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祖母都嫌棄的慫包,歷史上卻是大宋鐵血皇帝之一

大仲馬曾說過:歷史,是我掛小說的釘子。的確,一個切合小說主旨的歷史背景確實能為小說增色不少。這一點深刻的體現在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俠傑作——《天龍八部》上,這部以北宋晚期,各民族政權的戰與和為大時代背景的武俠小說,以其濃厚的歷史氛圍、深刻的家國情懷,成為了一部文學史上的傑作。

在小說中,許多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粉墨登場,雖然戲份不多,但卻令人印象深刻。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大宋王朝最高統治者,宋哲宗趙煦。

《天龍八部》中祖母都嫌棄的慫包,歷史上卻是大宋鐵血皇帝之一

宋哲宗出場於第四十九回--”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開篇。他的祖母高太皇太后重病不起,宋哲宗在病榻前小心伺候著,然後同祖母在變法與否的問題上產生矛盾,又天真地想要撕毀“澶淵之盟”,悍然同遼國開戰,高太皇太后被他氣得迴光返照,稍一發火就讓他魂不附體,竟然被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嚇得喊衛士進來救駕。等到太醫確認老太后臏天,他竟然無恥地哈哈大笑道:“好極,好極!我是皇帝了,我是皇帝了!”

金庸對大宋宮闈的這段演繹確實反映了當時朝堂的暗流湧動,北宋末年黨爭的愈演愈烈也確實是由宋哲宗親政開啟的。然而為了照顧大部分讀者的閱讀體驗,也增強戲劇衝突,金庸先生將高太后塑造成一個老成持重,不怒自威的政治家,而宋哲宗則成了個幼稚淺薄、自命不凡、冷血無情卻色厲內荏的慫包。那麼歷史上的宋哲宗趙煦真的是這樣嗎?

《天龍八部》中祖母都嫌棄的慫包,歷史上卻是大宋鐵血皇帝之一

歷史上的宋哲宗確實對王安石新政十分推崇,親政以來貶斥他祖母重用的司馬光、蘇軾等人,開啟“紹述新法”。至於實行新法正確與否,難有公論,雖然哲宗朝推行恢復王安石新政,一定程度緩和了社會矛盾,國勢有所起色。但他重用的章惇、曾布都是“有才幹”的奸臣,雖然在他們力主下富國強兵,但官僚士大夫內部傾軋不斷,政局動盪。

但是,在內政方面的平庸不能掩飾宋哲宗在軍事外交方面的成就。這位《天龍八部》裡讓一介老嫗嚇得不成人形的“軟蛋”,卻是大宋王朝最鐵血的皇帝之一。提起宋朝總有人想起它的“積弱”,彷彿大宋總是讓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欺負。然而,在宋哲宗朝,年輕的趙煦卻能重啟河湟之役,收復青唐,順利收取了邈川,打得吐蕃首領倒戈來降。

《天龍八部》中祖母都嫌棄的慫包,歷史上卻是大宋鐵血皇帝之一

如果欺負分裂的吐蕃不算什麼,那兩次平夏城之戰徹底將一個正處於上升期的少數民族政權打得一蹶不振,很快西夏對宋朝稱臣,從此西夏再也不能在大宋西北邊疆掀起什麼風浪。史書評價:“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哲宗亦為之寢兵。楶立邊功,為西方最。”有宋一代,難得如此強勢,就是在宋哲宗親政的短短7年間。

宋哲宗24歲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他給自己的弟弟宋徽宗留下了一個“豐亨豫大”的相對富強的局面,誰料這點家底讓自己的藝術家弟弟糟蹋到女真人手裡。想來,如果宋哲宗活到“靖康之恥“的時代,即使無法挽回北宋滅亡的局面,憑他硬氣的作風,也不會像自己的弟弟和侄兒那樣丟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