房一族中95%的人,其實並沒有買房的經濟實力,他們是透支了以後幾十年的收入買了房子。

但是買房的人自己不是這麼想,會覺得房子的總價值就是自己的身價。還有很多人,不僅貸款買房,還貸款買車,那就透支了未來更多的收入。本來很多人沒有這個消費能力,而通過信貸,他們消費了自己本來消費不起的東西,難免會壓力很大。

生二胎也是一樣。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實力生二胎,生二胎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還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如果只有一個孩子,很多家庭是雙職工,每個月是兩個人的收入,養1個孩子;但是一旦生了二胎,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很多妻子選擇辭職做全職媽媽,這樣就會變成,每個月是一個人的收入,養2個孩子。二胎是個奢侈品,不是所有家庭都消費得起的。


職業問題

打開智聯招聘APP,你就會發現90%的崗位要求都是40歲以內,少數高管的崗位可能放寬到45歲。

這就意味著一個人如果在40歲以內,還沒有走上高管的崗位,後面的職場路就會越來越難。

更加難的是中年失業。某下崗的高速路口收費員,從22歲到36歲,一直在高速路口收費,現在下崗了,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工作,天天哀嚎上訪。

中年怎麼會這麼難?


背後的原因

看起來人才市場對中年人並不友好,但實際真的是這樣嗎?

我要跟大家澄清兩點:

一是職場歧視的不是年齡,而是能力。只要有能力,可以創造價值,年齡都不是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人在60/70歲仍然在工作,仍然在為公司創造價值。

二是線上招聘只是一個渠道,據我所知,很多中年人的人脈關係,完全不需要去網上投遞簡歷,更多的是內部推薦。

有沒有艱難的職場中年人?

當然有,這類人之所以艱難,跟年齡沒有關係,是人本身的問題。

就比如這個高速路口收費員,她在工作的十幾年間,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否在真正地創造價值?如果沒有創造任何價值,也沒有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旦離開這個平臺,她就啥也不是了。

生活中有很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許她之前認為高速收費的工作是個鐵飯碗,沒有危機意識,還把平臺誤當成自己的實力。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在離婚時抱怨她老公:我原來也是有工作的,是你說要養我的呀?你現在要和我離婚,那我該怎麼辦?

別人的承諾有時候會變的,外界環境也會變的,把自己變得強大和無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婚姻問題

好多人說夫妻時間久了,褪去生活的激情,就靠著生活的慣性在一起生活了。

如果沒有孩子這條紐帶,早就一拍兩散了。

也有一些夫妻,已經拜把子做了兄弟。

據民間不完全統計,中年婚姻70%都是無性婚姻,包括那些看上去美滿的。

北京上海的離婚率已經逼近40%。中年人面臨的婚姻問題,不僅僅是離婚,還有出軌。

俗話說,中年男人的三大願望:升官發財死老婆。

中年男人追求事業成功,同時也追求情感寄託。

中年男人的中年危機,不僅僅是他們人到中年,而是他們的老婆人到中年。

你看,那些大叔蘿莉組合的夫妻,老公雖然人到中年,但是沒有中年危機,不存在彷徨和慌張。


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中年男人會出軌年輕姑娘呢?因為這類男人心理有問題。

其實,男人跟女人一樣,到了中年都怕老,但是應對變老的方式不一樣。

女人會變得焦慮,會買貴的護膚品,會去美容院、去健身等等,可勁地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但是男人會把注意力放在年輕姑娘身上,放佛跑到了年輕姑娘,自己也年輕起來了。很多老男人都會跟小姑娘說:跟你在一起,我也感覺到自己變年輕了。

人到中年,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浮現。


其實,生本來就是有一些無奈和無助,只是人到中年才看清,而不是無奈和無助是中年獨有的。如果你正值中年,以下一些事情,是值得你花時間去做的:


01關心自己的健康

中年時期,人的身體是最為強壯的,但是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自己的健康,起碼要做到三件事情:

一是定期體檢,很多重大疾病的潛伏期長至10年、20年,體檢不會降低疾病的發生率,但是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前期篩查,積極應對。

二是規律鍛鍊,鍛鍊的最重要目的是訓練心肺功能,強大的心肺功能可以提升免疫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挺過極端情況,很多猝死,跟心肺功能弱有很大關係。每週鍛鍊3次左右,每次1小時,如果沒有集中時間鍛鍊,那每天走路也行,摺合下來,每天8000步左右。

三是給自己和家人買一份保險,買保險的優先順序是:先大人,後小孩;先經濟支柱,後其他人。

如果一家三口,爸爸是唯一的經濟來源,媽媽是全職太太,應該先給爸爸買保險,然後是媽媽,最後是孩子。萬一家裡的頂樑柱塌了,全家也不至於陷入非常困難的狀態。


02給人生做減法

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多嘗試,給自己多一些選擇,最後選擇自己合適的。

工作也是一樣,在年輕的時候,如果工作不喜歡,可以多換幾份工作,說不定就能遇到自己喜歡的。

摘麥穗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如何才能摘到這片麥田裡最大的麥穗呢?

現在有理論研究表明,在時間進度到達37%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找新的麥穗了,回頭把之前所有摘到的麥穗,放在一起對比,挑其中最大的一個就可以了。

就好比人的壽命是100歲,那在37歲的時候,就不要再嘗試新的工作了,而是把之前所有幹過的工作進行對比,挑選自己最適合的工作,並堅持下去。

巧合的是,假設人的壽命是80歲,人生的37%是29.6歲,與“三十而立”的說法不謀而合。

人到中年,如非必要,不要再做新的嘗試,捨棄一些不必要的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03增強自我覺察

中年人在家庭中是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上也都是關鍵角色,難免遇到一切壓力。在情緒不好、狀態不佳的時候,我們需要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

冥想是增強自我覺察最好的方式。如果你沒有還沒有聯繫過冥想,你可以先從一分鐘的冥想開始練習。

以舒適的姿勢坐著,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吐出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每一次呼吸上,你肯定會走神,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冒出來,沒有關係,當你覺察到的時候,繼續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即可。

隨著練習的深入,可以將冥想的時長,逐漸延長至5分鐘、10分鐘、30分鐘等。


04終生學習,不斷提升

學習,不是學生時代的事情,而是一輩子的任務,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

活到老學到老。中年人學習比年輕人學習具有更好的優勢,可以將學到的新知識與豐富的經驗相結合,更容易迸發出創新思維。

中年人的學習能力其實比年輕人更強,只是由於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太多,每天輸入的信息太雜,導致學習效率較低,本身中年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仍然是非常強大的。

人跟人的差別,是自我更新和迭代的差別。我們的大腦和認知體系,也需要像電腦一樣,不斷地升級和更新,才能保持戰鬥力和競爭力。而學習是自我升級的唯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