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媒體融合已成為當前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傳統媒體在積極推動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深度融合的問題。

“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提出,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在其著作《自由的技術》中提到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

其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如電子雜誌、博客新聞等等;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範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後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的基礎上的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這種整合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的融合和經營方式的融合。

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並不只是簡單的傳統媒體加上新興媒體,傳統媒體更應該站在媒介融合的前沿,用高屋建瓴的整體眼光來全面推動媒體的縱深融合,構建全新的媒體產業生態格局。

國家有關部門指出:我們應積極推動媒體縱深融合,推動媒體儘快從簡單相“加”到相“融”。

在媒體的深度融合過程中,傳統媒體可以從用戶、內容、技術、商業模式四方面入手。


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新舊媒體的用戶融合

用戶是媒體的服務對象,服務用戶是媒體內容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現階段,新舊媒體的用戶閱讀習慣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新媒體用戶多為年輕人,他們活力十足,熱情奔放,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願意為知識付費,更偏愛碎片化、輕量型的閱讀內容,而傳統媒體的用戶多為中老年人,他們的閱讀習慣並未改變,仍舊喜歡讀紙書、看報紙。

在媒體融合中,傳統媒體應統籌兩大媒體用戶群,生產出雙方都喜歡的內容,最大限度吸引邊緣受眾,努力實現用戶全覆蓋。

例如,圖書出版時,可同步出版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態的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的閱讀需求。


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新舊媒體的內容融合

傳統媒體有長期積累的內容優勢,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傳統媒體應立足自身內容優勢,同時吸收新媒體的內容特點,推動傳統內容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例如,傳統媒體在進行內容加工時,可在內容中插入音頻、視頻、動圖、版面符號等新媒體語言,既有利於內容的傳播,也增加了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更易讓讀者接受。

同時,在融合發展中,傳統媒體切勿一味迎合用戶,完全受“流量規律”支配,讓經典內容淪為庸俗化、低俗化的娛樂因子,而是要重點處理好“通俗化”和“低俗化”的界限,可以“通俗”,但決不可“低俗”。


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新舊媒體的技術融合

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刷新著人們的認知。大數據、VR、 AR、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挑戰的同時,更帶來無限的機遇。

傳統媒體應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技術,學習認識新技術的優點,並將其應用到媒體的融合發展中同時也不應該忘記傳統媒體的優勢,畢竟國民幾千年來閱讀紙質書籍、報刊的習慣並未完全改變。

例如,在圖書數字化過程中,既要照顧讀者的數字閱讀習慣,也不能完全摒棄紙書的閱讀特點,所生產的電子書應該有翻頁、筆記、紙質觸感等紙書本有的特點,這樣才更符合當下人的閱讀習慣。



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新舊媒體的商業模式融合

隨著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全球爆發了廣泛的營銷革命,互聯網催生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淘寶直播、抖音帶貨、網上購書等。

在媒體融合中,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商業模式的融合,應利用好自身本有商業模式的“精準送達”和新媒體商業模式的“網狀擴散”兩方面優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例如噹噹網,線下實體書店和線上營銷同時發力,讀者既可以從網上訂購到店裡取貨,也可以在店裡挑選好從網上下單,這樣便大大提高了發行效率,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從相“加”到相“融”: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舊媒體如何深度融合

總結

媒體融合的潮流浩浩殤殤而來,傳統媒體應抓住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樹立全新的媒體融合理念,用“三生萬物”的互聯網思維和“精益求精”的傳統內容生產方式,統籌媒體融合的方方面面,儘快推進媒體融合從相“加”到相“融”邁進,推動我國的媒體大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日益駛向世界舞臺中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