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轉自:《天南地北莊河人》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文圖/魯盛鱗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發源於遼南第一峰步雲山(海拔1131-7米)下的蛤蜊河,全長約40公里,步雲山鄉境內24公里,桂雲花鄉境內約16公里,在桂雲花鄉嶺西村境內入碧流河水庫。亙古以來,這條母親河,潤育了無數大連英雄兒女,這些兒女們在這裡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在步雲山鄉謙泰村謙泰屯這間老房子裡,有著很多鮮為人知的古老故事。這裡,有傳奇!這裡,是風水寶地!這裡,出了個奇才!200年前,就在這棟房子裡,出了一個全國文進士——李楓林。


提起李楓林,要從李家的歷史開始。據史料《九如家史》中記載,李氏家族老家山東登州府蓬萊縣槐樹莊。始祖李志金因孩子多,在村裡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窮生活。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雍正四年(1726年),李志金帶領著老伴王氏和七個兒子及孫子,想要渡海北上闖關東逃荒。走到劉家汪碼頭正準備乘船時,突遇大風,一家人暫時鑽進一個碾坊裡避風。由於所帶乾糧有限,逼迫著全家人沿街乞討,在討飯過程中李志金與家人失散,最後連病帶餓死於街頭。只有王氏帶上一家大小,漂洋過海,來到遼南,他們沿著碧流河往北走,一直走到莊河桂雲花頭道溝,看這裡適合居住,就打了窩棚在此居住下來。當時此處歸岫巖管轄。王氏帶領孩子們在此開荒種地,維持生活。過了幾年,哥幾個做買賣到蓋州邢家溝,感覺這裡要好一些,就把家搬到了碧流河西岸。家口越來越多,只有分家單幹了。其中老六李孟學帶妻侯氏領兩個兒子李文益、李文鬥趕到莊河橫道河火石嶺,給人家打工。其他哥幾個有的逃到外地,有的在邢家溝住了下來。只有李孟學這支人環繞蛤蜊河兩岸,在橫道河、桂雲花、步雲山境內繁衍開來。據說李孟學妻子侯氏很注重對兒子的培養教育,小時候她跟父親學過文化,是一位很有見識的女人。她晚上一邊紡線織布,一邊教兩個兒子學習。李文益、李文鬥都上過私熟館。經過父子三人20多年的奮鬥,省吃儉用攢錢買地,滾雪球似地似的越滾越大。此時哥倆分了家,李文鬥搬到二道嶺剛家堡子,取堂號“贈法堂”,李文益把火石嶺改為“天保莊”,總堂號叫“九如”。李文益帶領四個兒子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成為富甲一方的名門大戶,土地擴延到桂雲花、長嶺、蓉花山、步雲山等地。在岫巖和蓋州還開了幾家大商號。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隨著土地面積的擴展,要在各地建立地主式莊園,其中在步雲山地區建立兩座三進三出的四合大院。從此,李家以“九如”的族號遍佈蛤蜊河沿岸,在步雲山境內稱“上九如”,在桂雲花嶺西村稱“下九如”。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總堂號稱“九如”,分到各地又各自起了自己的地名,分到步雲山溫泉的稱“九如盛”,也叫“上九如”,分到步雲山謙泰的叫“謙泰升”。李家有嚴格的家規,主要家規是好學。所以李家弟子都很有教養。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大約在清朝咸豐年間,步雲山“謙泰升”出了一個特殊學生,名叫李雲林。這個學生不僅老師教過的課程能認真學好,還在課餘時間讀了很多書。他突出特點是善於思考問題。他敢於提出的新的見解。他的出生地就在步雲山謙泰屯李家老宅子。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李雲林讀了一首元曲:“碧雲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他特別欣賞“霜林醉”三個字。他想:“霜葉紅於二月花”,其中最鮮豔的是楓樹,他就想把自己名字改成“楓林”,字“曉江”。當老人一說便遭到了反對!他說:“我改名的目的,就是要表達我的志向,將來我要是沒有出息,一定改回來”。他有一回跟老師爭論一個問題:學生應該循規蹈矩,還是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老師引證《孟子.離婁篇》說:“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嚴天下”。用來說明學生必須規規矩矩求學。李楓林說:“老師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世上的道理有多種多樣,如戰國時期,趙國甘羅十二歲就做宰相,一方面得文化知識高,另一方面得治國能力強,他如果按常規行事能有這樣的本事嗎?再說,姜子牙不受殷紂王約束,興周八百載;張良不受秦始皇統治,興漢四百年……”李楓林旁徵博引,連珠炮似的把老師說的無言以對。他二哥叫李雲卿,他三哥叫李雲嵐,都是規規矩矩讀書,不敢發揮自由思想,他說:“咱們哥幾個可以打個賭,你倆這樣求學不會有大出息,但願我的話說錯了”!


後來,李楓林先考取秀才,又考取舉人,同治癸未年在京城考中進士。因他文章頗有精闢獨到見解,被留任朝庭朝廷內閣中書作為皇帝或太子侍讀。後來仕途建昌、朝陽、平泉、豐寧、灤平縣等多地知縣。又任熱河州(今河北承德)知州。而他兩個哥哥,連舉人都沒考上,只考取貢生,還鄉教學。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李楓林考取進士金榜題名,不驕不躁,低調做人。後來為官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對李家及家鄉步雲山帶來了很好的影響,使李家及步雲山為之驕傲!當時莊河一帶歸岫巖管轄,也屬於岫巖州出了一位名人。李楓林回鄉後,在家鄉步雲山極力提倡辦學,他說:文化可以提升品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所以李家在“謙泰升”開始興辦私塾館,不僅李家弟子就學,其他外姓孩子送去也收讀,使當時當地的孩子們有學而上,李傢俬塾館為步雲山地區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



蛤蜊河岸畔的歷史故事

魯盛鱗(魯阿哥):1960年4月出生。軍人出身,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步雲山鄉人民政府檔案管理員、機關退休老幹部支部書記。愛好新聞採訪與寫作、書法、畫石頭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